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磁性元件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逆变器,磁集成,准Z源,功率密度
磁性元件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吴旗斌,周玉斐,李子楷,洪峰[1](2019)在《准Z源逆变器中磁性元件的集成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准Z源逆变器是一种新型的逆变器,解决了传统逆变器需要额外升压电路的不足,能够实现单级升压逆变功能。但是准Z源逆变器的无源网络需要两个电感,会给变换器带来体积大重量大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磁集成准Z源逆变器,由于将两个独立的电感绕制在一副磁芯上,因此磁性元件体积重量得以减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19年03期)
胡西红,管乐诗,王懿杰,徐殿国[2](2017)在《SEPIC型高频功率变换器及其磁性元件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理论推导与频域分析等方式,对SEPIC型高频功率变换器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使主电路开关管在宽负载范围内具有零电压开关(ZVS)特性。在传统硬驱动电路的基础上加入谐振电感,实现了对开关管的正弦驱动,提升了系统的工作效率。提出了优化的印制电路板(PCB)线圈电感设计方法,提高了PCB线圈电感的品质因数和变换器的效率。设计并搭建了一台8 V输入、5 V/5 W输出的20 MHz SEPIC型DC/DC功率变换器的实验样机,在额定条件下,系统的工作效率为76.3%。(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江剑峰,朱彬若,赵维娜,杨喜军,唐厚君[3](2017)在《等离子切割电源磁性元件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斩波式等离子切割电源需要采用移相变压器和直流电抗器,且因功率大,磁性元件损耗会达到几千瓦以上,严重影响着转换效率的提升,为此需要通过选择高效的磁性材料和优化设计方法制作低损耗的磁性元件。比较了不同磁性材料的磁心损耗,分析了变压器结构、绕组排列方式和导线结构对磁性元件特性的影响,优先选取合适的磁材料、磁性元件结构和导线,以减少磁性元件的损耗和体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斩波式等离子切割电源中移相变压器和直流电抗器的优化设计流程,并给出了多种方案,通过比较分析确定最优方案,减小这两种磁·性元件的体积和损耗,提高等离子切割电源的转换效率。(本文来源于《电气应用》期刊2017年05期)
储萍,李伟,田相鹏[4](2015)在《LED驱动电源磁性元件电参数测量系统的硬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LED驱动电源磁性元件的有效测试是提高驱动电源质量的极其重要的手段。提出一种采用ARM和FPGA的嵌入式测试方案,系统由数控电源、电流采样控制与波形识别算法电路、高速ADC采样电路、磁性元件驱动电路和ARM处理器与显示电路等组成部分,实现了不同规格的磁性元件测试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既定目标,为LED驱动电源磁性元件测试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工业控制计算机》期刊2015年10期)
朱洪杰[5](2014)在《基于有限元的开关电源磁性元件仿真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和功率密度不断提高,自身体积不断变小,其功率损耗和分布参数对电源系统的也影响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降低损耗和优化分布参数设计出满足电路要求的变压器已经成为现代电力电子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分析了高频效应对变压器损耗和分布参数的影响,同时探讨了损耗和分布参数的影响因素。针对有限元理论重点分析了对电磁场数值计算的方法,且给出了计算过程的几个主要步骤。对高频效应对变压器所产生的各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应用电路仿真软件逐一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进一步分析了其损耗和分布参数形成的原因和机理。文章重点研究了应用有限元理论来计算变压器的损耗、分布参数的过程和方法。根据变压器结构参数和若干假设条件,建立了其3D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它进行了计算,把得到的损耗与用解析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参考了变压器在开关电源总损耗中所占的比例,肯定了有限元方法在计算变压器损耗方面的可靠性。通过调整模型的绕组间距和绝缘层的相对介电常数,对应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得到的分布参数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进一步应用非线性回归算法对漏感和分布电容关于绕组间距和介电常数进行了曲面拟合,建立了对应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实验,改变了实验中开关电源变压器的绕组间距,并对漏感和输出电压的峰峰值进行了测量,揭示了漏感随绝缘间距的变化规律和对开关电源性能指标峰峰值的影响。因此,在设计开关电源变压器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上述的计算方法来预测变压器各个部分的损耗,是否满足系统分配给变压损耗额度的要求。同时,建立分布参数关于变压器结构参数和材料性质参数的数学模型,以便通过调整优化参数来获得合理的分布参数满足电路的要求。应用这样的方法来实现开关电源中变压器优化设计的目标,它对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6-01)
杨晒,文小飞,商曾,孔令涛[6](2013)在《并联电池模块用磁性元件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占用蓄电池电能,直流变换模块的电能转换效率成为直流模块认证的关键参数之一。直流模块的能量损耗主要集中在功率开关管、磁性元件、整流管叁方面。其中磁性元件的设计方式决定了变换器的转换效率,在提高模块效率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从磁性器件的几个关键设计点进行分析,实现了变换器的最高电能转换效率。(本文来源于《电源世界》期刊2013年11期)
刘明轩[7](2013)在《高频开关电源主要磁性元件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点研究高频开关电源的磁性元件的设计,在高频开关电源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热的问题;而热主要来源是磁性元件,如何解决磁性元件的损耗及发热问题,减小磁性元件的尺寸也成为该课题的一个关键问题。所以磁性元器件的设计自然成为整个设计关节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3年17期)
杨晒,文小飞,万俊,孔令涛[8](2013)在《并联电池用磁性元件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站用蓄电池电能,直流变换模块的电能转换效率成为直流模块认证的关键参数之一。其中磁性元件的设计方式决定了变换器的转换效率。文章从磁性器件的几个关键设计点进行分析,实现了变换器的最高电能转换效率。(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17期)
柏松[9](2009)在《开关电源磁性元件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点研究高频开关电源的磁性元件的设计,在高频开关电源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热的问题;而热主要来源是磁性元件,如何解决磁性元件的损耗及发热问题,减小磁性元件的尺寸也成为该课题的一个关键问题。所以磁性元器件的设计自然成为整个设计关节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本文来源于《电源世界》期刊2009年11期)
吴晓民,赵大风[10](2009)在《高频开关电源主要磁性元件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重点研究高频开关电源的磁性元件的设计,在高频开关电源设计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热的问题;而热主要来源是磁性元件,如何解决磁性元件的损耗及发热问题,减小磁性元件的尺寸也成为该课题的一个关键问题。所以磁性元器件的设计自然成为整个设计关节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应用》期刊2009年07期)
磁性元件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理论推导与频域分析等方式,对SEPIC型高频功率变换器的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使主电路开关管在宽负载范围内具有零电压开关(ZVS)特性。在传统硬驱动电路的基础上加入谐振电感,实现了对开关管的正弦驱动,提升了系统的工作效率。提出了优化的印制电路板(PCB)线圈电感设计方法,提高了PCB线圈电感的品质因数和变换器的效率。设计并搭建了一台8 V输入、5 V/5 W输出的20 MHz SEPIC型DC/DC功率变换器的实验样机,在额定条件下,系统的工作效率为76.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性元件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吴旗斌,周玉斐,李子楷,洪峰.准Z源逆变器中磁性元件的集成设计[J].电子器件.2019
[2].胡西红,管乐诗,王懿杰,徐殿国.SEPIC型高频功率变换器及其磁性元件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17
[3].江剑峰,朱彬若,赵维娜,杨喜军,唐厚君.等离子切割电源磁性元件的优化设计[J].电气应用.2017
[4].储萍,李伟,田相鹏.LED驱动电源磁性元件电参数测量系统的硬件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5
[5].朱洪杰.基于有限元的开关电源磁性元件仿真与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6].杨晒,文小飞,商曾,孔令涛.并联电池模块用磁性元件优化设计[J].电源世界.2013
[7].刘明轩.高频开关电源主要磁性元件的设计[J].电子世界.2013
[8].杨晒,文小飞,万俊,孔令涛.并联电池用磁性元件优化设计[J].江苏科技信息.2013
[9].柏松.开关电源磁性元件的设计[J].电源世界.2009
[10].吴晓民,赵大风.高频开关电源主要磁性元件的设计[J].电源技术应用.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