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延误的路网交通状态评价分析

基于交通延误的路网交通状态评价分析

论文摘要

交通路网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主要载体之一,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伴随城市经济水平和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逐步从单一性的路段或者交叉口的拥挤演化为区域性的网络拥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对城市交通网络的交通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目前道路交通状态评价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面向区域路网交通状态评价领域的研究还并不是很多。现有研究成果中,主要以路网可靠性、路网交通流参数均值等方式来评价路网的交通状态。本文结合实际路网交通特征,选择路网单位里程延误这一物理意义较为明确的指标,作为路网交通状态的评价方法。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根据微波检测器所采集的快速路交通流数据,对交通流状况进行分析,以路段速度空间分布曲线为基础,研究了一种基于交通流分模态的道路交通延误计算方法,并提出了道路单位里程平均延误这一评价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延误水平。根据道路交通服务水平主观评价的分级标准,对于延误进行了等级划分,确定处于拥堵状态的延误等级标准,为研究路网中拥堵路段的分布提供依据。在此算法的基础上,探讨了面向不同对象的两种路网延误。其中路网宏观单位里程平均延误是以交通管理部门为对象,旨在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路网的延误水平宏观评估结果,为交通管理部门的宏观交通措施的制定提供支持;路网OD径路单位里程平均延误旨在为出行者提供出行径路选择,出行延误时间估计道路延误水平评估等作用。最后采用北京市工作日与双休日的交通数据,进行了分析方法和延误计算算法的实例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所选实例区域路网从路网的总体延误程度、路网的延误影响范围、路网的延误时间分布、以及少数延误水平较低的路段的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研究现状综述
  • 2.1 道路交通状态评价研究现状综述
  • 2.1.1 路段交通状态评价研究现状
  • 2.1.2 区域路网交通状态评价研究现状
  • 2.2 道路交通延误在交通状态评价中应用的研究现状综述
  • 2.3 延误计算方法现状综述
  • 2.4 小结
  • 3 路段延误的计算及实例分析
  • 3.1 引言
  • 3.2 交通延误的定义及计算思想
  • 3.2.1 交通延误的定义
  • 3.2.2 延误的计算思想
  • 3.2.3 道路速度分布曲线
  • 3.2.4 交通延误的计算方法
  • 3.3 北京市快速路数据模式
  • 3.4 自由流速度(FFS)的确定
  • 3.4.1 自由流速度的定义
  • 3.4.2 自由流速度的计算方法
  • 3.5 交通流的模态划分
  • 3.5.2 三类交通流模态的划分方法
  • 3.5.3 各类交通流的延误计算方式
  • 3.6 北京市路段延误实例分析
  • 3.6.1 实验路段的选取
  • 3.6.2 路段延误参数计算
  • 3.6.3 路段交通延误的计算
  • 3.6.4 路径交通流延误的计算
  • 3.7 路段交通延误分级
  • 3.7.1 路段服务水平的主观评价分级
  • 3.7.2 路段延误水平的分级标准研究
  • 3.8 小结
  • 4 路网延误的计算及实例分析
  • 4.1 引言
  • 4.2 城市交通网络的描述
  • 4.3 路网宏观单位里程平均延误的计算方法
  • 4.3.1 路网中路段权值的确定
  • 4.3.2 路网延误的计算方法
  • 4.4 路网OD径路单位里程平均延误
  • 4.4.1 路网寻径KSP算法的介绍
  • 4.4.2 路网OD间合理路径的定义
  • 4.4.3 路网OD径路延误的计算方法
  • 4.5 北京市路网延误的实例分析
  • 4.5.1 实例路网的选取
  • 4.5.2 路段特征数据的计算
  • 4.5.3 路网宏观单位里程延误实例分析
  • 4.5.4 路网OD径路单位里程平均延误实例分析
  • 4.6 路网延误水平的分级标准研究
  • 4.7 小结
  • 5 基于延误的路网交通状态评估
  • 5.1 引言
  • 5.2 路网延误日变化分析
  • 5.2.1 路网日平均小时延误分析
  • 5.2.2 路网高峰小时平均延误分析
  • 5.2.3 路网延误周变化分析
  • 5.3 路网延误水平时间分布分析
  • 5.4 基于路段延误的路网拥堵状况分析
  • 5.4.1 路网每日路段延误等级分布
  • 5.4.2 路网高峰小时路段延误等级分布
  • 5.5 路网OD径路延误分析
  • 5.6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路网交通状态判别方法[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5(05)
    • [2].城市道路宏观路网交通状态评价方法的研究[J]. 物流技术 2010(08)
    • [3].网络化动态调控下城市路网交通拥堵控制技术综述[J].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3(05)
    • [4].路网交通流二层规划模型及其极大熵解[J]. 燕山大学学报 2011(02)
    • [5].基于饱和度的路网交通态势实时辨识[J].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19(04)
    • [6].线性方程组在北方城市冬季局部路网交通中的应用[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7].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主动式路网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理论研究[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7(05)
    • [8].基于价值函数的城市路网交通拥堵态势测定模型(英文)[J].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5(02)
    • [9].路网交通亚健康状态下交通流的分形特性[J]. 控制工程 2012(04)
    • [10].路网交通流在时空分析背景下的预测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20(17)
    • [11].瘦西湖隧道周边衔接路网交通标准研究[J]. 中国标准化 2016(11)
    • [12].城市区域路网交通状态分析与评价方法[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2)
    • [13].具有公交优先的路网交通流智能协调控制[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9(06)
    • [14].浅析高铁客站站前路网交通监控设施设置——以高铁观音站为例[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0(07)
    • [15].大规模施工对城市路网交通影响评估技术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0(10)
    • [16].城市路网交通预测模型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32)
    • [17].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路网交通承载力关系探析[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 [18].路网交通状态平衡控制方法[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2(05)
    • [19].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合作平台 安徽服装推进制造强省建设[J]. 纺织服装周刊 2017(32)
    • [20].基于多维联系数的城市路网交通拥堵态势监控模型[J]. 中国公路学报 2013(06)
    • [21].基于合理路径的拥挤路网交通状态分析方法[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1(01)
    • [22].基于Spark的路网交通运行分析系统[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0(04)
    • [23].考虑多源不确定信息的路网交通拥堵状态辨识方法[J]. 自动化学报 2018(03)
    • [24].基于检测数据的路网交通运行可靠性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05)
    • [25].城市路网交通拥堵H-Fuzzy评判方法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26].路网交通流量均衡性优化调度仿真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8(03)
    • [27].基于MFD和谱聚类的路网交通状态判别方法与仿真[J]. 现代信息科技 2020(04)
    • [28].短消息技术在路网交通信息发布中的应用[J]. 现代电子技术 2010(11)
    • [29].基于出租车跟踪的市区路网交通状态估计方法[J].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09(05)
    • [30].道路路网交通应急事件救援资源的优化派遣方法(英文)[J].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13(03)

    标签:;  ;  ;  ;  

    基于交通延误的路网交通状态评价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