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秦汉时期汉字形体演变及其应用的研究 ——以文字载体与使用场合的转变为视角

先秦秦汉时期汉字形体演变及其应用的研究 ——以文字载体与使用场合的转变为视角

论文摘要

我国的汉字已经迈过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汉字的形体曾发生过多次剧烈的变化。而其演变的原因,则是一个有意义而又不断地被探讨的课题。由于文字是应用性的工具,因此考察其使用的场合与用途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就涉及到了汉字的载体与书写工具的问题。我们认为,文字载体与书写工具的组合对汉字形体在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影响非常重大,由新的使用功能与用途而引起的新兴载体与书写工具的出现,往往是破坏汉字固有形体的契机;而在汉字形体的演进方面,它们又起到了在固定领域中对汉字独特形体的塑造作用。殷商晚期的甲骨文,通过在坚硬的甲骨上进行契刻的方式不仅形成了其独特的汉字形态特征,而且破坏了汉字的“象形”性从而对其后的汉字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商末西周时代的青铜器铭文象形程度不断降低,西周中期在行列整齐化的要求下汉字形体出现了整齐、方正的变化,而笔画线条化的转变则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文字现象;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器器身铭文的装饰化更加显著,瘦长并图案化了的铭文与纹饰、错金工艺等一起成为青铜器的装饰手段;春秋以降,随着汉字应用的不断广泛,玉石、简帛等文字载体与毛笔书写的方式逐渐兴盛,基于手写的生理机制与毛笔构造而形成的手写体点画形态,是向隶书形态演化过程中区别于线条式书写的独特现象,它同时开启了秦汉以后以汉字点画形态的塑造为主要特征的新字体的形成。笔者在文中着重于探讨形体演变的过程,同时适量地讨论了汉字字形的变化情况。在结合古今人的看法梳理了字体演变轨迹的同时,笔者也对汉字因载体与工具而呈现出来的不同特征给予了解析,对文字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也给予了较大的关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一、汉字功能及文字载体与书写工具的转变
  • 二、文字载体与书写工具对字体、字形等演变的研究情况
  • 三、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一章 殷商时代简捷刻划的甲骨文字
  • 一、甲骨文的载体与书写工具
  • 1.甲骨的文字载体
  • 2.刻写工具
  • 二、刀契方式与甲骨文的字形特色
  • 1.文字的简化
  • 2.字形瘦细与笔画的整饬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商周青铜器的浑融与装饰的铸刻铭文
  • 一、铭文的制作方式
  • 1.商末至春秋时期的铸铭方式
  • 2.春秋战国时期铭文的刻划方式
  • 二、商至春秋时代的铸铭形态演变
  • 1.商至春秋时代的铸铭形态演变
  • 2.《史籀篇》与大篆
  • 三、春秋战国铭文装饰化的新风尚
  • 1.铭文阅读方式的转变
  • 2.字形的增大与瘦长的形体
  • 3.外显的铭文与图案化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春秋战国秦汉时代简捷与新变的简牍帛书
  • 一、毛笔的形制演变
  • 1.古今人对毛笔起源的认识
  • 2.毛笔的考古发现
  • 3.毛笔构造与性能的提高
  • 二、春秋战国至秦汉早期手写体的资料
  • 1.晋国及三晋手写体文字
  • 2.齐鲁手写体文字与孔壁中书
  • 3.楚国手写体文字
  • 4.秦国(代)手写体文字
  • 5.汉初手写体的简帛资料
  • 三、手与体秦汉隶书
  • 1.手写体的新秩序
  • 2.秦汉时代的隶书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余论
  • 1.本文小结
  • 2.本文的展开
  • 3.本文的不足及改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汉字形体演变方式探析[J]. 作家天地 2019(07)
    • [2].略论形声字声符的表音功能[J]. 北方文学 2016(19)
    • [3].从“弃”字看汉字形体演变中的文化因素[J]. 作家 2011(18)
    • [4].影响中古汉语语音的汉字形体因素释例[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5(04)
    • [5].感悟汉字形体之美 培养学生良好人格——浅谈小学生写字教学中美育的作用[J]. 新课程(中) 2017(09)
    • [6].试论汉字文化圈汉字形体的规范[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1(04)
    • [7].汉字形体演化的动因与机制[J]. 语文研究 2010(03)
    • [8].从传统农耕过程浅析汉字形体演变[J]. 文学教育(上) 2019(03)
    • [9].《字里中国》[J]. 博览群书 2018(09)
    • [10].汉字形体演变的内因探析[J]. 喀什大学学报 2016(02)
    • [11].彰显智慧的舟桥车辇、时空认知的汉字形体[J]. 语文知识 2009(03)
    • [12].记录职能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3].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部首定型——以部首“艹”的形成为例[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3(01)
    • [14].汉字形体演变的信息心理观[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01)
    • [15].汉字形体演变的记号化与非记号化[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6].汉字形体演变中的类化现象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4(09)
    • [17].汉字形体空间中的特殊信息蕴涵[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 [18].汉字形体演变中的“声化”现象初探[J]. 语文学刊 2015(15)
    • [19].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形义关系的变化[J]. 学理论 2010(24)
    • [20].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几种现象[J]. 考试周刊 2011(22)
    • [21].汉字形体演变途径初探——以《敦煌俗字典》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2].甲骨文在汉字形体体系中的地位[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8(04)
    • [23].“古代汉语”课程汉字形体分歧教学考核反思——综合移动学习背景下的学生自主学习[J]. 长春大学学报 2020(06)
    • [24].论汉字形体演变中的类偏旁[J]. 语文研究 2016(03)
    • [25].《字里中国》[J]. 博览群书 2018(08)
    • [26].汉字形体美学初论[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27].以汉字形体解读中国古代律法文化[J]. 戏剧之家 2019(15)
    • [28].汉字字形演变及其释义的发展[J]. 芒种 2018(10)
    • [29].古汉字形体演变献疑[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30].从汉字形体结构看书法表现的空间设计特征[J]. 设计艺术研究 2011(05)

    标签:;  ;  ;  

    先秦秦汉时期汉字形体演变及其应用的研究 ——以文字载体与使用场合的转变为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