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并有少数地区向普及化阶段过渡。高校在校学生数量的增多、新一代青年自身特点给高等学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从事物发展变化原理、校园先进文化发展以及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需求角度入手,阐明运用科学教育理念重要意义,同时着重探讨应运用辨证、和谐、整体、意识作用于物质等科学教育观念,采取措施作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关键词:教育理念;校园文化;思想政治;人才培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成才为目标。”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强国战略和全民族发展的大局来抓。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在学校教育中,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采用科学教育理念,才能更好的为学生所接受,使工作扎实开展,富有成效。
1运用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1.1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学生新特点要求我们改变现有教育管理理念。事物总是处于普遍发展之中的,只有适应事物发展规律,顺应变化,进而不断调整方法才能使事物朝着有利方向发展。2003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7%,进入世界公认的教育大众化阶段,随着在校学生的增多,学生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采取原来的精英培养模式,运用原有管理方法已无法适应工作需要。[1]同时,新一代大学生群体存在着依赖与独立并存、个性与归属同在、稳定与冲突相依、储蓄与预支共存的特点,这些教育基本因素的变化都要求我们不断改变和完善现有教育理念,以适应发展。
1.2运用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科学发展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高等学校是智力集中的场所,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不同时期,高等学校都担当了社会潮流引导者的重要角色。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也就是采用更加先进和科学的方法开展各项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要求。
1.3科学教育理念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发展也正处于转型期,大学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社会迫切需求。但学校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素质要求与社会需求尚存在一定差距,要求我们运用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来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能。
2运用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1运用辨证思维,转变思想政治工作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概括来说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体系教育人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自觉改造主观世界,帮助人们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而在这一过程中,做教育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随着“人”即学生维权意识的增强、自身品位的增高、渴望自我价值更好实现欲望不断增强。原本单一的教育管理模式难以适应要求,思想政治工作须采取更加科学的、辨证的思维方式,工作中,要“压”、“推”结合,既要对学生进行日常化行为严格管理(物本管理),同时增强对学生的人性化服务(人本管理),既要对学生进行认真教育,同时教育的途径要能使得学生更加易于接受,要进行积极引导而不单纯批评教育,对学生奖惩中,要奖得有据,同时鼓励树立更远目标,要惩得有法,给予学生申述等权利,学生对事情的结果才能服气。
2.2重视质量互变关系原理,加强校园文化潜移默化作用
任何事物发展都不是一蹰而就的,都要经过一定阶段的积累,从而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潜移默化作用也正是这样。校园文化是在高等学校内大家共同创造的、并能共同遵守、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生活规范、育人环境等所有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学生成长中往往能起到“空气养人”的重要作用,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和风气将影响学生一生。重视质量互变原理、运用科学教育观念,就要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要使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要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上多重下手,重点加强精神文化和软性的制度文化建设。校训和学风可以称为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大学人积聚的无形财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诚朴求是、博学笃行”激励着各自的大学人奋发图强,软性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使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成为大家默认和公认的准则,这就要求了制度的订立一方面更加人性化、使学生乐于接受、能够接受,同时学生们的公德意识要自主加强和引导增强。科学的、积极的校园文化建设无疑是运用科学教育理念的体现,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能够影响一批又一批校园学子继续开拓。
2.3用和谐理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谐校园
和谐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公平、正义、温馨、友爱等美好期待。一个凝聚力强、育人氛围与学习氛围浓的高校必然拥有一个和谐的校园。而用和谐观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必然是科学的、以人为本、以实际为本、关注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以力求和谐的工作思路,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开展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应积极促成学生知识能力的和谐。目标应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掌握渊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优化知识结构。对于人文学科学生,加强科技能力的培养,对于工科学生,在主课堂、主渠道开展的同时,加强人文讲座和论坛的开办,增强其人文底蕴和可持续发展潜能。同时不仅让学生学到书本知识,更要提高动手能力,将学生引入实践。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做好弱势群体工作,力争校园群体和谐。高校中存在贫困生、心理高危以及心理障碍学生、学习后进生等弱势群体,作好此类群体思想工作至关重要。要因人施策,心理为主,引之以“渔”,同时多方动员。
2.4建构系统思维模式,形成社会各界整体关注的合力
事物都处于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中,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绝对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自身拥有的资源,要运用系统思维模式,多方联系,凡是能够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益、对校园建设有利的群体和个人,高校都应积极联络,以便形成促进学生成才的“统一战线”。邓小平指出:“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切实认真做好,不能放松。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要做,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也都要做这项工作。”可见,思想政治工作既重要,同时也不是单方面能够做好的。“统一战线”除学校自身外,还应包括社会组织(如企业、社团、军队)、大众传媒(报纸、电视、报刊)和家庭。合力的形成要密切联系,加强沟通,开展教育性和可行性更强的活动。
2.5利用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物质决定意识,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加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促进个体的成长。大学生是未来祖国的建设者,将承担国家发展和民族富强的重担。我国开放以来,自由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各种势力利用思想渗透加强争夺我国下一代斗争,使我国目前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理想信仰模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不牢固等状况,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教育,也是人的信念教育,针对目前这些状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任务迫在眉睫。一方面,加强学生对近现代民族发展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争和建设史的认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有效途径增强广大学生爱国荣国、报效祖国意识,使广大同学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主义信仰。[2]另一方面,加大力度开展居安思危教育、模范榜样教育。使同学们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学习,储备能力。其次,在学生中加强组织教育。在党员中,大力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在高校团员青年居多的情况下,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拓展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增加广大党员、团员的归属感和优越感,同时以党建带团建,加强战斗堡垒建设,活跃工作,凝聚广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2]周芙蓉.贵州民族学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源引自中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chinanews/2005-12/15/content_5820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