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传统平原农业区作为我国地理上一块相对独立的重要区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受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工业化发展缓慢、转型困难,一定程度上使其经济发展处于“制度锁定”和“贫困陷阱”并存的状态,引发了许多问题,而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效率高、优势大、适应性强的经济组织形式,为产业经济与传统平原农业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契合点”,为其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解决其存在的许多现实问题提供了一种较为切实的思路。论文在前人研究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机制做了探索性研究,建立了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框架,论文主要探讨了以下内容:(1)对国内外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并重新阐释了产业集群的内涵;(2)探讨了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的特征和分类,分析了其发展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传统平原农业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3)构建出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形成一般模型,从形成的产业条件、起源和聚集、区位选择、成长因素、成长动力等方面阐释了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形成机制,并以虞城县钢卷尺产业集群为例对其形成机制做了实证分析;(4)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一般形态、特殊形态和演化方向,并以河南省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调查情况为基础,分析了影响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同时,从博弈视角,建立企业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博弈下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从动态角度对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的演化机理和动态发展过程做出解释;(5)简要介绍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一般模式,在比较分析浙江“块状经济”、广东“专业镇经济”产业集群典型发展模式基础上,借鉴其成功发展经验,分析了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及策略选择,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具体对策和建议。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可能的特色或创新之处表现在:(1)构建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形成的一般模型,从更一般角度解释了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丰富了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内容;(2)建立产业集群动态演化博弈模型,从动态角度阐释了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演化的内在机理和动态发展过程,拓展了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内容,为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3)运用大量调研数据,从整体上探讨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的特征、分类、发展现状,并对其生命周期的一般形态、特殊形态、演化方向、影响因素等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为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参考;(4)研究对象选择独特,首次从整体上对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机制进行研究,对探索通过产业集群带动传统平原农业区经济发展,丰富产业集群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源于对传统平原农业区发展的关注
  • 1.1.2 产业集群现象引发的思索
  • 1.2 文献研究述评
  • 1.2.1 有关产业集群内涵、特征和分类的研究
  • 1.2.2 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
  • 1.2.3 产业集群演化机制研究
  •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概述
  • 2.1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的特征
  • 2.1.1 采用技术的传统性和集群产品的低技术含量性
  • 2.1.2 产品生产的劳动密集性和人才需求的低层次性
  • 2.1.3 生产的高度分工性和隐性知识的有效传播共享性
  • 2.1.4 市场风险的两面性和集群发展的不稳定性
  • 2.2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的分类
  • 2.3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 2.3.1 发展历程
  • 2.3.2 发展基本状况
  • 2.3.3 面临的主要问题
  • 2.4 产业集群对传统平原农业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 2.4.1 促进了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 2.4.2 推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增加了就业,提高了农民收入
  • 2.4.3 带动了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增加了财政收入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形成机制
  • 3.1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条件
  • 3.1.1 产品生产过程技术上的可分性
  • 3.1.2 产品运输的低成本性
  • 3.1.3 产品生产所需能力的多样性
  • 3.1.4 产品市场需求的易变性
  • 3.1.5 产品生产的低技术劳动力需求性
  • 3.2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的起源和聚集
  • 3.2.1 历史的偶然和区域因素导致集群的起源
  • 3.2.2 累积因果效应导致企业的聚集
  • 3.3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的成长
  • 3.3.1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成长因素
  • 3.3.2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成长动力
  • 3.4 实证分析:河南省虞城县钢卷尺产业集群形成机制
  • 3.4.1 发展概况
  • 3.4.2 发展历程
  • 3.4.3 虞城县钢卷尺产业集群形成的产业条件
  • 3.4.4 虞城县钢卷尺产业集群的起源和聚集
  • 3.4.5 虞城县钢卷尺产业集群成长因素
  • 3.4.6 虞城县钢卷尺产业集群成长动力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演化机制
  • 4.1 生命周期理论
  • 4.2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阶段划分及特征分析
  • 4.2.1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阶段划分
  • 4.2.2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分析
  • 4.2.3 实证分析:河南省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调查
  • 4.3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特殊形态
  • 4.3.1 漫长型产业集群生命周期
  • 4.3.2 早夭型产业集群生命周期
  • 4.3.3 早熟型产业集群生命周期
  • 4.3.4 突变型产业集群生命周期
  • 4.4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影响因素
  • 4.4.1 宏观因素
  • 4.4.2 微观因素
  • 4.5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的演化方向
  • 4.5.1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的正向演化
  • 4.5.2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的负向演化
  • 4.6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动态演化:博弈视角
  • 4.6.1 企业之间博弈下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动态演化分析
  • 4.6.2 政府与企业之间博弈下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动态演化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 5.1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发展一般模式
  • 5.1.1 内生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 5.1.2 外生性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 5.2 国内产业集群典型发展模式
  • 5.2.1 浙江“块状经济”产业集群
  • 5.2.2 广东“专业镇经济”产业集群
  • 5.2.3 浙江与广东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比较
  • 5.2.4 对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 5.3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 5.3.1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发展制约因素
  • 5.3.2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策略选择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促进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实现产业集群健康发展
  • 6.2 建立完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
  • 6.3 建立集群科技创新平台,构建创新网络,增强集群创新能力
  • 6.4 提高产业关联度度,拉长产业链,增强集群专业化分工协作能力
  • 6.5 实施区域营销战略,树立集群品牌,增强集群可持续发展能力
  • 6.6 培育本地企业家精神和创业文化
  • 6.7 积极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
  • 6.8 加大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构筑服务平台
  • 6.9 提升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推进区域集群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展望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平原农业区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调查——以衡水为例[J]. 衡水学院学报 2010(01)
    • [2].传统平原农业区工业化的思考[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4)
    • [3].平原农业区林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及定位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 2009(02)
    • [4].欠发达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发展探析——以河南夏邑产业集群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5)
    • [5].社会性小农:小农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基于江汉平原农业发展的启示[J]. 农业经济问题 2017(01)
    • [6].大地伦理视域下我国平原农业地区的殡葬改革[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 [7].临泉平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之路[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14)
    • [8].一个农业大县的转型升级[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7(01)
    • [9].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能人供给机制研究——基于河南省欠发达平原农业区智力回流现象的剖析与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8)
    • [10].提升品位 促进发展 改善民生——积极加快商水城镇化进程的一些思考[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04)
    • [11].汉代黄淮平原农业发展原因及其经济地位[J]. 农业考古 2012(04)
    • [12].漯河市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对策[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2(07)
    • [13].浙北平原农业土壤中黑碳分布特征的研究[J]. 土壤通报 2009(06)
    • [14].吴越争霸时期越国对山会平原的农业开发[J]. 农业考古 2020(04)
    • [15].曲周林业举创新旗走辉煌路[J]. 河北林业 2010(06)
    • [16].黄河下游平原农业景观异质性对两栖类生物栖息地可用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7)
    • [17].谈陕西关中地区土葬与风水的农业基础[J]. 西部学刊 2015(04)
    • [18].黄河下游平原农业景观中非农生境植物多样性[J]. 生态学报 2014(04)
    • [19].农业技术模式转换与对策探讨——以河南省欠发达平原农业区为例[J]. 河南农业科学 2011(07)
    • [20].对哈尔滨双城区秸秆综合利用的思考[J]. 黑龙江金融 2016(12)
    • [21].设施农业 铺就群众致富路[J]. 河北画报 2013(04)
    • [22].45年县校合作铺就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之路[J]. 国际人才交流 2019(07)
    • [23].留庄镇:用"智慧"绘就优美稻田画卷[J].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7(09)
    • [24].漯河市主要农作物施肥情况调查与分析[J]. 河南农业 2019(34)
    • [25].不同类型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动态变化对比分析[J]. 黑龙江气象 2008(03)
    • [26].河南村级债务成因实证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9)
    • [27].2000—2008年京郊农业圈层结构的时空演变[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01)
    • [28].河南省漯河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7)
    • [29].商丘市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14(08)
    • [30].关于防范农业自然风险的问题分析及建议[J]. 河南农业 2018(34)

    标签:;  ;  ;  

    传统平原农业区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