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横峰县兴安学校郑坤华
摘要: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挖掘政治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在快乐中发展能力,在快乐中升华思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充满欢笑的课堂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拓展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为政治课堂带来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初中政治快乐教学教学策略
“愉快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学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产生渴望、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不断步入新的境界,达到新的至高点,并获得愉快的享受、美的陶冶。
一、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地引入新课,则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讲《陶冶高雅情趣》这一内容时,一开始我问:“你们觉得一天的学习生活过得怎样?”几乎全班同学都大喊说:“枯躁”、“乏味”、“烦死人”。我问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每天都是上学、放学、回家吃饭、做作业、睡觉,能不烦吗?”我对他们的回答表示理解。于是让同学阅读课本有关守卫祖国南沙群岛战士们的生活材料,他们能用各种方式去战胜寂寞,使守岛的生活充满了快乐,由此引出:“为什么我们的驻守战士能战胜寂寞,使生活充满快乐?这说明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呢?而我们同学生活在大城市里,交通信息如此发达,却感到生活枯躁乏味?”这样的追问给同学创设悬念,引起思考,一起讨论。接着提问:“你们是否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向战士们一样变得多姿多彩,充满情趣呢?”同学们都表示愿意。那么要使生活多姿多彩,首先就要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发现生活的情趣。在我们的周围,我们的生活是否有情趣可言呢?——有。那么让我们一同寻找生活的情趣。从而引出新课——《生活处处有情趣》。学生带着悬念,带着好奇进入教学情景,自然连贯,乐趣油然而生。
二、创设情景,适当设疑布悬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上课时,在难点、重点或枯燥无味处,恰如其分地设置、制造悬念,使之感到惊奇、刺激,产生兴奋和热情,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发展智能,培养创造力。如在教授《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一课时,在课前,我先制作了一张表格,让学生填写家庭、学校内及周围的环境状况、成因及危害,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学生的认识从感生到理性,不断深化,教学效果很明显。在练习和复习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羸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发表独立见解,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开放性地思维。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见,步步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
“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快乐素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功去做、去想,细心留意身边的一些生活案例,但有一点必须做到,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记录,并进行加工处理。如:我上九年级第一单元认识国情、理解国策中讲“计划生育是我国基本国策”时,选用的素材是让学生计算下列题目:一位女同志,她的母亲生了6个孩子,她自己生了4个孩子,她的孩子结婚后每人只生1个孩子。假如6个孩子都按照这样的标准计算,那么第四代共有多少个孩子?如果按一个孩子生育标准,那么第四代共有多少个孩子?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仅仅四代从384人到3人,孩子的人数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归纳一下,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无限地生育,将是一个天文的数字!可见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是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过快增长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逐步走向富裕的唯一正确选择。
四、引导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乐趣
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表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有艰辛的探索、攀登,才会有成功的乐趣。如在讲述“如何理解友情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需要”,这一提法同学过去没有接触过,也很少会从这个角度去认识友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因此,对这一观点可能会有思维上的不习惯,需要从心理健康角度转换思想。特别是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加强,就更加渴望地人的尊重和认同,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需要。接着让学生讨论:如果一个中学生缺少友情,长期得不到这方面的心理满足,那会产生什么心理异常现象呢?让学生从讨论归纳中提高认识。学生跟着教师,一层层上台阶,一步步攀登,乐在其中。
五、快乐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1)“快乐”教学要适度。如果“快乐”无度,不注意对“快乐”的及时引导,结果“快乐”会演变成一场灾难,导致教学失控。
(2)“快乐”素材要适用。“快乐”教学以快乐为载体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快乐”只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而不是为了“快乐”而“快乐”。有些老师不注意对“快乐”素材的适用性把握,全凭心血来潮,不管对本课有关还是无关,想到什么有趣都讲。结果学生是乐了个前府后仰,但却感觉与本课知识无任何关系,有点不知所谓。这样的“快乐”只会被证明是一种哗众取宠而无聊的举止。
(3)“快乐”后要引导,防止学生乐不思学。有时候,“快乐”的案例是举了,但老师没有加以恰当引导和延伸,结果学生乐不恩学,没能及时把“快乐”转化为学习的动机。
参考文献:
[1]贾晶芳;浅谈初中政治快乐教学[J];引文版:社会科学;2015(10)
[2]唐秀春;浅谈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的途径[J];吉林教育;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