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探讨 ——附94例临床观察与分析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探讨 ——附94例临床观察与分析

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加盒灸腹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脾胃虚弱证和肝郁乘脾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临床研究对象选取来源于2005年1月-2007年10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病例,共94例。中医证型为脾胃虚弱和肝郁乘脾的证型。回顾治疗方案将病例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1例,疗程1月。分别进行安全性检查(血尿便三大常规化验、肝肾功能检查)和疗效性观察(症状和体征观察)。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中医两种证型及治疗前中医症状总积分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2.分别比较两组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积分。3.统计学分析方法:数据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分析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的临床症状总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临床各症状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加盒灸腹部协助中药口服能有效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认识
  • 1.1 泄泻的病名认识
  • 1.2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的中医认识
  • 1.3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中医病因病机
  • 1.3.1 祖国医学对本病病因的认识
  • 1.3.2 祖国医学对本病病机的认识
  • 1.4 中医治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 1.4.1 生活调理
  • 1.4.2 辨证论治
  • 1.4.3 抗过敏
  • 1.4.4 中药保留灌肠
  • 1.4.5 针灸治疗
  • 1.4.6 其它中医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认识
  • 2.1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展历史
  • 2.2 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
  • 2.2.1 地区分布
  • 2.2.2 人口学分布
  • 2.2.3 分型的流行病学调查
  • 2.2.4 IBS的就诊率和影响
  • 2.3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病机
  • 2.3.1 肠道动力异常学说
  • 2.3.2 内脏感觉异常学说
  • 2.3.3 脑-肠作用学说
  • 2.3.4 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学说
  • 2.3.5 肠道感染及菌群失调
  • 2.3.6 精神心理因素
  • 2.4 治疗原则
  • 2.4.1 一般治疗
  • 2.4.2 针对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主要症状的药物治疗
  • 2.4.3 心理行为治疗
  • 2.4.4 其他
  • 3. 临床研究的提出依据
  • 3.1 循证医学的临床依据
  • 3.1.1 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级与推荐
  • 3.1.2 IBS的流行病学依据
  • 3.2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的西医治疗及其存在的问题
  • 3.2.1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的西医治疗
  • 3.2.2 西药治疗存在问题
  • 3.3 中医药治疗的进展
  • 3.3.1 辨证论治
  • 3.3.2 中西医结合治疗
  • 3.3.3 中药灌肠的临床研究
  • 3.3.4 针灸治疗临床的研究
  • 3.3.5 比较西药治疗的优势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
  • 1. 诊断标准
  • 1.1 西医诊断标准、分型与诊断步骤
  • 1.1.1 诊断标准
  • 1.1.2 分型
  • 1.1.3 诊断步骤
  • 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1.3 症状分级量化
  • 1.4 病例纳入标准
  • 1.5 排除病例标准
  • 2. 一般资料与治疗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治疗组
  • 2.3 对照组
  • 2.4 注意事项
  • 3. 治疗结果的判定标准
  • 3.1 观察指标与方法
  • 3.1.1 安全性观察
  • 3.1.2 疗效性观察
  • 3.2 总疗效评定标准
  • 3.3 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 3.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4. 数据分析
  • 4.1 临床研究治疗观察前的一般情况
  • 4.1.1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比较及年龄分布比较
  • 4.1.2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
  • 4.1.3 两组患者病情分布比较
  • 4.1.4 两组患者中脾胃虚弱和肝郁乘脾证型分布的比较
  • 4.1.5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 4.1.6 肠道炎症诱因的所占比例
  • 4.2 经治疗后两组的数据的统计分析
  • 4.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 4.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治疗比较
  • 4.2.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4.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比较
  • 5. 临床疗效分析
  • 6. 讨论
  • 6.1 导师对于本病的认识
  • 6.1.1 导师对于IBS-D病因病机的中医认识
  • 6.1.2 导师对于IBS-D治疗方法的认识
  • 6.1.3 治疗方法的优势
  • 6.2 存在的问题
  • 7. 结论
  • 致谢
  • 附表1
  • 附表2
  •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常拉肚,警惕肠易激综合征[J]. 江苏卫生保健 2019(12)
    • [2].中医温法思想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运用[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0(06)
    • [3].品质管理圈活动在急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12)
    • [4].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近况[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A5)
    • [5].肠易激综合征治疗共识意见(2018,美国)[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9(08)
    • [6].朱生樑辨治肠易激综合征思路浅谈[J]. 时珍国医国药 2019(07)
    • [7].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 卫生职业教育 2018(01)
    • [8].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24)
    • [9].匹维溴胺联合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6(10)
    • [10].胃肠安丸与活菌制剂联合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04)
    • [11].专题:肠易激综合征[J]. 中医健康养生 2017(07)
    • [12].罗马Ⅳ标准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制定及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研究进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55)
    • [13].心理干预辅助匹维溴铵联合谷维素治疗老年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6(01)
    • [14].固本透邪法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探讨[J]. 环球中医药 2016(05)
    • [15].关于心理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03)
    • [16].肠易激综合征——“心病”钻进胃肠里[J]. 中国生殖健康 2020(03)
    • [17].恼人的肠易激综合征[J]. 健康人生 2019(05)
    • [18].中医对症治肠易激综合征[J]. 长寿 2018(04)
    • [19].肠易激综合征的自我调理[J]. 益寿宝典 2018(06)
    • [20].不同类型肠易激综合征用黛力新联合培菲康治疗的效果观察[J]. 健康之路 2016(08)
    • [21].微讯天下[J]. 食品与生活 2017(06)
    • [22].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7(03)
    • [23].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 人人健康 2017(08)
    • [24].肠道细菌或可改变肠道和大脑的功能[J]. 中老年保健 2017(05)
    • [25].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道菌群生态失衡[J]. 人人健康 2017(14)
    • [26].肠易激综合征不能光吃止痛药[J]. 益寿宝典 2017(20)
    • [27].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 现代养生 2017(20)
    • [28].名医魏玮教授谈肠易激综合征的防治[J]. 长寿 2016(08)
    • [29].三联活菌治疗腹痛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24)
    • [30].黄连素治好了我的肠易激综合征[J]. 求医问药 2013(07)

    标签:;  ;  ;  ;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探讨 ——附94例临床观察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