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毒素-LR对鱼类分子毒性效应的研究

微囊藻毒素-LR对鱼类分子毒性效应的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加剧,藻类所引起的水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蓝藻是目前已知产生毒素最多、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最大的藻类。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s-LR,MC-LR)是有毒蓝藻细胞合成的二级代谢产物,是一种细胞内毒素。微囊藻毒素可影响鱼类的胚胎发育和生长,也可引起肝脏、肾脏等内部器官的病理变化,和导致鱼体的氧化损伤等。然而,有关微囊藻毒素对鱼类分子水平上的毒性效应的研究则很少。本研究以斑马鱼和鳙鱼为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子克隆和免疫印迹技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MC-LR对鱼类的毒理效应。本研究中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收集健康的斑马鱼胚胎,待孵化出膜后,用浓度为200μg/L和800μg/L MC-LR溶液浸泡幼鱼进行攻毒实验。在染毒12h,24h,48h,96h和168h后取样。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斑马鱼幼鱼的重组激活基因Rag(Rag1,Rag2)、淋巴细胞特异性蛋白酪氨酸激酶(LCK)、T细胞受体α(TCRα)、转录因子GATA1、锌指纹蛋白(Ikaros)和热休克蛋白基因(HSP90、HSP70、HSP60、HSP27)的表达变化。发现Rag1、Rag2、LCK、TCRα、GATA1和Ikaros都有表达上升趋势,特别是在800μg/L MC-LR处理后,在很多时间点内表达上升明显,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热休克蛋白基因(HSP90、HSP70、HSP60、HSP27)的表达变化更为明显,在200μg/L和800μg/L MC-LR处理后,所有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表达均有上升,且差异明显(P<0.05),尤其是HSP70在800μg/L MC-LR处理168h后,其表达量上升了近300倍。这说明MC-LR可影响斑马鱼幼鱼早期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转录因子和热休克蛋白的表达,从而推测MC-LR可能影响斑马鱼的早期发育和免疫系统功能。本研究通过分子克隆技术中的RACE方法获得了两个鳙鱼去毒酶相关基因的cDNA全长,并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及推导的蛋白质序列分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基因cDNA全长903个核苷酸(nucleotides,nt)(GenBank accession no.FJ357422),包含426 nt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2个氨基酸,其中5′、3′端非编码区分别为182 nt和292 nt,推测GPX蛋白的分子式C740H1144N196O213S4,分子量为16.3226千道尔顿,等电点5.93,预测该蛋白为水溶性。系统进化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的结果表明,鳙鱼GPX与草鱼、鲢鱼、鲋鱼的相似性较高,分别为99.3%,97.9%,93.0%。谷胱甘肽还原酶(Glutathione reductase,GR)基因cDNA全长831个核苷酸(nucleotides,nt)(GenBank accession no.FJ349627),包含717 nt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39个氨基酸,其5′、3′端非编码区分别为74 nt和40 nt,推测GR蛋白的分子式C1131H1796N324O347S7,分子量为25.709千道尔顿,等电点7.71,预测该蛋白为水溶性。系统进化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的结果表明,鳙鱼GR与斑马鱼、大西洋鲑相似性较高,分别为90.8%和81.1%。在健康鳙鱼中,对两个基因转录和表达产物的器官组织分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结果表明,GPX和GR在所有被检测的鳙鱼组织中都有表达,呈组成型表达,且具有相似的组织分布模式,即在肝脏中的表达最高,其次是脾脏、鳃、中肾、头肾等,脑和心脏中的表达较低。分别构建GPX和GR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pQE40-GPX和pQE40-GR,通过原核表达、表达蛋白纯化、并制备多克隆抗体,对脑、鳃、心脏、头肾、中肾、肝脏、肌肉、脾脏、和胸腺等器官中的目的基因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GPX蛋白在各个组织中广泛表达。经腹腔注射MC-LR(50μg/kg body weight)对鳙鱼进行染毒实验,以注射灭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于染毒后6h,12h,24h,48h,96h和168h后取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肝脏、脾脏、头肾、肠道。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鳙鱼的GPX和GR表达变化。发现在MC-LR诱导后GPX在肝脏、脾脏和头。肾中过量表达,差异显著(P<0.05);GR在肠道和头肾中,表达变化显著(P<0.05),上升倍数较高,而在肝脏和脾脏中GR的表达虽然也是增加的,但变化没有肠道和头肾中的明显。结果表明,GPX和GR基因在微囊藻毒素的影响下,转录及表达加强,生成更多的酶蛋白,从而增强机体对微囊藻毒素的解毒能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微囊藻毒素的结构及理化性质
  • 1.2 微囊藻毒素的毒理学效应
  • 1.3 淡水鱼类去毒酶基因在微囊藻毒素去毒方面的重要作用
  • 1.4 本研究的目的
  • 2 微囊藻毒素对斑马鱼幼鱼热休克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3 微囊藻毒素对斑马鱼幼鱼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1 前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4 鳙鱼解毒酶基因Glutathione Peroxidase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4.1 前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5 鳙鱼解毒酶基因Glutathione Reductase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 5.1 前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3 结果
  • 5.4 讨论
  • 6 全文总结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本文的创新点及意义
  • 6.3 未来的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课题及获奖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On-line SPE-UPLC-MSMS快速检测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LR[J]. 科学技术创新 2018(10)
    • [2].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鲫鱼中的微囊藻毒素[J]. 环境化学 2010(02)
    • [3].Agilent 1260 UHPLC/6460 QQQ用于微囊藻毒素的检测[J]. 环境化学 2011(03)
    • [4].微囊藻毒素的提取纯化及制备方法研究[J]. 上海环境科学 2008(01)
    • [5].微囊藻毒素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生长的影响[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7(05)
    • [6].微囊藻毒素-LR的分离纯化[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5)
    • [7].用ELISA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的探讨[J]. 浙江预防医学 2010(12)
    • [8].太原市大型水库微囊藻毒素-LR污染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8(08)
    • [9].绍兴市重要水域微囊藻毒素污染状况调查[J]. 预防医学 2018(04)
    • [10].太湖西北部湖区微囊藻毒素时空分布解析[J]. 现代园艺 2018(20)
    • [11].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蓝藻中微囊藻毒素的总量[J]. 分析试验室 2013(03)
    • [12].微污染水中微囊藻毒素去除方法研究[J]. 广州化工 2013(01)
    • [13].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状况和毒效应及其检测方法[J]. 上海预防医学 2010(05)
    • [14].微囊藻毒素-LR的研究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 2009(17)
    • [15].微囊藻毒素化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8(02)
    • [16].宁波市部分水域微囊藻毒素-LR污染状况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 2013(01)
    • [17].微囊藻毒素降解方法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02)
    • [18].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20)
    • [19].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中痕量微囊藻毒素-LR和微囊藻毒素-RR[J]. 天津科技 2017(11)
    • [20].SPE/HPLC测定水中的微囊藻毒素—LR[J]. 城镇供水 2008(07)
    • [21].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前处理条件优化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8(25)
    • [22].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LR和RR[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07)
    • [2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J]. 中国给水排水 2019(04)
    • [24].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5].微囊藻毒素对多种靶器官的毒性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9(06)
    • [26].微囊藻毒素在线分析仪在河流型饮用水源地的应用研究[J]. 海峡科学 2018(09)
    • [27].同时检测淡水鱼加工中土霉素和微囊藻毒素(MC-LR)残留量[J]. 肉类研究 2013(10)
    • [28].直接进样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微囊藻毒素[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3(12)
    • [29].微囊藻毒素性质及分析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S1)
    • [30].硅藻土对水中微囊藻毒素的吸附性能研究[J]. 给水排水 2019(03)

    标签:;  ;  ;  ;  ;  

    微囊藻毒素-LR对鱼类分子毒性效应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