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青杨组不同种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差异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植物学
作者: 尹春英
导师: 李春阳
关键词: 杨树,干旱适应性,种间差异,施肥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当前,环境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干旱是世界危害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杨树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和丰产等特性。本项目以青杨组杨树为模式植物,采用植物生态、生理及生物化学等方法,研究杨树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反应的种间差异以及喷施脱落酸(ABA)、施肥等措施对不同种杨树抗旱性的影响,其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营造人工林、防止沙漠化以及恢复与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也可为将来抗旱转基因植物的培育与筛选提供理论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杨树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的生长和形态反应杨树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和形态适应机制为:(1)生长速率的调整,在干旱胁迫下杨树株高和基径的相对生长速率都显著减小,而且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这种调整幅度越大; (2)植株结构的调整,干旱胁迫下虽然植株各部分的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但有相对较多的生物量向根部分配。2.杨树对干旱胁迫的光合响应干旱胁迫不仅显著降低了控制的理想条件下的气体交换; 同时也改变了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 另外,干旱胁迫还影响了光合-光响应曲线。中午,水分胁迫的处理出现光合作用的抑制现象,而水分充足的处理无抑制现象。光合作用的气孔限制在上午占主导地位,中午较低的净光合速率是由气孔和非气孔限制引起的,而下午非气孔限制起主导作用。光合-光响应曲线说明干旱胁迫提高了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降低了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3.杨树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的综合反应(1)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杨树的生长,减少了叶片生长,相对提高了干物质向根部的分配; (2)干旱还显著抑制了光合速率,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光合系统Ⅱ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立论依据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主要研究内容
1 研究目的
2 主要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一节 逆境的概念及植物对逆境的适应性
第二节 植物抗旱研究进展
1 生长性状
2 生理指标
3 生化指标
4 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
5 小结
第三章 杨树情况介绍
第一节 杨树情况简介
第二节 我国青藏高原东缘(川西)的杨树情况
第四章 杨树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的生长和形态反应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试验处理
2 测定方法
3 统计分析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1 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2 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杨树生物量的影响
3 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对杨树某些形态特征的影响
第三节 讨论
第五章 杨树对干旱胁迫的光合响应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1 植物材料与试验设计
2 控制在较为理想条件下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测定
3 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的日变化
4 光合-光响应曲线
5 统计分析
第二节 试验结果
1 理想条件下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
2 自然条件下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的日变化
3 光合-光响应曲线
第三节 讨论
第六章 杨树对不同程度干旱胁迫的综合反应
第一节 试验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第二节 试验结果
1 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
2 光合响应和水分利用效率
3 渗透调节、膜脂过氧化和ABA
第三节 讨论
第七章 两种杨树对干旱胁迫反应的种间差异
第一节 试验材料与方法
1 研究材料与试验设计
2 研究方法
第二节 试验结果
1 早期生长和干物质分配的差异
2 水分利用效率和δ13C 的差异
3 早期生长与干物质分配、WUE 和δ13C 的相关性
第三节 讨论
第八章 喷施脱落酸对青杨组不同种抗旱性的影响
第一节 试验材料与方法
1 植物材料与试验设计
2 气体交换的测定
3 生长性状的观测
4 碳同位素组成的测定
5 ABA 含量分析
6 统计分析
第二节 试验结果
1 外源ABA 喷施对植株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2 外源ABA 喷施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3 外源ABA 喷施对内源ABA 水平和δ13C 的影响
4 部分形态和生理指标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讨论
第九章 施肥对青杨组不同种抗旱性的影响
第一节 试验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地点、材料、设计及生长环境
2 生长测定
3 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的测定
4 碳同位素的测定
5 数据统计分析
第二节 试验结果
1 生物量的积累与分配
2 叶片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和叶绿素含量
3 叶片相对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第三节 讨论
第十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声明
发布时间: 2006-04-03
参考文献
- [1].青杨组(Populus section Tacamahaca Spach)不同种对增强UV-B的反应差异[D]. 任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6
- [2].川西青杨组(Section Tacamahaca Spach)不同种的亲缘关系分析[D]. 陈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
相关论文
- [1].不同基因型美国黑核桃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D]. 姬谦龙.山东农业大学2002
- [2].草莓光合作用对水分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研究[D]. 郁怡汶.浙江大学2003
- [3].樟子松耐旱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D]. 田有亮.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
- [4].银杏对土壤水分胁迫的响应[D]. 景茂.南京林业大学2005
- [5].喀斯特地区3个榆科树种整体抗旱性研究[D]. 韦小丽.南京林业大学2005
- [6].沙棘(Hippophae)土著种和外来种对干旱胁迫的生态适应性分析[D]. 刘瑞香.内蒙古大学2005
- [7].半根和全根干旱胁迫对嘎拉苹果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及NO3~-参与的调节作用[D]. 赵军营.中国农业大学2005
- [8].苗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D]. 韩瑞宏.北京林业大学2006
- [9].三种豆科灌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与适应[D]. 李芳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
- [10].青杨组(Section Tacamahaca Spach)杨树不同种群对土壤干旱和重金属锰污染的生态生理响应[D]. 类延宝.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