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公民理论及当代意义研究

亚里士多德公民理论及当代意义研究

论文摘要

公民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富有时代性的问题,千百年来它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在政治哲学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涉及到公民之间的关系或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可谓最初的公民政治理论家,他在其名著《政治学》中对当时古希腊的公民理论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反思,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公民理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能够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公民理论,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传统,它们是公民理论诞生的现实土壤;另一是亚里士多德之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们对公民理论的探索和思考,这是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思考、完善公民理论的基础。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理论是全面的。他考察了公民和国家(城邦)的关系,提出了“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一经典命题,初步探讨了人的本质,深得马克思的赞扬。他打破传统,为公民重新制定合适的定义,即“公民是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的人”,这一定义突破了以往的血统论的观点,并且不以居住地和拥有诉权为必要条件,使之和雅典当时的实际相符合。这个定义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公民理论和实践。他把公民分为两类,即“单纯意义上的公民”和“有前提条件的公民”,前者指的是成年男性公民,其享有全部公民权;而后者则是妇女和儿童,他们只能部分地享有公民权。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只有拥有理性判断能力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公民参与国家大事。妇女和儿童由于在权威和理想判断方面的欠缺而只好是“有前提条件的公民”。古希腊人十分看重自由和平等,自由和平等是他们的基本精神,他们所做的就是在追求自由和平等。亚里士多德对此不能漠视,在他的公民理论中,充满了自由和平等的气息。他将自由分为两个方面,即政治自由和个人生活的自由。政治自由是公民轮流地统治和被统治,而个人生活的自由是能够随心如愿望地生活。崇尚自由,但并不意味着不要法律和纪律,相反,自由是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这就是亚里士多德对自由的基本态度。平等是自由的延伸,因为政治统治是自由人之间的轮流执政,所以他们应当是平等的。平等同样也有两种,即“数目的平等”和“比例的平等”。前者是一种毫无差别的平等,后者则是有差别的平等。他主张,对于基本的权利,公民可以人人享有;而对于一些特殊的权利,例如担任高级官员,讨论国家大事等则最好让有德性的人担当。亚里士多德把德性看作是城邦的基础,他提出了好人的德性和好公民的德性并不相同的主张。他认为好公民并不一定是好人。好公民的德性在于能够出色地进行统治和被统治。亚里士多德十分重视对公民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对未成年公民。他把教育看成是维护国家(城邦)稳定的基本手段。公民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公民读书、写字以获得基本的生活技能,它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使公民和国家(城邦)一致。公民教育应由国家(城邦)负责,它有很多原则和方法,如教育的平等原则,内外兼修的原则,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发育的原则,可以采用惩罚和强制以及灌输的教育方法等。亚里士多德作为一名奴隶主,他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他的公民理论只是限于在奴隶主阶级的范围内。但是他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后的西方公民理论,很多都吸收和继承其公民理论的一些基本原则。例如,认为公民是社会事务的参加者,其同社会事务息息相关;公民平等地享有政治参与权;公民享有权利并且必须履行法定的义务;公民的德性与城邦相关,与他所从事的职业相关;国家十分重视对公民的培养和教育等。亚里士多德虽然已经远去,但是他的一些思想至今对于我们仍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的作用。学习它,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公民意识,甚至能为我国的陪审制度改革提供思路,以及对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有所参考。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的由来
  • (二) 研究现状
  • (三) 研究的价值
  • 一 亚里士多德公民理论的源起
  • (一)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传统
  • (二) 先哲们的探索
  • 二 亚里士多德公民理论的基本内容
  • (一) “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
  • (二) “公民是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的人”
  • (三) 公民享有自由与平等
  • (四) 公民的德性是城邦维系的纽带
  • (五) 公民教育为政治服务
  • 三 亚里士多德公民理论的实质及历史影响
  • (一) 亚里士多德公民理论的实质
  • (二) 亚里士多德公民理论的合理性
  • (三) 亚里士多德公民理论的历史影响
  • 四 亚里士多德公民理论的当代意义
  • (一) 有助于培育公民意识
  • (二) 为陪审制度改革提供思路
  • (三) 对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有所借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天生就是一种政治的动物”——论古希腊的城邦共同体[J]. 宜宾学院学报 2017(10)
    • [2].自然本性与伦理政治关系视角下亚里士多德城邦哲学探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 [3].《安提戈涅》中的“看”与冲突——基于两种城邦形相的考察[J]. 文化研究 2019(04)
    • [4].希腊神殿[J].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 2008(Z1)
    • [5].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两种城邦人口思想[J]. 世界历史 2020(01)
    • [6].伯拉西达的智慧——“城邦独立”:形成与影响[J]. 外国问题研究 2018(03)
    • [7].浅析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J]. 法制博览 2017(23)
    • [8].城邦情结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9].沦陷的城邦[J]. 上海文学 2017(11)
    • [10].“次好城邦”的混合政体[J]. 哲学动态 2013(05)
    • [11].斯多葛学派“世界城邦”思想及意义[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09)
    • [12].亚里士多德理想城邦构建思想探析与启示[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1(01)
    • [13].战争不是一种技艺吗?[J]. 世界文化 2011(11)
    • [14].城邦之外,非神即兽[J]. 金融管理与研究 2010(02)
    • [15].亚里士多德理想城邦构建思想探析[J]. 东方论坛 2010(05)
    • [16].古奥运会与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关系研究[J]. 搏击(武术科学) 2010(11)
    • [17].哲学在城邦中的处境[J]. 法制博览 2018(04)
    • [18].“香港城邦论”“香港民族论”及其负面影响[J]. 新视野 2016(01)
    • [19].从个人善到城邦善——论公民善德作为理想城邦的实现基础[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1)
    • [20].真正的哲人必然无用于实存的城邦——基于《理想国》第六卷的分析[J]. 长江丛刊 2018(12)
    • [2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城邦类比[J]. 政治思想史 2013(01)
    • [22].浅析古希腊神话中的城邦文明[J]. 城市观察 2011(05)
    • [23].信仰融通、城邦互动与公民竞技: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三重社会属性[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0(11)
    • [24].亚里士多德论家庭与城邦[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5].安提戈涅及城邦家庭——兼评依利加雷的有关论述[J]. 湖北社会科学 2016(08)
    • [26].酒神与世界城邦——欧里庇得斯《酒神的伴侣》绎读[J]. 外国文学评论 2015(01)
    • [27].芝诺笔下的“世界城邦”[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 [28].从德性之美到城邦之善——论两种善的逻辑及其通约关系[J]. 学术研究 2012(01)
    • [29].城邦中的自然与礼法——《安提戈涅》政治哲学视角的解读[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30].从城邦体系到帝国体系——前民族国家体系的演变逻辑[J]. 许昌学院学报 2011(03)

    标签:;  ;  ;  ;  

    亚里士多德公民理论及当代意义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