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研究了温度、盐度、光照强度和营养盐浓度等四种环境因子对绿潮生物浒苔生长、生存状态转变及营养盐吸收能力的影响,为探讨浒苔由沉水状态转变为漂浮状态提供基础的理论研究。温度实验设置了10.0,15.0,20.0,22.5,25.0,27.5和30.0℃等结果表明,浒苔在10-30℃间都能保持20%以上的相对生长率,其中最适温度为25℃,相对生长率为29.57%;当温度大于20℃时浒苔能从沉水状态诱导为漂浮状态,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诱导时间缩短;温度对叶绿素a、b含量及组织中碳氮元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盐度实验设置了0,5,10,15,20,25,30等7个盐度梯度。实验结果表明浒苔生长的最适盐度为15-25;当盐度为5-25时浒苔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盐度为0时浒苔的叶绿素a/b的含量显著小于其他盐度下的值,分别为0.399mg g-1、0.238mg g-1,而叶绿素含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盐度为30时,此时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为1.547 mg g-1、0.793 mg g-1;盐度对浒苔组织碳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光照实验设置了20,40,80,160,320,400μmol·m-2·s-1等6个光照强度梯度。实验结果表明浒苔的最适光照强度为160-320μmol·m-2·s-1。浒苔叶绿素a/b的含量与光照强度呈负相关,在20μmol·m-2·s-1时测得最大值,此时的叶绿素a/b的含量分别为3.15 mg g-1和1.79mg g-1,而光强为400μmol·m-2·s-1时测得最小值,此时的叶绿素a/b的含量分别为1.19 mg g-1和0.49mg g-1。光照强度对浒苔组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不显著。营养盐浓度实验设置了0μmol·L-1和0μmol·L-1,50μmol·L-1和3.13μmol·L-1,100μmol·L-1和6.25μmol·L-1,200μmol·L-1和12.5μmol·L-1等4个N、P浓度。本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P浓度的增高,浒苔的相对生长率显著增高。在本实验所设梯度中,叶绿素含量最高出现在N、P浓度分别为100μmol·L-1和6.25μmol·L-1时,由此可见,当N、P浓度分别为200μmol·L-1和12.5μmol·L-1时,尽管浒苔的相对生长率大于N、P浓度为100μmol·L-1和6.25μmol·L-1时,但叶绿素含量显著小于100μmol·L-1和6.25μmol·L-1时。NR活性随N、P浓度的增大而增高。环境因子对浒苔硝态氮吸收能力有显著影响。不同温度下浒苔对硝态氮的吸收速率前6h大于12h和24h;20℃下各时间段的吸收速率最大。盐度与浒苔的吸收速率成正相关。浒苔吸收速率最大的是光强为160μmol·m-2·s-1时,在低光下,浒苔对硝态氮的吸收速率较低。浒苔对硝态氮的吸收速率随营养盐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在N、P浓度为200μmol·L-1和12.5μmol·L-1时,浒苔对硝态氮的吸收速率最大,为8.29μmol·g-1·h-1。由此可知,浒苔为广温广盐型藻类,同时也能适应较大的光照范围,这为浒苔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提供了基础。浒苔具有较高的营养吸收能力,能迅速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盐来实现自身的生长和物质积累。此外,浒苔在高温度、低盐度的条件下,易由沉水状态转变为漂浮状态,且漂浮状态下的浒苔生长率大于沉水状态。这也是浒苔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大规模爆发形成绿潮的生态学原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黑果枸杞光合特性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J]. 绿色科技 2017(07)
- [2].企业环境因子对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影响[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20)
- [3].油蒿资源利用效率在生长季的相对变化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植物生态学报 2019(10)
- [4].喀斯特山区不同环境因子对兰科植物分布的影响研究——以花江大峡谷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01)
- [5].不同环境因子对草履虫种群生长的影响[J]. 河北渔业 2017(07)
- [6].东洞庭湖浮游藻类优势种群对主要水环境因子的生态适应性[J]. 广西科学 2016(02)
- [7].土壤制图中多目标属性的环境因子及其尺度选择——以黑龙江鹤山农场为例[J]. 地理研究 2018(03)
- [8].杭州市六种常见绿化树种叶片累积空气重金属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J]. 广西植物 2017(04)
- [9].小议环境因子对植物抗病性的影响[J]. 林业勘查设计 2008(01)
- [10].环境因子氮、磷对浮游生物的影响[J]. 天津科技 2016(11)
- [11].固城湖春季水环境因子空间变异及其原因探讨[J]. 中国环境监测 2009(02)
- [12].重庆烟区环境因子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J]. 烟草科技 2018(06)
- [1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梭梭茎干液流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干旱区地理 2017(04)
- [14].一种林副特产原料生产环境因子监测站系统设计[J]. 森林工程 2018(03)
- [15].甘河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生态环境学报 2020(02)
- [16].浮萍分布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9)
- [17].济南春季鱼类群落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J]. 河北渔业 2020(05)
- [18].五里湖叶绿素与环境因子间相关性分析[J]. 水电能源科学 2013(06)
- [19].红枫湖水环境因子监测与水华防控措施探讨[J]. 贵州科学 2012(05)
- [20].查干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水产学杂志 2020(06)
- [21].沙柳实际光化学效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日变化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华东森林经理 2020(03)
- [22].基于环境因子的东、黄海日本鲐Pella-Tomlinson生物经济模型建立与应用[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2019(01)
- [23].面包温室与宁夏二代节能日光温室环境因子变化趋势初探[J]. 宁夏农林科技 2019(05)
- [24].遮光环境下玉兰幼苗光合日进程特征及其与重要环境因子的关系[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9(02)
- [25].北运河水系春、秋季轮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J]. 水产科技情报 2019(06)
- [26].环境因子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J]. 生物学教学 2012(11)
- [27].北方人为改造河流叶绿素a和环境因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26)
- [28].环境因子对紫苏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影响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8(20)
- [29].四川环境因子对果蔗品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中国糖料 2016(05)
- [30].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J]. 学术动态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