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爱描写论文-李睿

性爱描写论文-李睿

导读:本文包含了性爱描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好色一代男》,《十日谈》,性解放,文化差异

性爱描写论文文献综述

李睿[1](2017)在《《好色一代男》与《十日谈》性爱描写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好色一代男》是井原西鹤“好色物”的第一部作品,创作于1682年,被学界公认为是“浮世草子”的开端。小说通篇描写肉欲,充斥大量的性爱描写。当封建理学思想在江户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时候,《好色一代男》对性欲的肯定和追求,是对理学思想中“禁欲主义”的反叛,在反封建的初期,起到了积极作用。卜伽丘的《十日谈》,创作于1349-1353年。14世纪中叶,整个西方世界被封建主义迷雾所笼罩,意大利首先透露出资本主义曙光,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十日谈》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画面,出现了一系列宣扬性解放的爱情故事,对人们追求性爱,享受情欲的行为予以肯定和赞扬。对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给予了有力地反击,表达了人文主义追求现世幸福,追求个性解放的心声。《好色一代男》与《十日谈》两部小说的诞生虽然前后相差叁百余年,但却有相似的历史背景。两部小说都充满了肉欲描写,对当时统治者所宣扬的禁欲主义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展现了当时两个新兴阶级——即新兴资产阶级和町人阶级,冲破封建枷锁,追求个性解放的诉求。本文试图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对《好色一代男》和《十日谈》中的爱欲故事加以对比,透视两个不同阶级在打破禁欲束缚时所展现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叁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梳理学界对《好色一代男》和《十日谈》这两部作品,在反对禁欲反对封建思想方面的研究现状。正文分为叁章,第一章用文本细读地方式,具体阐述和对比两部作品在反对禁欲方面的表现,通过四个不同侧面的考量,阐述两部作品在反对“禁欲主义”,追求性解放方面的诉求。第二章对比两部作品在描写情欲故事时所体现出的情爱观方面的差异,以及两部作品反禁欲方式的不同,从情爱观和反抗方式,可以看出日本文学以情感为主,而且是疏离政治的,与此不同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与社会斗争密不可分。第叁章,通过前两章的探究,同样要求解放性欲的两个阶级,在最终目的上是有差异的,第叁章着重分析两个阶级追求性解放的不同目的,以及试图从两个阶级的价值取向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一节将重点聚焦在日本文学的好色传统,从日本的神话直到后世文学的发展,“文化恋母情结”与日本文学的好色传统密不可分,最后一节试图从这个角度阐释日本好色文学的传统,由此探究,日本的町人阶级在追求性解放之后没有继续进行全面解放斗争的原因。本文以《好色一代男》与《十日谈》的性爱描写对比为切入点,肯定两部作品在突破封建禁欲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两部作品体现出的观念和斗争方式以及斗争结果的差异,可以探究出两个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价值取向以及文化传统的差异。以《十日谈》为参照,可以深入探究,日本乃至东方在追求性解放时存在的潜在危机。深入考察日本好色文学背后的文化心理和民族心理,探究“文化恋母”情结对日本民族心理的影响,从好色角度探讨町人阶级止步于追求全面人性解放斗争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徐榕徽[2](2016)在《探析沈从文性爱描写的文化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沈从文而言,性爱即人的生命的符号,他的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两性之爱的描写。本文从边民性爱、都市性爱、佛经故事的性爱叁个方面探析沈从文性爱描写背后的文化意义。彰显人性,是沈从文创作的起点和归宿。而性爱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生命意识的符号,在沈从文的创作中具有必不可少的价值意义。沈从文有相当(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6年10期)

陈万林[3](2013)在《《红楼梦》中关于贾宝玉、袭人性爱描写的心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楼梦》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言贾宝玉梦淫秦可卿遗精事被袭人察觉,袭人含羞询问宝玉。宝玉"便把梦中之事,细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训云雨之情……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在上篇《关于贾宝玉、秦可卿性梦描写的心理分析》中,我们分析说"贾宝玉正是在性梦中完成了潜意识里对秦可卿的性冲动的满足;而梦中出现的黛玉、宝钗结合的女子形象,主要是宝玉的‘情爱'对象,秦可卿才真正是他梦中的‘性爱'对象。按照(本文来源于《大众心理学》期刊2013年07期)

姬桃珠[4](2013)在《翻译伦理视角下《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赵苏苏译本中性爱描写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最受争议的一部作品。该书一经问世,即因书中大量的性描写在各国遭到查禁。该书从禁止出版到解禁再到跻身文学经典的行列,证实了小说本身的文学价值。目前《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已有十多个译本,对其进行翻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赵苏苏版《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被称为新中国历史上《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第一个“合法”的全译本。该译本不仅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使该作品在中国的研究呈逐年增长趋势。然而,该译本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译者为了达到当时译语文化和读者对译作的期待对原作中的性描写进行了特殊处理。这些处理不仅影响了原文的完整性,也体现了译者对原作的“不忠”。鉴于目前翻译研究领域中《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研究薄弱的事实,本文试图以切斯特曼的翻译伦理模式为理论视角,对赵苏苏版《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进行个案研究。切斯特曼针对具体翻译问题提出了五种翻译伦理模式,即:(1)再现伦理—再现原文、原文作者;(2)服务伦理—译文满足委托人的要求;(3)交际伦理—完成文化间的双向交流;(4)基于规范的伦理--满足特定文化的期待;(5)承诺伦理—履行职业道德的誓言。再现伦理和基于规范的伦理属于微观翻译伦理,主要针对的是译者与文本之间的关系。其他几种伦理则为宏观伦理主要针对译者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本论文主要采用了再现伦理和基于规范的伦理对赵苏苏的性爱描写翻译进行了实例分析。研究发现,赵苏苏在性爱描写翻译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再现原文和原文作者。他的翻译满足了当时中国文化和中国读者对译作的期待,体现了基于规范的伦理。论文进一步探讨了赵苏苏在翻译性爱描写过程中的伦理冲突问题,并找到了其“不忠”的依据。最完美的译本需要同时体现出所有的伦理模式,然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这种完美是不可能实现的。翻译伦理的不同模式之间是存在冲突的,对某种伦理模式的服从即意味着对另一种伦理模式的违背。这不仅取决于不同伦理模式对译者的要求,也取决于译语文化对译者的影响。对于伦理模式之间的冲突问题,译者可以通过其他伦理模式进行协调。赵苏苏的“不忠”正是不同伦理模式冲突下的产物。(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3-05-01)

郭乃铭[5](2013)在《从性爱描写到伦理革命》一文中研究指出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英国文坛百花齐放,小说发展尤为突出,这个时期作家的写作不单单重视作品本身的意义放大,更注重作品之外的事实反映。有一部分作家开始进行交流,并且有了自己的作家团体,这就是以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父亲,英国着名传记作家莱斯利·斯蒂芬所创办的——“布鲁姆斯伯里团体”。本文要探讨的英国作家D·H·劳伦斯,也曾经和这个团体有过紧密的联系,但后来却离开了这个团体,并对其恶语相向,称之为“黑甲虫的糜集”。而此时,在英伦文坛上正当以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芙大兴意识流手法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D·H·劳伦斯却开始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学创作。劳伦斯的创作多数为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可以归为现实主义题材。所以,他的创作和19世纪中期以巴尔扎克为首的传统现实主义却有着明显的区别。只有对劳伦斯的作品有过详细的了解之后,才能深入的了解劳伦斯特色写作的本质。劳伦斯的创作重点并不是在典型的环境中刻画典型人物,他的创作是以人物的内心真实为基奠的。劳伦斯用他犀利的文笔刻画了众多文学家都未曾刻画过的人物。其作品现实意义深刻。经过归纳,个人认为劳伦斯的作品主要有叁个方面的特点:一、女性主题;二、“性”主题;叁、婚姻家庭主题。本文会围绕着这叁个主题展开,进而探讨劳伦斯的伦理观。在论文的第四章中,通过主题的形式分析劳伦斯伦理观的倾向。本文创作的主旨并不在于创新,而在于对劳伦斯创作的总结与理解。第一、从作品选材来看劳伦斯对传统伦理观的态度是反抗的,选材新颖,内容别具一格。他所选择的素材大多数是其他作家的盲点,谈及到很多方面也都是很敏感的话题。劳伦斯对传统伦理观的反抗从形式和题材上就略见分晓。第二、从作品的情节构建(形式)来看劳伦斯对传统伦理观的反抗。本文在谈到劳伦斯的伦理观的时候,主要强调的是劳伦斯对传统伦理观的“反抗”和“质疑”,但不算是完全的“反叛”,质疑的是旧传统和旧观念,反抗的是不道德的伦理观。通过他的作品尤其是长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劳伦斯的作品有着对传统伦理观的反抗和质疑,但更多的是存在着人的自然属性的社会表现形式和社会属性之间的矛盾,单纯用“反叛”或者是“叛逆”有以偏概全之嫌。所以我们更倾向用“反抗”和“质疑”二个词汇来体现劳伦斯的伦理观与传统伦理观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李新东[6](2013)在《韩国现代作家玄镇健小说中的性爱描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韩国现代作家玄镇健在人本文化的引导下,一方面,采取人本立场,反对性别专制,对男女两性都能以平等态度看待。他认为男女之间应平等相待,既要坚持男性自我,也要尊重女性的自我人格;另一方面,作为转型期的现代知识者又不可能彻底摆脱传统性别观的影响,男权传统的性别偏见积淀在其心灵深处,不时以非自觉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从玄镇健的性爱叙述中,也许能更准确地把握他们对女性的观念和态度。(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经典教苑)》期刊2013年03期)

杨小滨[7](2012)在《莫言小说中的性爱描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论述莫言小说写作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性爱描写所体现的(从浪漫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不同面向以及独特的修辞手段,也探讨了性爱描写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除了突出性爱的野性或原始生命力之外,莫言也将性爱和身体描写与文化探索和社会批判结合在一起,甚至表现为社会生活的荒谬换喻。(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12年06期)

单大欣[8](2011)在《川端康成与郁达夫性爱描写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川端康成和郁达夫是中日两国的着名作家。他们由于家庭环境、个人情感经历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表现在文学创作中也有相同的地方。二者都关注两性关系,关注女性。而同样的性爱描写却在描写程度、女性形象塑造、反映主题等方面有差别。本文就此做研究不难发现中日两国文化有着紧密联系。(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中)》期刊2011年03期)

憨瑞祥[9](2010)在《论《白鹿原》中性爱描写的文化价值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鹿原》自发表以来,其总印量已超过一百余万册。对《白鹿原》的研究始终不减当年,但都主要从宏大叙事、儒家文化、人物形象分析、语言、民俗学等角度品评作品,其研究文字总数亦早已超过小说本身。笔者主要从性爱描写展示的社会历史变迁、性爱描写揭示的传统心理以及性爱描写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叁个部分讨论了《白鹿原》中关于性爱描写所蕴含的文化心理,从而观照其文化价值观。(本文来源于《重庆叁峡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赖金璐[10](2010)在《论郁达夫小说中谷崎文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性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可以说,世界上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性爱,因此,性爱成为文学中永恒的主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郁达夫是第一个毫无忌惮地将性爱作为主题,并对其进行大胆描写的作家。在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中,大量涉及对性爱的描写,以处女作《沉沦》为首,包括《秋河》、《蜃楼》、《茫茫夜》、《秋柳》、《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银灰色的死》、《过去》、《南迁》等作品,其中有对正常的性爱关系的描写,而更多的却是对那些病态的、畸形的性爱的描写,如偷窥、狎妓、乱伦、恋物癖、受虐、同性恋等。因此,他的小说在当时是备受争议的。在对郁达夫的评价中,许多批评者说他的作品是“卖淫文学”、“色情作品”、“不道德的文学”,甚至攻击他为色情狂、黄色文艺大师。笔者认为,郁达夫作品中的性爱描写不单只是写性,而且具有更深的涵义。郁达夫对性爱描写的偏爱,不只是与他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更与他所受的文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郁达夫1913年到1922年留学日本的十年期间,除了接触到许多西方文学思想外,还深受日本文学的影响。其中他受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私小说、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影响最大。而日本唯美派作家佐藤春夫和谷崎润一郎对他都有着一定的影响。郁达夫以“私小说”的形式,感伤的基调,描写了当时大多数青年人的性的苦闷与生的苦闷,加上涉及了大量病态的、变态的性爱的描写,所以带有很浓的颓废色彩。试着读一下郁达夫的小说,我们会发现,郁达夫小说中有关病态的、变态的性爱描写,与日本唯美主义大师谷崎润一郎的性爱描写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比较之后,又会发现,两位作家性爱描写的背后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虽然他们的创作中都表现出很浓的官能性和颓废色彩,但郁达夫对自己的颓废是忏悔的,谷崎润一郎则是执着追求的;郁达夫偏重于情感,谷崎润一郎却偏重于感官。郁达夫通过对这些性苦闷、性变态的大胆描写,向我们揭示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苦闷,以及对当时那个病态社会的批判。本文将从性爱描写的角度,阐述郁达夫偏爱性爱描写的原因,并通过他与谷崎润一郎性爱描写的比较,浅析郁达夫性爱描写的涵义。(本文来源于《四川外语学院》期刊2010-04-01)

性爱描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沈从文而言,性爱即人的生命的符号,他的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两性之爱的描写。本文从边民性爱、都市性爱、佛经故事的性爱叁个方面探析沈从文性爱描写背后的文化意义。彰显人性,是沈从文创作的起点和归宿。而性爱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性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生命意识的符号,在沈从文的创作中具有必不可少的价值意义。沈从文有相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性爱描写论文参考文献

[1].李睿.《好色一代男》与《十日谈》性爱描写之比较[D].陕西师范大学.2017

[2].徐榕徽.探析沈从文性爱描写的文化意义[J].唐山文学.2016

[3].陈万林.《红楼梦》中关于贾宝玉、袭人性爱描写的心理分析[J].大众心理学.2013

[4].姬桃珠.翻译伦理视角下《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赵苏苏译本中性爱描写翻译研究[D].南华大学.2013

[5].郭乃铭.从性爱描写到伦理革命[D].东北师范大学.2013

[6].李新东.韩国现代作家玄镇健小说中的性爱描写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

[7].杨小滨.莫言小说中的性爱描写[J].华文文学.2012

[8].单大欣.川端康成与郁达夫性爱描写比较研究[J].文学教育(中).2011

[9].憨瑞祥.论《白鹿原》中性爱描写的文化价值观[J].重庆叁峡学院学报.2010

[10].赖金璐.论郁达夫小说中谷崎文学的影响[D].四川外语学院.2010

标签:;  ;  ;  ;  

性爱描写论文-李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