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综论 ——从文艺学到教育学

童谣综论 ——从文艺学到教育学

论文摘要

童谣是民谣的一部分,在古代亦被称作“孺子歌”、“小儿语”等。自周作人开始,“童谣”又被称作“儿歌”。文艺学的研究认为,“歌”和“谣”是有一定区别的,“歌”是一个上位的总括性概念,“谣”被看作是“歌”里面的一类。当前理论研究和大众理解中的“童谣”和“儿歌”,呈现出理解混乱、使用不当的状况。从逻辑上讲,认识事物的本质总是要从它的发生和来源开始,童谣的发生和最终流传到儿童口中的过程告诉我们,一段韵文是不是童谣,儿童说了算。换句话说,它必须经得起儿童的选择,因为只有儿童才是童谣的主人。真正的童谣,是普遍地流传于儿童口中,能得到儿童青睐的。童谣是儿童大众的口头文学,它是儿童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儿童群体的精神追求。童谣有四个最基本的特点:口头流传、集体创作、不断变异、融于生活。童谣为儿童带来物我两忘、无拘无束的体验,它是儿童心灵的游戏。已有的关于童谣之教育价值的研究,往往是抱着“教育主义”的观点,认为童谣的教育价值在于它给予儿童知识技能、道德规则等等,这种认识下的童谣价值实际只是冰山一角。现代的教育观重视儿童从生活中获得教育,重视儿童现时的体验。在这种思想的观照下,童谣在儿童成长中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没有任何外在目的,只为儿童提供当下完满的体验。这种“无意思之意思”才是童谣的最大“意思”。“灰色童谣”是当前童谣研究中的热点话题,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它也的确代表了童谣的现状。研究者站在儿童的角度,运用文艺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中关于儿童精神发展和文化需求的理论知识,提出“灰色童谣”是人类狂欢精神在儿童那里的体现,也是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在语言交往中的正常表现,更是儿童对其自身文化的捍卫。因此,它是儿童精神成长过程中一种自然需求。“灰色童谣”的说法实际上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对童谣作出的评价,儿童是绝对不会提出“童谣异化”、“灰色童谣”一类的观点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目的
  • 二、资料收集
  • 三、研究方法
  • 四、论文结构
  • 五、关于论文中不同格式的批注之解释
  • 第一部分 童谣研究述略
  • 一、五四之前的童谣搜集与研究
  • (一)明代之前的童谣的搜集与研究
  • (二)明清时期的童谣及童谣研究
  • 二、五四之后的童谣搜集与研究
  • 三、国外研究概述
  • 第二部分 概念上的认识:什么是童谣
  • 一、童谣的概念
  • 二、童谣与儿歌
  • 三、从发生看本质
  • (一)童谣是民间歌谣的一部分
  • (二)民间歌谣的起源
  • (三)童谣的来源
  • (四)总结
  • 第三部分 特点分析:作为民间文学的童谣
  • 一、口头性
  • 二、集体性
  • (一)童谣是儿童集体智慧的结晶
  • (二)童谣是儿童集体意识的历史积淀
  • 三、变异性
  • (一)变则通——变化才能永恒流传
  • (二)变异的两种形式
  • 四、生活性
  • (一)童谣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结合,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
  • (二)离开生活,童谣就暗淡无光
  • 五、再识童谣
  • (一)童谣的精神本质
  • (二)被违背了的童谣精神
  • (三)"仿童谣"
  • 第四部分 价值探寻:童谣之教育意义的研究
  • 一、童谣本身没有任何教育目的
  • 二、童谣被设为教化的工具
  • 三、"教育主义"的童谣价值观
  • 四、"教育主义"童谣价值观背后的教育观
  • 五、童谣的真正价值:无意思之意思
  • 第五部分 也谈"灰色童谣"
  • 一、"灰色童谣"描述
  • 二、"灰色童谣"研究综述
  • 三、"灰色童谣"从古有之
  • 四、"灰色童谣"是人类狂欢精神在儿童那里的体现
  • (一)狂欢和狂欢精神
  • (二)"灰色童谣"中的狂欢精神
  • 五、"灰色童谣"是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在语言交往中的正常表现
  • (一)幽默的心理机制的启示:儿童的本能在"灰色童谣"的传诵中得到释放
  • (二)存在心理学的启示:儿童在"灰色童谣"中寻求到自身的存在
  • 六、"灰色童谣"是儿童对其自身文化的捍卫
  • 主要参考文献
  • 论著类:
  • 收集成册的歌谣集:
  • 论文类: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由“人的生活”到“生活之艺术”——论周作人“五四”前后理想生活观的建构及其转变[J]. 文艺争鸣 2019(11)
    • [2].《周作人日记》手稿的辨认及其他——为《周作人年谱》辩诬[J]. 鲁迅研究月刊 2019(12)
    • [3].徐祖正与周作人的交往[J]. 新文学史料 2020(02)
    • [4].作为艺术家的周作人——周作人艺术活动述略[J]. 齐鲁艺苑 2020(02)
    • [5].周作人集外短文四则简释[J]. 新文学史料 2020(03)
    • [6].从《雨天的书》看周作人的坚守与彷徨[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7)
    • [7].关于周作人研究史料——周作人后人保存的部分[J]. 现代中文学刊 2018(06)
    • [8].为了文化再造的知识建构——周作人《我的杂学》精读[J]. 鲁迅研究月刊 2018(10)
    • [9].印章和书法里的周作人书斋[J]. 鲁迅研究月刊 2018(10)
    • [10].周作人1942年南京之行考[J]. 新文学史料 2018(04)
    • [11].周作人:不将袍子换袈裟[J]. 江淮文史 2018(06)
    • [12].周作人印章中的趣味、学问、交往和政治[J]. 新文学史料 2019(01)
    • [13].论周作人对民国通俗文学的批评[J]. 鲁迅研究月刊 2019(04)
    • [14].周作人致周建人的一封未刊书信[J]. 新文学史料 2019(02)
    • [15].周作人的早期报刊阅读史初探[J].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9(04)
    • [16].论周作人的茶文化观及其精神世界的建构[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17].悲哀:周作人的审美情结论[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8].“五四”前后周作人与李大钊往来考——以《周作人日记》为中心[J]. 唐山学院学报 2019(05)
    • [19].日本馆藏涉周作人档案六则[J]. 新文学史料 2017(04)
    • [20].“回想”与“悼亡”——试论1949年后周作人散文的写作姿态[J]. 鲁迅研究月刊 2017(11)
    • [21].周作人川柳情结刍议[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2018(02)
    • [22].周作人的一篇佚文及其他[J]. 鲁迅研究月刊 2018(07)
    • [23].周作人的六首未曾发表过的白话小诗[J]. 鲁迅研究月刊 2018(07)
    • [24].周作人佚文《日本的恩惠》——兼谈周作人20世纪20年代的对日态度[J]. 鲁迅研究月刊 2018(08)
    • [25].周作人与《骆驼草》杂志[J]. 新文学史料 2016(04)
    • [26].要注意资料和文本的细节——《周作人年谱长编》编纂体会[J]. 现代中文学刊 2016(06)
    • [27].华人观念、隐逸认同和兄弟异路的幽微表达——周作人1933年致孙福熙手札之释读[J]. 鲁迅研究月刊 2016(12)
    • [28].安藤更生与周作人往复书信[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7(07)
    • [29].周作人著译举隅[J]. 现代中文学刊 2017(02)
    • [30].新发现周作人集外文小辑[J]. 现代中文学刊 2017(02)

    标签:;  ;  ;  

    童谣综论 ——从文艺学到教育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