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思想、理论和方法产生于西方。早在15世纪的西方国家就开始了对历史性建筑和重要文物的保护。到20世纪60年代,保护范围逐渐从建筑文物单体扩展为到城镇、乡村聚落和历史环境,历史文化村镇因此受到关注和保护。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内罗毕建议》,明确提出历史地区属于城市和乡村环境中形成的人类聚落,其范围包括历史遗址、历史城镇、老城区、传统村落以及古迹群。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起步较晚,涉及到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逐渐受到学术界重视,相关研究多以“古镇”、“古村落”、“传统村落”的概念出现。由于地域自然和文化的差异以及技术、经济原因,我国目前的历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存在许多不同于西方之处,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以定性分析和经验为主的偏于感性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靠富有经验的规划师对保护对象进行定性的把握,通过把握保护对象的主要特点和现实问题,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从实践效果来看,此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也能够解决当前面临的保护问题和矛盾,但主观经验的方法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分析推导的结论缺乏科学量化的过程;同时,静态的规划缺乏应对变化的弹性机制和规划的过程性,缺乏长期的、动态的,全过程的动态管控和调整能力。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以及国内互联网的推广和普及,给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信息技术与规划保护工作相融合的不断深化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将会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工作搭建一个全新的平台,为规划思想和方法的发展开辟出一片崭新的视野。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数据库系统的构建框架的探讨,以陕西韩城的党家村为例,希望探索一套运用计算机数据库的方法对传统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进行改造。为规划保护对象建立数据库,不仅是将对象信息数据化,更重要的是通过数据库框架的建立,实现一种面向保护规划编制和保护管理的信息管理和应用模式。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传统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优点和不足,探索出适用于保护规划决策和制定的数据库系统,形成一套集数据的收集、录入、组织、储存、管理和应用于一身的保护规划数据库系统框架,为提升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的科学性探索一条可行的道路。最后,笔者以党家村的实地调研为基础,探讨了党家村保护规划数据库的构建模式,并通过实例说明党家村保护规划数据库的应用方法,探讨数据库在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中的优势。本文希望通过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将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整合起来为保护规划所用,克服传统保护规划方法和后期保护管理在实时性,过程性,科学性和公众参与方面的不足。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结合,促进促进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目的1.1.1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发展概述1.1.2 我国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1.1.3 课题产生背景1.1.4 课题研究的目的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1.3.1 研究内容1.3.2 研究方法1.3.3 研究框架2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问题和发展战略2.1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2.1.1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现状2.1.2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概述2.1.3 党家村保护研究综述2.2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研究存在的问题2.2.1 封闭式的二元规划2.2.2 偏重于单纯形态学的研究2.2.3 感性经验为主导的规划过程2.2.4 终极蓝图式的规划2.3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发展战略2.3.1 全新的技术平台2.3.2 严谨的思维方式2.3.3 动态开放的规划方法2.3.4 高效的通信媒介2.5.5 数字化的规划成果2.4 小结3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数据库构想3.1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数据库概述3.1.1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数据库概念3.1.2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数据库的特征3.1.3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数据库的目标3.2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数据库数据类型3.2.1 按照数据存储类型划分3.2.2 按照数据性质划分3.3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数据库的数据内容3.3.1 基于多学科角度的历史文化村镇研究内容概况3.3.2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数据库内容3.4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数据库的数据结构3.4.1 数据的层级关系结构3.4.2 空间数据库的编码体系3.4.3 属性数据库的编码体系3.4.4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编码体系3.5 面向使用者的保护规划数据库支持系统的设计3.5.1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数据库系统的系统层3.5.2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层3.5.3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数据库系统的用户层3.6 小结4 数据库的建立——以党家村为例4.1 党家村保护规划数据库的前期资料梳理4.1.1 资料梳理的目的4.1.2 党家村概述4.1.3 党家村资料的梳理4.2 党家村保护规划数据库建立实例4.2.1 空间数据4.2.2 属性数据4.2.3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4.2.4 ID编码在数据库中的作用4.3 建筑的信息化建模4.3.1 信息化建模的产生和优势4.3.2 基于Sketch Up与Arc Scene的信息化建模4.3.3 信息化建模的对党家村旅游产业的促进4.4 小结5 保护规划数据库应用5.1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数据库的空间分析5.1.1 栅格数据的分析模式5.1.2 矢量数据的分析模式5.2 党家村保护规划数据库的应用实例5.2.1 党家村建筑保护状态分析策略5.2.2 党家村建筑保护状态分析5.3 小结6 结语6.1 结论6.2 展望致谢参考文献图表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历史文化村镇论文; 保护规划论文; 数据库论文; 党家村论文;
新视野下的党家村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规划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