论文摘要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雉类,现仅分布于山西吕梁山脉和河北小五台及其附近地区。由于栖息地的片断化和丧失,种群分布范围狭小,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IUCN、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均将其定为易危种,并被载入CITES附录I。本文利用两种不同遗传模式的分子标记——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 )和核DNA微卫星(short tandem repeats, STRs ),进行了褐马鸡的保护遗传学研究。期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制定这一珍稀濒危雉类的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野生种群(n=43)在长713bp的mtDNA片断中,共检测到18个变异位点,定义了14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h)与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833、0.00378,与其它雉科鸟类相比,遗传多样性则明显处于较低水平。在3个地方种群中,小五台山种群两个多样性指数均最低,芦芽山种群和庞泉沟种群多样性指数相仿。较高的序列同源性和较低的线粒体DNA核苷酸多样性,提示历史上褐马鸡雌性的有效种群比较小。圈养种群(n=20)在长713bp的DNA片断中,仅检测到7个变异位点,表现出了极低的遗传多样性,单倍型多样性(h)与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611、0.00369。根据检测到的变异位点定义了3个单倍型,表明圈养种群中存在3个母系。然而,这3个单倍型的基因频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表明该种群等位基因频率发生了显著的偏斜,3个母系对后代的遗传贡献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2.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小五台山种群与芦芽山种群、庞泉沟山种群之间已经产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小五台山和芦芽山之间Fst=0.13008,p<0.001;小五台山和庞泉沟山之间Fst=0.40979,p<0.001),提示小五台山种群在母系遗传上,与另外两个种群已经发生了隔离。芦芽山和庞泉沟山种群之间没有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01003,p=0.46847),表明这两个种群之间,历史上曾存在广泛的雌性基因流。基于邻接法(NJ)和简约法(MP)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以及最简约网络跨度图,都支持褐马鸡线粒体单倍型分化成Clade I and Clade II两个进化枝。但种群间线粒体单倍型在系统发生上,尚未形成互为独立的单系群。3. 28对跨物种微卫星引物对褐马鸡样品的扩增率为46.4%。本文最终筛选获得的6对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其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PIC)值最低为0.635,平均为0.736,远大于0.5的高多态性临界值。6个微卫星位点在褐马鸡野生种群中(n=43),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其中共享等位基因39个,特有等位基因5个。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7.33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54个,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773,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这与用线粒体控制区所检测到的结果截然不同。线粒体DNA遗传多样性较低而核DNA遗传多样性较高的遗传模式表明,历史上褐马鸡雌性的有效种群比较小,该物种可能是一个进化历史比较短的的物种。在圈养种群中(n=20),检测到2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4.5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76个,平均杂合度为0.39,均低于野生种群。圈养种群平均近交系数达到17.3%,已经表现出小种群中普遍存在的遗传衰变。4.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小五台山种群与庞泉沟种群之间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而与芦芽山种群遗传分化不明显。此结果与用线粒体控制区标记所获得的结果略有差异。综合线粒体控制区与核内微卫星的检测结果,褐马鸡野生种群在遗传结构上可分为2个不同的类群:(1)河北小五台山种群(2)芦芽山和庞泉沟所属的山西吕梁种群。建议将褐马鸡划分为2个管理单元(MU) :(1)河北小五台山单元; (2)山西吕梁山单元。目前的圈养种群,由于建群时的奠基者数量过少,加上繁殖过程中谱系不清,缺乏科学的遗传管理,已经表现出了小种群普遍存在的遗传问题。为使该圈养种群能够长期有效地维持其遗传多样性,建议优化更新圈养种群的血缘,同时尽快建立谱系,加强繁殖过程中的遗传管理。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体表擦拭取样在两栖动物保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J]. 四川动物 2018(04)
- [2].环境生物学与保护遗传学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3].不仅仅是遗传多样性:植物保护遗传学进展[J]. 生物多样性 2009(04)
- [4].在遗传学教学中加强保护理念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4(04)
- [5].从保护遗传学到保护基因组学[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 [6].两栖动物的保护遗传学(译文)[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1)
- [7].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姚蒙课题组[J]. 生物多样性 2019(05)
- [8].兰科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08)
- [9].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太行花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9)
- [10].动物mtDNA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01)
- [11].茴鱼微卫星标记开发及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J]. 水产科学 2016(01)
- [12].极度濒危植物中华水韭的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J]. 科技导报 2009(07)
- [13].杜鹃属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 2017(04)
- [14].金沙江河谷特有植物罂粟莲花的保护遗传学(英文)[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3(05)
- [15].我国扬子鳄种群及栖息地保护现状[J]. 动物学杂志 2012(01)
- [16].湖南隆回县野生大鲵资源的现状及对策[J]. 北京农业 2014(30)
- [17].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达氏鲟微卫星标记筛选[J]. 动物学杂志 2017(03)
标签:褐马鸡论文; 线粒体论文; 调控区论文; 微卫星论文; 遗传多样性论文; 遗传结构论文; 基因流论文; 谱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