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3 项白细胞介素 2 治疗成人 HIV 1 型随机对照试验的集中分析

对 3 项白细胞介素 2 治疗成人 HIV 1 型随机对照试验的集中分析

一、3项白细胞介素-2治疗成年人HIV1型随机对照试验的集中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晨[1](2021)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CUMS大鼠血清BUN、CRP及快慢肌IL-15和IL-15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多种慢性应激刺激方式构建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大鼠模型,通过跑台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作为干预方式,检测大鼠血清BUN、CRP及骨骼肌IL-15含量和IL-15mRNA表达。目的在于探究(1)高强度间歇训练对抑郁大鼠炎症的作用效果;(2)分析高强度间歇训练下大鼠快肌与慢肌对肌肉因子IL-15含量和IL-15mRNA表达量的影响。为高强度间歇训练是否能通过影响炎症因子的表达来发挥抗抑郁效应提供依据,以及为体育锻炼训练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将6周龄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C)和抑郁组(D),采用CUMS进行四周造模。造模结束之后分为对照组(C)、抑郁组(D)、训练组(E)和抑郁+训练组(DE),进行四周HIIT。采用每周测量体重和每隔两周进行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行为学评定方法判定抑郁大鼠造模情况。每周HIIT结束后即刻取E组和DE组大鼠血清,采用半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BUN以判定训练量。第九周实验结束后24小时取大鼠血清、腓肠肌(快肌)和比目鱼肌(慢肌),采用ELISA检测血清BUN、CRP和骨骼肌IL-15含量,RT-PCR检测IL-15mRNA表达。结果:(1)四周CUMS刺激后大鼠体重、糖水偏好率与旷场实验中垂直站立次数、中央格停留时间D组显着低于C组(P<0.01)。边缘格停留时间D组显着高于C组(P<0.01)。(2)四周HIIT后大鼠体重DE组显着低于D组(P<0.01),糖水偏好率、大鼠垂直站立次数DE组显着高于D组(P<0.05,P<0.01)。中央格停留时间DE组与D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边缘格停留时间DE组显着低于D组(P<0.01)。(3)随着HIIT负荷逐渐增加,BUN值也逐渐升高。每周DE组BUN值相比E组低,HIIT最后一周,DE组BUN值显着低于E组(P<0.01)。(4)四周HIIT后,与C组相比,D组的BUN值呈现升高的趋势。DE组的BUN值显着低于C组、D组和E组(P<0.01)。各组之间的CRP值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C组相比,D组的CRP值呈现升高的趋势。与D组相比,DE组的CRP值有下降的趋势。(5)四周HIIT后,与KC(快肌)组相比,KE组和KDE组IL-15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与MC(慢肌)组相比,ME组和MDE组IL-15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与KC组相比,KE组和KDE组IL-15mRNA呈现升高的趋势。与MC组相比,ME组IL-15mRNA呈现升高的趋势,MDE组显着升高(P<0.01)。MD组和MDE组的IL-15mRNA表达高于MC组和ME组,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四周HIIT后,与KD组相比,KDE组IL-15含量和IL-15mRNA表达均呈现升高的趋势。与MD组相比,MDE组IL-15含量及IL-15mRNA表达均呈现下降的趋势。结论:(1)心理应激各项指标显示造模成功。主要表现为出现厌食行为(体重)、出现快感缺乏现象(糖水偏好实验)、探索能力下降和出现恐惧现象(旷场实验)。(2)运动训练监控显示造模成功。四周的HIIT选用BUN作为训练负荷监控指标,表明HIIT方案可行并达到预期实验设计,发现抑郁+训练组表现出较好的训练适应性。(3)HIIT能够改善大鼠抑郁症状。主要表现为缓解快感缺乏现象(糖水偏好实验)、探索能力提高和恐惧现象降低(旷场实验)。(4)心理应激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炎症,HIIT能够缓解炎症。主要表现为CUMS刺激后BUN和CRP值有上升的趋势,抑郁大鼠进行HIIT四周后与抑郁组相比BUN值显着下降,CRP值有下降的趋势。(5)HIIT训练抗炎作用主要由快肌完成。主要表现为与对照组相比,四周HIIT使得训练组与抑郁+训练组快肌IL-15含量及快肌IL-15mRNA表达上升。

马征[2](2021)在《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文中提出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多种栓塞性疾病,并诱发、加重心力衰竭,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目前,房颤的西医治疗以内科药物和射频消融术为主,虽然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仍存在一定局限。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用药,或可作为临床防治房颤的一个策略。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通过加入清热化痰、养心安神等方法治疗房颤有一定疗效,然而由于当前临床研究的样本量、方法、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其有效性尚缺乏准确的判断。Meta分析作为循证医学寻求最佳证据的有力手段,或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因此,本研究拟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流行病学显示房颤与高血压之间关系密切,高血压心房重构被认为是其发生房颤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心房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心房结构重构是关键环节。目前,仍缺乏针对高血压心房重构的有效药物,中医药研究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肝阳上亢、痰浊阻滞、气虚血瘀等,发病过程容易出现痰热,而快速性心律失常在气虚血瘀的基础上,痰热证表现较为突出,特别是在如房颤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期,痰热尤为明显。参连复脉颗粒作为我院心内科治疗心律失常的协定处方,其在益气活血的基础上,注重清心化痰,临床治疗有一定疗效。前期研究发现参连复脉颗粒具有抑制炎症、缩短动作电位时长、降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房颤复发率的作用。相关文献研究亦发现参连复脉颗粒主要组成药物及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TGF-β1通路等作用抑制心房纤维化,减少房颤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复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动物模型,运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在体心房burst刺激、电生理检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等方法,从整体、组织细胞、分子层面进行研究,以验证“参连复脉颗粒可能通过调节ERK1/2和TGF-β 1/Smad3通路,抑制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假说。目的1.探讨以益气活血法为主治疗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房颤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2.探究参连复脉颗粒对高血压心房重构和房颤易感性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以及国外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为主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森林图呈现,敏感性分析评估结果是否稳定,漏斗图分析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1.文献检索筛选结果经过文献检索和补充,共检索出712篇文献,排除重复文献215篇,进而浏览标题、,剔除289篇与纳入标准不符的文献,最后进行文献通读,纳入文献17篇。2.纳入文献特征2.1一般资料17篇文献共纳入1639人,其中治疗组828人,对照组811人;17篇文献中有2篇未详细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具体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其余均详细描述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例数、性别、年龄、干预措施和疗程,17篇文献中有3篇文献未明确说明病程情况,其余详细描述了病程;17篇文献均描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2.2中药使用情况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以益气活血法为基础治法,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为人参(10次),黄芪(6次),丹参(8次),三七(7次)。2.3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纳入的17篇文献中,有4篇明确报道无不良反应;有6篇明确报道出现不良反应,包括有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有7篇未描述是否发生不良反应。3.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一般,经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分,有4篇文献2分,6篇文献3分,6篇文献4分,1篇文献6分。纳入的17篇文献均提及“随机”字样,其中13篇采用了正确的随机方法,17篇文献均未描述分配方案隐藏,有1篇文献采用了正确的盲法,2篇文献报告偏倚风险低,17篇文献结果数据均完整、没有其他偏倚来源。4.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气活血中药联合常规西药组在临床疗效(RR=1.16,95%CI=[1.08,1.23],Z=4.33,P<0.00001)、中医证候疗效(RR=1.29,95%CI=[1.18,1.41],Z=4.33,P<0.00001)、房颤转复率(RR=1.23,95%CI=[1.04,1.46],Z=2.46,P=0.01)、窦性心律维持(RR=1.31,95%CI=[1.14,1.50],Z=3.80,P=0.0001)、房颤发作次数(SMD=-1.00,95%CI=[-1.73,-0.27],Z=2.67,P=0.008)和安全性评价(RR=0.43,95%CI=[0.28,0.66],Z=3.83,P=0.0001)方面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口服中药联合西药,在改善房颤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房颤转复率、窦性心律维持及房颤发作次数方面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有限,本次Meta分析结果尚有待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第二部分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方法1.分组与给药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SHR空白组(SHR组)、SHR+氯沙坦钾组(LOS组)、SHR+参连复脉颗粒组(SLFM组),同时以正常血压京都威斯特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共4组。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灌胃,共4周。2.检测方法各组大鼠干预4周后记录体重、血压、心率、死亡情况;利用小动物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房及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心电图检测P波时限、PR间期;利用多导生理记录仪检测心房有效不应期,利用在体心房burst刺激检测房颤易感性;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心房间质纤维化情况;利用ELISA、Rt-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评价:(1)与WKY组相比,SHR组体重较轻,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P<0.05);(2)与WKY组相比,SHR组左室壁增厚、左室内径缩小、左心房扩大、左心房总射血分数降低、标化左心房重量及标化全心重量增加(P<0.05);(3)与WKY组相比,SHR组P波时限、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增加(P<0.05);(4)与WKY组相比,SHR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胶原蛋白I和胶原蛋白Ⅲ表达增高,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升高(P<0.05);(5)与WKY组相比,SHR组心肌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异常,表现为 ERK1/2 通路相关因子 AngⅡ、AT1R、p-ERK1/2 显着升高(P<0.05),而 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 Galectin-3、TGF-β1、p-Smad3、MMP-3 升高(P<0.05),TIMP-3 降低(P<0.05)。2.参连复脉颗粒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最大容积显着缩小(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舒张期左室前壁厚度、左房内径显着缩小(P<0.05),左心房最大容积有缩小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3.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电生理及房颤诱发率的作用:SLFM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限、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LOS组与SHR组相比,P波时间、PR间期、房颤诱发持续时间显着降低(P<0.05),房颤诱发率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4.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心肌细胞肥大及心房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组与LOS组心房心肌细胞肥大有所抑制,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表达有所减少,纤维容积分数明显减少(P<0.05)。5.参连复脉颗粒对心房ERK1/2及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作用:与SHR组相比,SLFM 组与 LOS 组心房 AT1R、p-ERK1/2/t-ERK1/2 显着降低(P<0.05);SLFM组与 LOS 组心房 Galectin-3、TGF-β1、p-Smad3、t-Smad3、MMP-3、MMP-3/TIMP-3 显着降低(P<0.05),TIMP-3 明显升高(P<0.05)。结论1.参连复脉颗粒能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对心房电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有一定抑制作用。2.参连复脉颗粒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房结构重构的机制可能和调控ERK1/2及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李鹤[3](2021)在《基于IL-10/STAT3通路探讨益气温阳方对压力负荷心衰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心脏重构是心力衰竭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本研究旨在探讨益气温阳方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并从炎症、纤维化及细胞凋亡等方面探讨其改善心脏重构的可能机制。方法:我们选择30只雄性wistar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选取5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假手术组(n=5),手术时只分离动脉不造成动脉狭窄,术后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大鼠采用微创主动脉弓缩窄法(MTAC)制备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力衰竭witar大鼠模型,4周后通过心脏超声检测相关参数,确认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TAC)(n=5)、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n=5)、益气温阳方高剂量组(n=5)。益气温阳方中的药物经过浸泡、煮沸、煎煮,最后运用中药旋蒸仪进行浓缩而制备完成。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给予益气温阳方3.6g/Kg/d灌胃给药,益气温阳方高剂量组给予益气温阳方18g/Kg/d灌胃给药,各组均干预16周,16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缩短率(LVFS),以评价益气温阳方对心功能的影响。在第16周采取wistar大鼠腹主动脉血液后,处死大鼠并留取心肌组织。通过Masson染色、Sirius染色、免疫组化测定心肌组织Collagen I、TGF-β、CTGF 的表达,运用 Western blot 检测 Collagen I、TGF-β、CTGF 蛋白表达水平,以评价益气温阳方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通过TUNEL染色、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Bax、Bcl-2、Caspase-3、PARP蛋白表达水平,以评价益气温阳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ELISA法测定血清及心肌组织中IL-10、TNF-α表达水平,以评价益气温阳方对炎症因子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CD68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0、TNF-α、STAT3(P-STAT3)、P65(P-P65)表达水平,以评价益气温阳方对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1)经过MTAC制备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后,心脏超声检查发现,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的wistar大鼠心肌收缩功能较造模前明显减弱,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造模成功。(2)与假手术组比较,MTAC组LVEF、LVFS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温阳方干预16周后,与MTAC组比较,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和高剂组LVEF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LVFS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温阳方高剂量组LVFS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经过Masson染色和Sirius染色,与假手术组相比,MTAC组心肌纤维化占比显着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益气温阳方干预后,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心肌纤维化面积占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MTAC组中Collagen I、TGF-β、CTGF表达增加,而经益气温阳方干预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中Collagen I、TGF-β、CTGF表达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MTAC组中Collagen I、TGF-β、CTGF的蛋白表达高于假手术组,而经益气温阳方干预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明显下调CollagenI、TGF-β、CTGF蛋白表达。(4)经TUNEL染色,MTAC组心肌细胞凋亡明显,而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后,益气温阳方可降低MTAC大鼠心肌组织凋亡信号蛋白Bax、Caspase-3和PARP的表达,升高Bcl-2的表达。(5)ELISA法测定血清IL-10、TNF-α表达水平后,与假手术组比较,MTAC组中IL-10的水平显着下降,TNF-α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TAC组比较,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TNF-α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TAC组比较,益气温阳方高剂量组IL-10水平显着增加,TNF-α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组织中IL-10、TNF-α的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MTAC组中IL-10表达水平显着下降,TNF-α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TAC组比较,益气温阳方高剂量组IL-10表达水平显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心肌组织检测CD68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MTAC组心肌组织中CD68表达显着增加,与MTAC组比较,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CD68的表达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相关炎症通路,与假手术组相比,MTAC组大鼠心肌组织中IL-10、STAT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65、TNF-α蛋白表达明显升高;与MTAC组相比,益气温阳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IL-10、STAT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65、TNF-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益气温阳方能减轻压力负荷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炎症、纤维化、细胞凋亡,抑制心室重塑,保护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激活IL-10/STAT3信号通路,改善心肌重塑有关。

曹峰[4](2021)在《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肥胖症患者数量急剧上升,肥胖伴随的2型糖尿病,高血脂,慢性肾病等代谢性疾病亦愈发多见,已成为了21世纪最主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其中,肥胖相关的慢性肾病是指由于过度肥胖导致机体在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过程中出现紊乱的临床综合症。常分为四期,其代偿期处于炎症反应期,仅表现为轻度蛋白尿或血尿,症状较轻,此期往往易被忽视,长期持续恶化终将发展为终末肾病。随着减重手术的新起和不断发展,不仅发现其在减轻体重过程中取得了显着效果,同时对肥胖相关的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也有明显改善。但在肥胖导致的慢性肾病领域中研究尚少,尤其是针对减重手术改善肥胖患者肾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极度缺乏。因此,本研究通过对50例肥胖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LSG)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和脂肪因子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可能机制。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后肥胖患者血清肾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和脂肪因子含量变化及其趋势,探讨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改善肥胖患者肾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减重代谢外科接受LSG的50例肥胖患者术前和术后人体测量学指标(身高、体重、胸围、腰围和臀围)和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尿素、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同时收集患者术前术后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肪因子(瘦素(Leptin))量。结果:共纳入50例接受LSG的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32.5±8.7岁,BMI 43.99±8.29 kg/m2。术后1、3、6、12个月腰围(120.68±10.02 cm、110.47±10.04cm、104.23±8.39 cm、95.48±7.11 cm)、体重(115.37±13.88 Kg、101.66±12.62 Kg、93.76±8.61Kg、81.66±10.65 Kg)和BMI(34.28±6.93 kg/m2、28.19±6.03 kg/m2、27.20±5.03 kg/m2、24.36±4.81 kg/m2)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128.49±9.10 cm、129.96±14.32 Kg、43.99±8.29kg/m2)(P<0.05);血清肌酐、尿素、UACR等肾功能指标在术后3、6、12个月明显改善(P<0.05),CRP、IL-6、TNF-α在术后3、6、12个月也得以改善(P<0.05),Leptin含量在术后1个月开始明显降低(P<0.05)。在合并症缓解率方面,术后6个月2型糖尿病缓解率为83.8%,高血压缓解率为88.6%,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缓解率为92.9%,脂肪肝缓解率为78.7%,骨关节炎缓解率为61.5%。另外,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肌酐与CRP(r=0.32,P<0.05)、IL-6(r=0.27,P<0.05)、TNF-α(r=0.14,P<0.05)、Leptin(r=0.35,P<0.05)呈正相关;尿素与CRP(r=0.29,P<0.05)、IL-6(r=0.29,P<0.05)、TNF-α(r=0.22,P<0.05)、Leptin(r=0.32,P<0.05)呈正相关;UACR与CRP(r=0.62,P<0.05)、IL-6(r=0.40,P<0.05)、TNF-α(r=0.15,P<0.05),Leptin(r=0.57,P<0.05)呈正相关;而UPCR与CRP、IL-6、TNF-α、Leptin均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LSG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还可以明显改善肥胖患者的血清肌酐、尿素、UACR等肾功能指标,这可能与术后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的改变有关,这一研究结果将为肥胖引起的慢性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文野[5](2020)在《赣北山地森林康养要素时空动态与康养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森林康养是在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亚健康人群逐年增多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大健康新产业,但由于缺乏基础理论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本研究以地处赣北的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要研究区,选择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毛竹林等三种代表性森林类型,系统研究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空气负离子浓度、氧气含量、植物挥发物、人体舒适度等关键森林康养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和规律;通过分析康养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揭示森林康养要素的变化机制;构建森林康养活动适宜性指数(FCASI);应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以及人体实证试验研究森林康养功能。结果表明:(1)森林康养要素的时间动态规律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在日变化方面具有早晨低,中下午高的特点;在季节变化方面具有冬季高,春夏秋三季低的特点。空气负离子浓度在日变化方面具有春秋冬三季早晨和傍晚高,中午和午后低的特点;夏季具有早晨和上午高,中午和下午低的特点;在季节变化方面具有夏季高于春秋冬三季的特点。氧气含量在日变化方面具有早上和上午低,中午和下午高的特点;在季节变化方面具有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点。人体舒适度在日变化方面具有春秋两季中午、下午高,早晨、傍晚低,夏冬两季日间各时段人体舒适度差异较小的特点;在季节变化方面具有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特点。(2)森林康养要素的空间变化特征在本研究的150 m至930 m海拔范围内,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具有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下降与之呈反比的特点;空气负离子浓度不受垂直空间变化影响;氧气含量具有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与之呈反比的特点;人体舒适度具有随海拔高度上升而上升与之成正比的特点。(3)不同树种的保健潜力差异在所选择的三个树种中,有益挥发物种类数量年均排名: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42种>日本柳杉(Cryptomeria japonica)34种>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13种;有益挥发物浓度年均排名:日本柳杉(80.08%)>香樟(43.01%)>毛竹(7.66%),综合来看,日本柳杉是挥发物保健的最优树种,香樟是次优树种,毛竹保健效果最差。(4)影响森林康养要素的关键因子和相互作用机制影响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关键因子是空气负离子浓度、风速和气压。空气负离子浓度增加对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的降低作用>风速增强对空气悬浮颗粒物的降低作用>气压降低对空气悬浮颗粒物降低作用。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关键因子是空气悬浮颗粒物和气温。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下降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增加作用>气温上升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增加作用。影响氧气含量的关键因子是气温和气压。气温下降对氧气含量的降低作用>气压下降对氧气含量的降低作用。影响有益挥发物的关键因子是气温。有益挥发物种类数量变化与植物生理特性的周期规律一致,即种类数量随着气温的上升而上升。综合来看,有益挥发物浓度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随着气温的上升,烷烃浓度随之下降,烯烃浓度随之提升,由于烯烃为有益挥发物的关键成分,所以烯烃浓度增加有益挥发物浓度也随之提升。(5)庐山森林康养活动适宜性评价通过森林康养要素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和特征构建FCASI,探明庐山最适宜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时间是早晨和上午;最适宜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季节是春季和夏季,其次是秋季;最适宜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林分是日本柳杉林和毛竹林,其次是常绿阔叶林。庐山高海拔地区森林康养适宜性要优于低海拔地区,冬季所有林分均不适宜开展森林康养活动。(6)森林康养功效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升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是从医学角度增强实证研究证据等级的重要途径。森林环境暴露可以显着降低人体血压和脉搏,显着提升心率变异性高频成分的自然对数值、降低心率变异性低频与高频成分自然对数的比值,起到增强人体副交感神经活动,降低交感神经活动的作用,尤其对女性人群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作用更显着。森林环境暴露后,人体消极情绪状态显着下降,积极情绪状态显着上升,尤其对男性人群情绪状态的改善效果更显着。综上所述,森林康养要素具有时空变异性,它与其他环境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产生时空变异性的原因。为应对森林康养要素的变化,通过选择挥发物保健潜力较高的林地类型,再利用FCASI指导森林康养活动,是森林康养基地开展康养活动的最佳模式。该模式的运用可以摆脱主观定性评价森林是否具有保健潜力的现状,采用客观定量评价的方式,为森林康养医学实证研究提供可以量化的森林环境条件,从林学角度提升研究的证据等级。

黄武松[6](2020)在《清达颗粒治疗阳证型1级高血压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清达颗粒治疗阳证型1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了解药物对血压变异性、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探讨可能的降压机制与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阳证型1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清达颗粒,治疗周期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舒张压变异系数、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高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分层、症状分值、证候总积分、收缩压、舒张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舒张压变异系数、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下降(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88%和3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压临床疗效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4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舒张压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两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均下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治疗组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舒张压变异系数均降低,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舒张压变异系数、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临床试验过程中,所有患者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均无发生低血压、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不良事件。结论清达颗粒能够显着改善阳证型1级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对舒张压有较好降压效果;对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能降低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大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对心血管产生保护效果。

李宇飞[7](2020)在《针刺对单一延长应激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创伤和应激源相关障碍,其主要特征为暴露于极端创伤事件、反复和侵入性创伤记忆、避免创伤事件相关刺激、认知障碍、负面情绪、高唤醒状态、高度警惕、临床压力和社会损害等。PTSD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对社会和个人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其高患病率大大增加了病人患其他精神疾病的风险和负担。尽管目前研究已经确定了与PTSD相关的分子生物、神经化学和遗传异常等因素,但对PTSD的预防和治疗却是有限的。研究表明,应激诱导的免疫炎性激活参与了 PTSD的病理过程,临床研究已初步证实针刺治疗PT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基于精神疾患“异病同治”的理念和团队前期研究,采用单一延长应激方法制造PTSD动物模型,假设针刺是通过调节应激诱导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免疫炎性反应激活而产生抗PTSD作用,通过观察针刺对PTSD大鼠的行为学和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揭示针刺抗PTSD的作用机理。这是本研究的切入点。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舍曲林组。除空白组外的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单一延长应激(SPS)方法进行PTSD造模,造模于适应性喂养结束后的第1天内完成;空白组与模型组不进行干预,正常饲养;针刺组大鼠于每日2:00pm进行1次针刺干预,选择“百会”和“印堂”二穴,持续15天;舍曲林组将舍曲林悬浊液(0.2mg/ml)进行每日1次灌胃给药(10mg/kg),持续15天。进行以下研究:(1)针刺对SP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采用SPS方法进行造模、模拟PTSD模型,分别于造模前(day 0),实验第8天(day 8)和干预结束后(day 15)对大鼠体质量进行测定,比较三个时间点各组体质量的差异;于造模前(day 0)和干预结束后(day 15)对大鼠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测定。探讨针刺对SP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2)针刺对SPS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调控的影响。本部分实验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基本病理形态改变,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探讨针刺对SPS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调控的影响。(3)针刺对SPS模型大鼠血清IL-6和IL-1β含量表达的影响。本部分实验观察针刺对SPS模型大鼠血清IL-6和IL-1β含量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对SPS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炎性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揭示针刺抗PTSD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1)针刺对SP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SPS可诱导大鼠出现一系列类PTSD样行为,主要表现为:①实验前(day 0)各组大鼠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水平具有一致性。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接受单一延长应激后,在第8天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到第15天,空白组与模型组间体质量无显着差异(P>0.05),可见,单一延长应激在第8天显着导致了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进而对SPS大鼠生长和整体情况产生影响;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在造模后第8天和第15天体质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在第8天和第15天体质量均无显着差异(P>0.05)。可见,SPS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大鼠体质量显着降低,大鼠自然生长和整体情况受到抑制;②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SPS显着降低大鼠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臂的时间百分比及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臂的次数百分比(P<0.01;P<0.01),导致大鼠出现类PTSD样焦虑行为。值得注意的是,针刺干预逆转了 SPS诱导的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比降低情况(P<0.01),提示针刺可以有效改善SPS诱导的焦虑行为,对PTSD大鼠产生防治作用。(2)针刺对SPS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调控的影响。①HE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大鼠海马细胞排列紧密且均匀,轮廓清楚,细胞核染色为蓝色,胞体呈现椭圆形且细胞核仁清晰可见。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可见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数量变少,细胞间隙变大,细胞结构模糊或消失,出现细胞空泡,存在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核固缩,并伴有软化灶,而针刺组的病理损伤则有所减轻,细胞恢复整齐排列,细胞数量增多且细胞空泡减少,舍曲林组的染色切片中也同样观察到细胞增多,坏死细胞数量减少。②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显着增多(P<0.01),且表现为胞体增大,突起增粗,而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显着减少(P<0.01),舍曲林组的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也显着减少(P<0.01),提示针刺和舍曲林干预都有效的逆转了 SPS模型大鼠海马的小胶质细胞活化状态。(3)针刺对SPS模型大鼠血清IL-6和IL-1β含量表达的影响。①各组大鼠血清IL-6含量比较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血清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比较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表达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血清IL-1β表达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大鼠血清IL-1β表达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针刺可以显着逆转SPS诱导的血清IL-1β含量增加表达情况,进而发挥抗PTSD效应。结论本研究初步提示:单一延长应激导致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含量增加,并导致海马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核固缩,并伴有软化灶。可见,单一延长应激对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炎性反应过程在SPS模型大鼠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针刺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了 SPS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炎性反应病理过程,进而发挥抗PTSD效应,这可能是其效应机制重要途径。本团队后续研究将基于此基础展开进一步研究。

王昕[8](2020)在《高密度脂蛋白调控CD4+T细胞亚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将DBA/1小鼠分为对照组、类风湿性关节炎CIA组和高密度脂蛋白干预组CIA+HDL组。在第0天,CIA组与CIA+HDL组通过尾根部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与牛Ⅱ型胶原乳化而成的乳剂对小鼠进行初次免疫,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生理盐水。在第21天,CIA组与CIA+HDL组注射弗氏不完全佐剂与牛II型胶原乳化而成的乳剂进行加强免疫,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第40天,CIA+HDL组通过尾静脉注射高密度脂蛋白(10 mg/kg);每三天注射一次,共注射五次,对照组与模型组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期间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和关节炎临床评分。第75天,处死小鼠,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II型胶原特异性抗体IgG2α的水平,其次将小鼠踝关节和主要脏器的组织切片用苏木精和曙红染色,分析各组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以及各组小鼠心脏、肝脏、肾脏和结肠病理变化以评价高密度脂蛋白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比较三组DBA/1小鼠脾脏CD4+T细胞中Th1、Th2、Th17和Treg所占比例变化以及Th1/Th2、Th1/Th17比值变化。在体外实验中,提取8周龄DBA/1小鼠胫骨和股骨的骨髓,裂解红细胞以后,在含有20 ng/ml GM-CSF、10 ng/ml IL-4、10%FBS的IMDM的培养基中培养。培养第三天时进行半量换液,培养第六天收集悬浮细胞,此时收集到的为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对培养得到的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进行分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不同剂量的实验组。阳性对照组仅加入LPS,空白对照组加入等量的IMDM培养基,实验组分别加入LPS与剂量为1μg/mL、10μg/mL、100μg/mL的HDL。上述各组细胞继续培养48小时后,收获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共刺激分子MHC-Ⅱ、CD86、CD40、CD80的表达。研究结果:与CIA组相比,静脉注射剂量为10 mg/kg的HDL可以显着的改善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实验结果显示HDL可以降低关节炎临床症状,降低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以及特异性抗体IgG2α水平(P<0.05)。病理组织学检测显示HDL可以使小鼠踝关节关节面变光滑,明显改善滑膜增生,炎性细胞浸润与骨侵蚀等病理变化,对于肝脏、心脏、肾脏、结肠等器官无显着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与CIA组相比,HDL可以显着降低Th1/Th2比例(P<0.05),显着升高Th1/Th17比例(P<0.05)。使用HDL治疗后Treg细胞水平有升高趋势,但与CIA组相比结果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体外实验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MHC-Ⅱ、CD86、CD40、CD80的表达显着升高(P<0.05),加入浓度1μg/mL、10μg/mL、100μg/mL的HDL,MHC-Ⅱ、CD86、CD40的高表达均受到抑制,且高剂量组(100μg HDL)差异最为显着(P<0.05)。但不同剂量浓度HDL对于CD80表达水平无抑制作用。研究结论:HDL能显着抑制胶原蛋白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以及Th1/Th2与Th1/Th17平衡有关。本研究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以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向。

李迎彩[9](2020)在《IL-6 G/C(-174)、TNFA G/A(-308)和MMP-1 1G/2G(-1607)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易感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通过搜集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运用荟萃分析方法评价IL-6 G/C(-174)、TNFA G/A(-308)和MMP-1 1G/2G(-1607)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等数据库和检索系统公开发表的有关种植体基因多态性的中英文临床研究文献,检索关键字为“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周围病”、“dental implant”、“implant loss”、“implant failure”、“peri-implant bone loss”、“peri-implantitis”;“基因变异”、“多态性”、“genotype”、“polymorphism”、“variant”、“SNP”,在执行了系统的计算机搜索之后,我们手动审查了搜索结果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2月。根据既定纳入和排除标准,为最大程度减少偏差并提高可靠性,两名研究员使用Endnote软件独立进行文章筛选,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采集,若出现分歧,则经由第三方决定。使用Review Manager v5.3和Stata v10.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统计分析的检验水准为P=0.05。结果:本文纳入16篇可以作meta分析的文献,共17个研究(Aleksandra等的文章可以拆分为两个独立的研究样本),即为IL-6基因多态性纳入5个研究,TNF-a基因多态性纳入9个研究,MMP-1基因多态性纳入3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显性、隐形和等位基因模型中,IL-6 G/C(-174)种植体周围炎组和健康种植体组均未见明显差异,合并的OR和95%CI没有显示IL-6G/C(-174)的相关性。在显性模型中,TNFA G/A(-308)非种植失败亚组合并的OR和95%CI为(1.82[1.05,3.17]),表明该基因在显性模型中与非种植失败组相关,与种植失败组不相关;在隐性模型中,TNFA G/A(-308)结局亚组合并的OR和95%CI没有显示该基因的相关性。MMP-1 1G/2G(-1607)的等位基因模型中合并的OR和95%CI为2.32[1.53,3.53]),即MMP-1 1G/2G(-1607)的2G等位基因与非吸烟人群的种植早期失败易感性相关。结论:(1)在显性、隐性和等位基因模型中,IL-6 G/C(-174)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和种植失败易感性均无相关性;(2)在显性模型中,TNFA G/A(-308)的GA+AA基因型与种植体周围炎易感性相关,与种植失败不相关;在隐性模型中,TNFA G/A(-308)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和种植失败均无相关性;(3)MMP-1 1G/2G(-1607)的2G等位基因与非吸烟人群的早期种植失败相关。

郭静[10](2020)在《益气解毒创新方药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1.研究目的1.1对目前已发表的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进行系统评价,更大范围内、更精确评估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研究提供循证医学证据。1.2目前开展的中医药治疗普通感冒RCTs的系统评价中存在样本量少,方法学质量较低,设计不甚合理等特点,并且多没有体现中医药作为复杂干预措施在治疗上遵循的独特理法方药体系。本研究旨在针对普通感冒的中医特点设计合理的中医药疗效验证试验。开展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评价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的有效性与安全性。1.3感毒清颗粒作为中药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其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仍不明晰。本研究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分子水平探究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为下一步作用机制验证的动物实验和细胞实验提供参考依据。2.研究方法2.1中药治疗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系统检索以下7个中外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ino Med、维普网、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纳入中药治疗普通感冒RCTs,设计资料提取表,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遇到分歧与第三人讨论解决。文献质量评价参照Cochrane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数据分析采用Rev Man 5.3软件。使用I2检验异质性,若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I2≥50%,则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临床异质性低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定量综合,对无法定量综合的数据进行定性描述。主要结局指标包括5天的治愈率、症状的消失时间/消失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普通感冒症状改善情况(症状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体温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表偏倚使用SAS 7.8软件和Egger线性回归法进行检验。2.2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本研究以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研究设计,已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Chi CTR-1900026714。本研究制定了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采用R软件产生区组随机序列,将120名符合条件的受试者以1:1的比例进行分组治疗,随机序列以不透光密封信封方式进行隐藏。两组分别接受感毒清与安慰剂治疗,疗程为5天。以普通感冒治疗后两组受试者所有症状消失率、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不良事件为评价指标,评价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2.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筛选感毒清的潜在活性化学物质,借助基因组注释(Genecards)数据库平台,预测和筛选普通感冒的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化学物质-疾病-作用靶点”网络图,借助String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Bioconductor平台和R语言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初步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分子作用机制。3.研究结果3.1中药治疗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系统评价部分纳入中药对照安慰剂,中药对照抗病毒药、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或其联合治疗以及中药联合祛痰止痉药对照祛痰止痉药单独使用的RCTs共29项,4196名受试者。纳入的研究总体方法学质量不高,其中12项(41.4%,12/29)研究报告了随机序列的生成,仅4项(13.8%,4/29)研究报告了随机隐藏,仅4项(13.8%,4/29)研究实施了盲法,其中3项设置了研究者和受试者盲法,1项研究设置了受试者盲法。7项(24.1%,7/29)研究报告了脱落失访情况,除1项研究无脱落失访外,其他6项研究中仅有1项进行了意向性分析,所有纳入研究中仅有1项(3.4%,1/29)进行了前瞻性注册,其他28项研究中,有3项(10.7%,3/28)研究结果部分报告的结局与方法部分拟报告的结局不同。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对照,热感糖浆高剂量组显着提高治疗5天后发热(RR:0.05,95%CI:[0.00,0.97])、咽痛(RR:0.15,REM,95%CI:[0.04,0.61],I2=54%)、恶风(RR:0.11,FEM,95%CI:[0.02,0.62],I2=40%)、口渴(RR:0.27,FEM,95%CI:[0.13,0.59],I2=0%)症状的消失率,热感糖浆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银翘解毒片高剂量组能缩短开始治疗到总体症状消失的时间(h)(MD:-9,39,95%CI:[-11.83,-6.95]),高剂量更明显;抗感冒处方能缩短解热时间(h)(MD:-13.84,95%CI:[-23.41,-4.27]),且起效更快(h)(MD:-9,96,95%CI:[-17.63,-2.29])。与利巴韦林对照,葛根汤颗粒能够缩短病程(h)(MD:-6.76,95%CI:[-8.91,-4.61])且起效更快(h)(MD:-1.20,95%CI:[-1.93,-0.47]);加味小柴胡汤能够显着缩短解热时间(h)(MD:-91.20,95%CI:[-95.73,-86.67])、流涕(h)(MD:-60.96,95%CI:[-65.59,-56.33])、咳嗽(h)(MD:-72.00,95%CI:[-77.52,-66.48])、鼻塞的症状持续时间(h)(MD:-91.92,95%CI:[-96.91,-86.93])。与利巴韦林联合罗红霉素对照,加味银翘散能够缩短发热持续时间(h)(MD:-8.10,95%CI:[-12.59,-3.61]),起效更快(h)(MD:-1.67,95%CI:[-2.61,-0.73])。与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照,小儿感冒颗粒能减少咽痛持续时间(h)(MD:-7.20,95%CI:[-13.85,-0.55])和发热持续时间(h)(MD:-12.00,95%CI:[-19.20,-4.80]);感冒清热颗粒能减少发热(h)(MD:-9.19,FEM,95%CI:[-12.77,-5.61],I2=0%)、流涕(h)(MD:-26.18,REM,95%CI:[-44.02,-8.35],I2=94%)和咳嗽持续时间(h)(MD:-47.39,REM,95%CI:[-87.20,-7.59],I2=98%)。与利巴韦林联合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对照,小儿感冒颗粒解热时间仍有优势(h)(MD:-8.09,FEM,95%CI:[-12.30,-3.88],I2=0%)。纳入的研究中有18项研究报告了安全性结局,结果均显示中药与西药相比无差异(62.1%,18/29)。使用Egger线性回归法检验显示不存在发表偏倚(t=0.08,P=0.937和t=1.57,P=0.1913)。3.2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1)基线情况: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证候积分及证候频数等基线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症状缓解率:治疗5天后试验组总体症状缓解率为95%,对照组总体症状缓解率为72.41%,两组相比,试验组的总体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3天后普通感冒总体症状缓解率试验组为95%,对照组为62.07%,两组比较,治疗3天后试验组的总体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中医症状积分:治疗5天后试验组在改善普通感冒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方面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5天后各分症状结果显示,试验组在改善恶风寒、鼻塞、流涕、倦怠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咽痛、咳嗽、咳痰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P<0.05)。在发热、头痛、肢体酸痛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疗效:治疗5天后普通感冒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5%,对照组为65.5%,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5)安全性评价:此次研究中共有5例受试者出现不良事件,其中试验组2例,对照组共有3例。两组安全性评价分析,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6%,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6)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治疗5天后,试验组CD3+、CD4+、CD4+/CD8+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K细胞激活率、CD3+、CD4+免疫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外周血细胞因子浓度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仅在抑制IL-12浓度变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TNF-α、IL-6、IL-8指标浓度变化改善不明显(P>0.05)。试验组氧化应激指标SOD酶活性、GSH-PX、CAT含量均升高,而MDA含量下降,这种指标变化趋势均符合机体抗氧化过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改善SOD酶活性和CAT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筛选最终获得感毒清有效的活性成分共22个,其中,黄芪的有效化合物活性成分为16个,川射干活性成分有6个。最终得到感毒清-普通感冒共同靶点138个,主要调控PGR、NOS2、PTGS1、PTGS2、ESR2等靶基因,核心靶点与免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相关。获得147个GO富集生物过程和149条相关信号通路,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白介素-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 signaling pathway)等。4.研究结论4.1中药治疗普通感冒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方面疗效确切,与西药单独或联合使用相比,中药在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方面更有优势。由于本研究纳入RCTs样本量较小,方法学质量较低,相关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s验证。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纳入的临床试验多不能体现中医药在治疗普通感冒中遵循的独特理法方药体系这一特色,希望未来临床医生能针对中医特点设计更合理的中医药疗效验证试验。4.2感毒清具有改善普通感冒症状、缩短疾病病程、安全性较高的显着优势,是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安全有效的中药复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尚缺乏相关指标能够论证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需要更多临床及基础研究进行进一步探究,为未来开发新的治疗方案和药物进行知识储备。4.3感毒清具有抗炎、调节免疫、抗病毒复制、抗氧化等多重药效作用,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发挥网络药理的抗感作用。但由于其是中药复方,现有研究仍具有一定局限性,需要我们进一步从细胞和分子层面进行实验验证,从而为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支持。

二、3项白细胞介素-2治疗成年人HIV1型随机对照试验的集中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项白细胞介素-2治疗成年人HIV1型随机对照试验的集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高强度间歇训练对CUMS大鼠血清BUN、CRP及快慢肌IL-15和IL-15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1 文献综述
    1.1 抑郁症
        1.1.1 抑郁症的概念及其影响机制
        1.1.2 抑郁症的相关动物模型及评价方法
        1.1.3 抑郁症与炎症因子
        1.1.4 抑郁症的干预方案
    1.2 高强度间歇训练
        1.2.1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概述
        1.2.2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方案制定
        1.2.3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效果研究
    1.3 小结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技术路线图
    2.4 动物分组与造模
        2.4.1 实验动物分组
        2.4.2 CUMS动物模型建立
        2.4.3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方案
    2.5 样本处理与收集
    2.6 相关指标测试方法
        2.6.1 行为学测试
        2.6.2 半自动生化仪分析(BUN)
        2.6.3 ELISA酶联免疫分析(BUN和 CRP)
        2.6.4 ELISA酶联免疫分析(IL-15)
        2.6.5 实时荧光定量测定大鼠骨骼肌IL-15mRNA表达(RT-PCR)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CUMS造模对大鼠行为学测试结果
        3.1.1 大鼠体重变化
        3.1.2 糖水偏好实验
        3.1.3 旷场实验
    3.2 HIIT对大鼠行为学测试结果
        3.2.1 大鼠体重变化
        3.2.2 糖水偏好实验
        3.2.3 旷场实验
    3.3 HIIT对 CUMS大鼠即刻血清BUN结果
    3.4 HIIT对 CUMS大鼠血清BUN、CRP结果
    3.5 大鼠骨骼肌IL-15 含量及IL-15mRNA表达结果
        3.5.1 大鼠腓肠肌IL-15 含量结果
        3.5.2 大鼠比目鱼肌IL-15 含量结果
        3.5.3 大鼠腓肠肌IL-15mRNA表达量结果
        3.5.4 大鼠比目鱼肌IL-15mRNA表达量结果
        3.5.5 大鼠腓肠肌与比目鱼肌的IL-15 含量结果比较
        3.5.6 大鼠腓肠肌与比目鱼肌的IL-15mRNA表达比较
4 分析与讨论
    4.1 CUMS模型评价
        4.1.1 CUMS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4.1.2 CUMS对大鼠糖水偏好的影响
        4.1.3 CUMS对大鼠旷场行为的影响
    4.2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 CUMS 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4.2.1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CUMS大鼠体重的影响
        4.2.2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CUMS大鼠糖水偏好的影响
        4.2.3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CUMS大鼠旷场行为的影响
    4.3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CUMS大鼠即刻BUN的影响
    4.4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CUMS大鼠BUN的影响
    4.5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CUMS大鼠CRP的影响
    4.6 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大鼠不同肌纤维中IL-15、IL-15mRNA表达的影响
5 结论
6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2)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心房颤动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沿革
        2. 心房颤动的脉象
        3. 房颤的中医病因
        4. 房颤的中医病机
        5. 房颤的辨证分型
        6. 中医对房颤的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房颤的发生机制与药物防治靶点
        1. 高血压与房颤的患病情况
        2. 高血压对房颤的影响因素
        3. 高血压房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4. 心房纤维化是导致心律失常的心房结构重构的重要特点
        5. 高血压房颤心房纤维化的机制
        6. 高血压房颤的药物干预靶点
        7. 中药可能的防治靶点
        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临床文献研究
    前言
    益气活血法治疗房颤的Meta分析
        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IL-10/STAT3通路探讨益气温阳方对压力负荷心衰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心力衰竭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研究
        1.2 心力衰竭的机制研究
        1.3 西医治疗
    2. 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1 从中医病名的沿革认识心力衰竭
        2.2 中医辨证论治心力衰竭
        2.3 中医名家论治心力衰竭
        2.4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现代研究
    3. 益气温阳方前期研究结果
        3.1 益气温阳方LC-MS/MS分析
        3.2 基础研究
        3.3 临床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1: 制备压力负荷诱导的wistar大鼠心力衰竭模型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实验2: 益气温阳方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实验3: 益气温阳方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衰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实验4: 益气温阳方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实验5: 益气温阳方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衰大鼠IL-10、TNF-α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
        5.4 讨论
    实验6: 益气温阳方对压力负荷诱导的心衰大鼠IL-10/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6.1 实验材料
        6.2 实验方法
        6.3 结果
        6.4 讨论
7 总结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课题和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基线资料与临床资料
    3.2 实验室资料
    3.3 相关性分析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减重手术治疗肥胖及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赣北山地森林康养要素时空动态与康养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立题依据
    1.2 相关研究概述
        1.2.1 森林康养的概念与内涵
        1.2.2 森林康养要素研究进展
    1.3 前人研究的局限性
    1.4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试验样地设置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庐山自然资源概况
        2.1.2 南昌植物园自然资源概况
        2.1.3 大港林场自然资源概况
    2.2 试验样地概况
        2.2.1 庐山试验样地概况
        2.2.2 南昌植物园试验样地概况
        2.2.3 大港林场试验样地概况
第三章 森林环境因子时空动态
    3.1 研究方法
        3.1.1 测定内容
        3.1.2 测定方法
        3.1.3 评价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森林环境因子时间动态变化
        3.2.1 森林环境因子日变化
        3.2.2 森林环境因子季节变化
    3.3 森林环境因子空间动态变化
        3.3.1 森林环境因子垂直空间变化
        3.3.2 森林环境因子水平空间变化
    3.4 讨论
        3.4.1 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3.4.2 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3.4.3 氧气含量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3.4.4 人体舒适度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3.5 小结
第四章 植物挥发物时间动态
    4.1 研究方法
        4.1.1 树种选取
        4.1.2 观测时间
        4.1.3 挥发物测定
    4.2 植物挥发物时间动态变化
        4.2.1 挥发物日变化
        4.2.2 挥发物季节变化
    4.3 对健康有益的植物挥发物时间动态变化
        4.3.1 有益挥发物成分
        4.3.2 有益挥发物种类数量日变化
        4.3.3 有益挥发物种类数量季节变化
        4.3.4 有益挥发物浓度日变化
        4.3.5 有益挥发物浓度季节变化
    4.4 讨论
        4.4.1 植物挥发物时间动态变化规律
        4.4.2 不同树种挥发物保健潜力对比
    4.5 小结
第五章 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关系
    5.1 研究方法
        5.1.1 简单相关分析
        5.1.2 多元回归分析
        5.1.3 通径分析
    5.2 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关系
        5.2.1 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相关性
        5.2.2 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
        5.2.3 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5.3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关系
        5.3.1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相关性
        5.3.2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
        5.3.3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5.4 氧气含量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关系
        5.4.1 氧气含量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相关性
        5.4.2 氧气含量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线性依存关系
        5.4.3 氧气含量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5.5 植物挥发物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关系
        5.5.1 有益挥发物浓度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关系
        5.5.2 烷烃浓度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关系
        5.5.3 烯烃浓度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之间的关系
    5.6 讨论
        5.6.1 空气悬浮颗粒物浓度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5.6.2 空气负离子浓度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5.6.3 氧气含量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5.6.4 植物挥发物浓度与其他森林康养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5.7 小结
第六章 森林康养活动适宜性评价
    6.1 指数构建及评价
        6.1.1 指数构建
        6.1.2 指数评价
    6.2 FCASI时间动态变化
        6.2.1 FCASI日变化
        6.2.2 FCASI季节变化
    6.3 FCASI空间动态变化
        6.3.1 FCASI垂直空间变化
        6.3.2 FCASI水平空间变化
    6.4 讨论
        6.4.1 FCASI时间动态变化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6.4.2 FCASI空间动态变化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6.5 小结
第七章 森林康养实证研究
    7.1 研究方法
        7.1.1 方法学研究
        7.1.2 实证研究
    7.2 结果
        7.2.1 方法学评价
        7.2.2 动态“森林浴”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7.2.3 静态“森林浴”对人体生理和心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7.2.4 “森林浴”对不同性别人群生理和心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7.3 讨论
        7.3.1 当前森林康养实证研究存在的问题
        7.3.2 提升森林康养实证研究证据等级的方法
        7.3.3 “森林浴”影响人体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
        7.3.4 不同模式“森林浴”保健功效的差异
        7.3.5 不同性别人群对“森林浴”的生理和心理响应
        7.3.6 不同环境暴露对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结论
    8.2 讨论
    8.3 主要创新点
    8.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在读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6)清达颗粒治疗阳证型1级高血压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医学名词缩略语
引言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2 阳证型高血压的探讨
        2.1 中医对阳证型高血压的认识
        2.2 阳证型高血压定义与病机的探讨
        2.3 阳证型高血压所包含的中医证型
    3 高血压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3.1 交感神经激活是高血压发病的始动机制
        3.2 RAS激活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机制
        3.3 炎症反应也是高血压发病的机制之一
        3.4 非编码RNA调控作用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
    4 BPV、HRV异常与高血压发病及靶器官损害关联研究
    5 阳证型高血压的防治现状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及样本量估算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标准
        1.6 脱落标准及失访、脱落病例的处理
        1.7 剔除标准
        1.8 不良反应处理
        1.9 随访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症状观察
        3.2 试验期间血压监测
        3.3 血浆RAS相关指标检测
        3.4 通过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BPV、HRV
    4 疗效评价标准
        4.1 症状疗效评价标准
        4.2 血压疗效评定标准
    5 统计方法
    6 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6.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6.2 试验结果
讨论
    1 理论依据
        1.1 阳证型高血压的生化基础研究
        1.2 阳证型高血压的临床分布研究
        1.3 清达颗粒的相关研究
    2 结果分析
        2.1 基础资料比较
        2.2 观测指标结果与分析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附录B 伦理审批表
    附录C 高血压患者基本资料及分组表
    附录D 中医症状积分及疗效评价表
    附录E 血压观察及疗效评价表
    附录F PRA、AngⅡ、ALD观察表
    附录G BPV、HRV观察表
    附录H 不良事件记录表
    附录I 随访表
文献综述 中西医学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针刺对单一延长应激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现代研究进展
        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
        2 病因学研究
        2.1 遗传因素
        2.2 社会心理因素
        2.3 神经内分泌因素
        2.4 神经递质的改变
        2.5 神经元改变
        2.6 神经炎性与免疫系统失调
        3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脑区研究
        3.1 海马
        3.2 杏仁核
        3.3 前额叶
        3.4 丘脑
        4 诊断与治疗
        4.1 诊断
        4.2 治疗
        5 共病研究
        5.1 与精神疾病的共病
        5.2 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共病
        6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应激诱导的免疫炎性反应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1 应激与免疫炎性反应
        2 应激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在PTSD中的作用
        2.1 应激炎性与小胶质细胞活化
        2.2 PTSD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2.3 针刺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3 免疫炎性反应在PTSD中的作用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刺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1 针刺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研究
        1.1 针刺对PTSD患者躯体症状的改善
        1.2 针刺PTSD患者相关脑区的影响
        2 针刺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机理研究
        2.1 针刺对SPS模型动物行为学的改变
        2.2 针刺治疗PTSD机理研究
        2.3 针刺对PTSD神经内分泌的调节
        3 针刺治疗PTSD的穴位选择
        3.1 临床研究选穴
        3.2 机制研究选穴
        3 小结
        4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针刺对SP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及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处理方法
        2.2 动物模型
        2.3 针刺选穴及针刺方法
        2.4 阳性对照药的选择与给药方法
        2.5 行为学观察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在不时间点的体质量变化
        3.2 各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的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
        4 讨论
        4.1 关于单一延长应激PTSD模型的分析
        4.2 关于针刺干预穴位选择分析
        4.3 针刺干预对SPS大鼠类焦虑样行为的影响
        5 小结
    实验二 针刺对SPS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调控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1.3 主要试剂及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处理方法
        2.2 动物模型
        2.3 针刺选穴及针刺方法
        2.4 阳性对照药的选择与给药方法
        2.5 海马形态学样本取材
        2.6 指标检测
        2.7 形态学观察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海马病理形态变化
        3.2 各组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
        4 讨论
        4.1 应激诱导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在PTSD中的作用分析
        4.2 针刺对SPS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调控作用机制分析
        4.3 小结
    实验三 针刺对SPS模型大鼠血清IL-6和IL-1β含量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1.3 主要试剂及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处理方法
        2.2 动物分组及处理方法
        2.3 针灸选穴及针刺方法
        2.4 阳性对照药的选择与给药方法
        2.5 样本采集
        2.6 指标检测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各组大鼠血清IL-6含量比较
        3.2 各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比较
        4 讨论
        4.1 应激诱导的免疫炎性反应在PTSD中的作用分析
        4.2 针刺对SPS大鼠免疫炎性反应调控作用机制分析
        4.3 阳性药物的选择
        5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高密度脂蛋白调控CD4+T细胞亚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仪器与材料
    2 小鼠CIA模型构建及实验分组
    3 ELISA检测TNF-α和Ig G2α水平
    4 小鼠踝关节及主要脏器病理分析
    5 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亚群
    6 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及培养
    7 HDL体外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生长的影响
    8 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
    9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HDL对 CIA小鼠体重及临床评分的影响
    2 HDL对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3 HDL小鼠血清IgG2α水平的影响
    4 HDL对小鼠踝关节与主要脏器组织病理的影响
    5 HDL对小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6 HDL对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或缩略词表
致谢

(9)IL-6 G/C(-174)、TNFA G/A(-308)和MMP-1 1G/2G(-1607)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易感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及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2.1.1 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
        2.1.2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
        2.1.3 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
    2.2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
第3章 方法
    3.1 标准化的研究分析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检索策略
    3.5 数据采集
    3.6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文献筛选结果
    4.2 数据特征及总结
    4.3 数据定量分析
        4.3.1 IL-6 G/C (-174)基因多态性
        4.3.2 TNFA G/A (-308)基因多态性
        4.3.3 MMP-11G/2G (-1607)基因多态性
    4.4 敏感性分析
    4.5 偏倚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研究质量
    5.2 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机制探讨
    5.3 全身因素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影响
    5.4 研究结果分析
        5.4.1 IL-6 G/C(-174)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易感性的关系
        5.4.2 TNFA G/A(-308)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易感性的关系
        5.4.3 MMP-11G/2G(-1607)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的关系
        5.4.4 局限性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益气解毒创新方药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药口服治疗普通感冒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1.背景
    2.目的
    3.资料与方法
        3.1.文献检索策略
        3.2.文献纳入标准
        3.2.1.研究类型
        3.2.2.研究对象
        3.2.3.干预措施/对照措施
        3.2.4.结局指标
        3.3.文献排除标准
        3.4.研究筛选和数据提取
        3.5.方法学质量评估
        3.6.数据分析
    4.结果
        4.1 检索流程和结果
        4.2 纳入研究的特征
        4.2.1.患者特征
        4.2.2.干预措施
        4.2.3.疗程及随访
        4.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4.4 疗效评价
        4.4.1 中药vs.安慰剂
        4.4.2 中药vs.抗病毒药
        4.4.3 中药vs.抗病毒药+抗菌药
        4.4.4 中药vs.解热镇痛抗炎药
        4.4.5 中药vs.抗菌药
        4.4.6 中药vs.解热镇痛抗炎药+抗病毒药
        4.4.7 中药+化痰解痉药vs.化痰解痉药
        4.4.8 中药vs.解热镇痛抗炎药+抗菌药
        4.5 发表偏倚
    5.讨论
        5.1 疗效和安全性
        5.2 方法学质量
        5.3 本研究的优势与局限
    6.结论
第二部分 感毒清颗粒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中止标准
    2.研究设计
        2.1 总体设计
        2.2 样本量的选择
        2.3 随机方法
        2.4 盲法设定及实施
    3.治疗方法
        3.1 观察药物
        3.2 服药方法及给药疗程
        3.3 药品的包装、分发与保存
        3.4 合并用药及禁用药物
    4.观察指标
        4.1 疗效性观察指标
        4.1.1 主要结局指标
        4.1.2 次要结局指标
        4.2 安全性观察指标
        4.3 实验室其他指标
        4.4 观察时间点
    5.疗效评价判定标准
        5.1 症状评分
        5.2 疗效评定
        5.2.1 中医症状积分
        5.2.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3 安全性评价
    6.伦理考量
    7.统计分析方法
    8.结果
        8.1 一般资料分析
        8.2 一般情况
        8.3 疗效性分析
        8.3.1 主要结局指标疗效评价
        8.3.2 次要结局指标疗效评价
        8.4 安全性分析
        8.5 合并用药情况
        8.6 实验室观察指标
        8.6.1 两组治疗前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8.6.2 两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8.6.3 两组治疗前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比较
        8.6.4 两组治疗后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比较
        8.6.5 两组治疗前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
        8.6.6 两组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变化的比较
    9.讨论
        9.1 感毒清的立方依据
        9.2 感毒清的组方分析及药理探讨
        9.2.1 组方分析
        9.2.2 现代药理学研究
        9.3 感毒清的临床研究疗效评价
        9.4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
        9.4.1 中医免疫思想的渊源与理论观点
        9.4.2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正邪理论与免疫的关系
        9.4.3 中医免疫思想在防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潜在优势
        9.4.4 普通感冒的中医免疫发病观
        9.4.5 感毒清的免疫调节作用
        9.5 感毒清对细胞炎症因子影响的作用探讨
        9.6 感毒清的氧化应激作用探讨
    10.结论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的作用机制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中药化学成分收集筛选
        1.2 中药靶点筛选
        1.3 普通感冒(Common cold)疾病靶点的筛选
        1.4 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的构建
        1.5 靶点蛋白相关作用(PPI)网络的构建
        1.6 GO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2.结果
        2.1 中药化学成分筛选结果
        2.2 化合物的疾病靶点数据库构建
        2.3 药物活性成分-疾病作用靶点网络构建与分析
        2.4 关键靶点基因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
        2.5 关键靶点基因生物功能及通路分析
    3.讨论
    4.结论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对气虚感冒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3项白细胞介素-2治疗成年人HIV1型随机对照试验的集中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强度间歇训练对CUMS大鼠血清BUN、CRP及快慢肌IL-15和IL-15mRNA表达的影响[D]. 王晨.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于ERK1/2与TGF-β1/Smad3通路研究参连复脉颗粒干预高血压心房重构及房颤易感性机制[D]. 马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IL-10/STAT3通路探讨益气温阳方对压力负荷心衰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D]. 李鹤.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腹腔镜下袖状胃切除术对肥胖患者肾功能的影响[D]. 曹峰.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5]赣北山地森林康养要素时空动态与康养功能研究[D]. 文野. 江西农业大学, 2020
  • [6]清达颗粒治疗阳证型1级高血压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D]. 黄武松.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针刺对单一延长应激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D]. 李宇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高密度脂蛋白调控CD4+T细胞亚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小鼠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王昕. 青岛大学, 2020(01)
  • [9]IL-6 G/C(-174)、TNFA G/A(-308)和MMP-1 1G/2G(-1607)基因多态性与种植体周围炎易感性的meta分析[D]. 李迎彩. 吉林大学, 2020(08)
  • [10]益气解毒创新方药感毒清治疗普通感冒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D]. 郭静.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

标签:;  ;  ;  ;  ;  

对 3 项白细胞介素 2 治疗成人 HIV 1 型随机对照试验的集中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