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科书论文-郑新丽

高中语文教科书论文-郑新丽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中语文教科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教科书,插图,构图,视觉隐喻

高中语文教科书论文文献综述

郑新丽[1](2019)在《高中语文教科书插图构图的视觉隐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觉隐喻是人类理性认识外部世界时使用最频繁的一种隐喻方式,它通常存在于使用视觉形象的人造媒介中。通过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插图的色彩、形状、留白、透视、意象等构图方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语文教科书的插图存在着大量视觉隐喻的影子,插图的画面时刻透露着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吸引着观者的读图兴趣,激发着观者潜意识的心理感受。只有对教科书插图构图的视觉隐喻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才能为日后教科书插图的修订和编辑,以及其他类型图画形式的直觉表现力和信息传播力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唐晓青[2](2019)在《高中语文教科书的形象助读系统——关于插图功能及其利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是一种形象的思维,教材中的插图对语文教学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就是本文探讨的,教师应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出插图的形象住读作用,希望本文的浅略探讨能够对同行有所帮助。(本文来源于《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期刊2019-11-01)

张哲[3](2019)在《台湾高中语文教科书插图设计的多元化分析——以翰林版和康熹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台湾高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编排与绘制情况,本文选取翰林版与康熹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插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康熹版插图总量占绝对优势;翰林版插图数量随年级升高而减少,康熹版则相反;翰林版插图颜色淡雅,排版简洁,康熹版插图鲜艳生动,图文并茂.两版教科书插图的数量、排版设计和构图风格方面都有待进一步优化.(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柏飞[4](2019)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小说原文词语准确性的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词语的准确性指的是描写的内容没有错误以及是否符合所在的语言环境。毕竟学生阅读范畴的不同、语言感知的差异、教材中词语的使用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感的精确性。以苏教版必修课本中的小说与《语文选修·短篇小说选读》为研究对象。通过收录的课文和原文做比较,找出两者在词语准确性上的差异性,并加以分析,进而发现教材编写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苦心经营,也可以促使学生认同"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05期)

余悦[5](2019)在《基于CDA的美国高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科书是母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材料,承载着祖国的文化。助读系统是语文教科书的基本构成要素,发挥着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也体现着编辑者的思想意图。对美国语文教科书的研究由来已久,本文以美国培生Prentice Hall 2012版高中文学教科书为主要研究对象,将CDA(批评性话语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获取一些助读系统编写理念或方法方面的启示,为我国母语教科书助读系统编写提供一些参考。本文由叁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从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对象等方面进行阐述,并进行了文献综述及核心概念界定。第二部分,是对教科书助读系统的分析,每章采用的分析方法各有不同。这部分中每一章分别由研究对象介绍、研究方法简述、具体研究、小结构成。第二章编辑说明分析,主要使用文本分析法;第叁章单元提示和作者及背景介绍分析,主要使用了语料库语言学中高频词主题词统计、索引行分析等方法;第四章插图分析,主要使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第叁部分,是本文的启示部分,主要从教科书助读系统编写方法和编写理念两方面进行提炼。(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6)

薛霜[6](2019)在《高中语文教科书对“立德树人”的实践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习主席用"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来形容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进行教育改革,改革的方向在哪里?国家提出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一个民族的精神和节气都是在教育中传承和发扬的,高中语文教育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如何把学生的思想德行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树立高尚的德行才是现在教育的目标。高中语文教科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实践高中语文教科书对"立德树人"的价值,也是需要不断探索的。(本文来源于《科幻画报》期刊2019年05期)

柏飞[7](2019)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小说原文标点符号的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的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会忽视最基础的知识,特别是标点符号的使用,因为高中语文已经不再单独把标点符号的使用拿出来单独教学,再次强调。他们认为此项内容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做过系统的学习。但是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总是发现高中生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有的学生甚至一逗到底,有的学生只擅长使用逗号和句号,很多学生对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一头雾水。因为每个标点符号如何规范使用都是有其说明的,而有些作家在运用标点符号时,也会出现错误。在这样的情况下,特别留心了江苏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以及《语文选修·短篇小说选读》中小说原文在标点符号方面进行的调整。(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学)》期刊2019年04期)

柏飞[8](2019)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小说原文调整的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教科书的选文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编者能精益求精,给学生编写出完美无瑕的教科书。"所以我们在了解高中语文教科书编者对课文的调整原因,还应该以此为基础,立足学生的实际水平、切忌矫枉过正。所以这就意味着教科书编者在进行原文调整时,把最好的结果呈现给教师和学生。在调整原文时,教科书编者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科技·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黄杨洋[9](2019)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死亡内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的产生与消亡诠释着大自然周而复始的规律,时间是不可逆的,这就意味着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死亡很避讳,多数人认为提到“死”是不吉利的。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我国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选也十分“含蓄”,其中编选的死亡内容多数是与爱国情怀、民族大义、个人价值、社会价值这些精神层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对个体生死本身的意义与价值的关照相对较少。经济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更加多元化的思想观念,在这种背景下中学生的叁观受到多种思想的影响,有些中学生的叁观存在一些问题,自伤自残的行为屡见不鲜,因为学业与生活压力选择自杀的学生也不在少数。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解读文本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死亡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与死亡的意义与价值,培养学生以一种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命。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编选的死亡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编者的编选目的,以及这些内容所展现的生死观。对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目的死亡内容进行分析,找出其编选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语文教科书中死亡内容编选与使用的思考。本文共有五个主要部分。绪论对目前教科书中死亡内容相关概念进行简要梳理和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第一章先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死亡内容进行统计和分类,并对其进行简要分析,指出教科书中死亡内容编选的优缺点。第二章结合具体的课文篇目对教科书中死亡内容展现的中外生死观进行分析,阐述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中西方生死观,并提出这些生死观的教育价值。第叁章根据上文对教科书中死亡内容编选的分析,对今后教科书死亡内容的编选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死观教育的意义。总结部分对本文的一些思想观点和研究过程进行了概括总结,强调应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死亡教育,重视对生死观的教育。(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9-03-01)

刘千秋[10](2018)在《台湾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而语文教科书是传承文化的载体。以台湾地区翰林版和龙腾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依托教科书中的古诗文选文篇目,从教科书编写特征、教科书文本建构、传统文化多样呈现叁个方面探究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因素,以期坚守传统文化入驻教科书的中国立场。(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期刊2018年12期)

高中语文教科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文是一种形象的思维,教材中的插图对语文教学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插图,能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这就是本文探讨的,教师应在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出插图的形象住读作用,希望本文的浅略探讨能够对同行有所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中语文教科书论文参考文献

[1].郑新丽.高中语文教科书插图构图的视觉隐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

[2].唐晓青.高中语文教科书的形象助读系统——关于插图功能及其利用探讨[C].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2019

[3].张哲.台湾高中语文教科书插图设计的多元化分析——以翰林版和康熹版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

[4].柏飞.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小说原文词语准确性的调整[J].新课程(下).2019

[5].余悦.基于CDA的美国高中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

[6].薛霜.高中语文教科书对“立德树人”的实践价值探讨[J].科幻画报.2019

[7].柏飞.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小说原文标点符号的调整[J].新课程(中学).2019

[8].柏飞.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小说原文调整的原则[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

[9].黄杨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死亡内容研究[D].聊城大学.2019

[10].刘千秋.台湾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资源探究[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

标签:;  ;  ;  ;  

高中语文教科书论文-郑新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