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控制平台论文-魏春雨,蔡月,刘明贺,张琦,贾乾忠

车载控制平台论文-魏春雨,蔡月,刘明贺,张琦,贾乾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车载控制平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被动悬架,减振平台,主动控制,动力学模型

车载控制平台论文文献综述

魏春雨,蔡月,刘明贺,张琦,贾乾忠[1](2019)在《车载多层减振平台的主动控制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被动悬架车载主动减振平台的低成本控制策略及其减振效果,针对一种新型长宽比较大的多层减振平台,建立了车辆被动悬架与主动减振平台的一体化全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进而,设计了"线性被动、旋转主动"的平台控制策略,并应用MATLAB及ADAMS软件,在叁种典型路面激励下,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垂向线性振动的多层被动减振、旋转振动的低成本主动控制策略,被动悬架车载减振平台的减振效果明显,实现了车载减振平台的高性价比设计。(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9年13期)

甘屹,陈扬,孙福佳[2](2019)在《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车载摄像稳定平台的干扰力矩补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载摄像在工作时会随着车辆颠簸。这会造成摄像焦点难以捕捉的问题。本研究所设计的稳定平台传统框架结构具有叁维的传动轴进行补偿,保障了摄影器材能够跟踪拍摄物体。考虑到实际工况中会有干扰力矩对稳定平台造成控制误差,本研究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对平台进行控制以实现干扰力矩补偿,并将指数趋近律和幂次趋近律相结合以消除抖振的影响。经仿真实验表明,本研究所设计的车载摄像稳定平台采用的控制方法相较于传统PID控制,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并且能消除由于摩擦产生的平顶现象,相较于指数趋近律,采用指幂趋近律的控制方法能够补偿由于负载不平衡带来的角度偏转误差,并能明显消除抖振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9年07期)

李缘熹[3](2019)在《无人车载武器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国之间开始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这使得无人武器平台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出来,而其中对无人车载武器平台的研究最为重要。无人车载武器平台可以替代士兵去高危环境下执行任务,可以实现排雷、信息采集、障碍突破以及战场正面作战等功能。而对于这些军事领域而言,对无人车载武器平台的功能及精度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无人车载武器平台的研究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主要领域。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车载武器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给出了本无人车载武器平台所要实现的功能以及精度指标要求,并基于此设计了无人车载武器平台的多种工作模式。本文根据无人车载武器平台伺服控制系统所需要的功能和机械要求分别设计了无人车载武器平台俯仰轴和方位轴的机械结构。由此构建了无人车载武器平台的模拟模型,并根据所设计的机械结构进行了无人车载武器平台的动力学分析,通过对系统的动力学分析选取了能满足系统设计要求的电机及驱动器等设备。然后根据无人车载武器平台伺服控制系统所需的功能,对系统的硬件平台进行了模块化的设计。设计了多轴控制器模块、光栅测角模块、电机驱动模块和系统安全模块等。针对各模块的功能,设计了相应的外接电路,同时也对无人车载武器平台伺服控制系统整体的控制盒进行了设计和实现。接下来完成了无人车载武器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的算法设计。首先选择了可以适应恶劣工业工作环境的鲁棒性较好的经典PID控制算法作为无人车载武器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的基础。由于方位轴和俯仰轴都存在系统参数不稳定的情况,分别基于不同的控制算法设计了自适应PID控制算法,通过仿真以及实际实验,证明了本文设计的自适应PID控制算法的可行性,使得无人车载武器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能满足设计。最后对所设计的无人车载武器平台伺服控制系统进行实现,完成了机械台体、硬件平台和控制算法的实现。通过实验,实现了无人车载武器平台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等功能。经过检测,所实现的无人车载武器平台满足系统设计的各项精度指标要求。(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林磊,郭铸,罗方旋,余昌瑾[4](2019)在《车载网络控制系统自动化仿真测试平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图像识别和数据绑定对车载网络控制系统中嵌入式人机界面和控制信号的自动化控制和确认进行设计,实现了车载网络控制系统测试全自动,显着提升了测试效率和质量,同时结合集成开发环境一体化设计,降低用例的编制和调试难度。目前已广泛应用于CRH2型动车组各车型软硬件升级验证工作。(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杨龙帆[5](2019)在《车载半主动稳定平台控制算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因为高精密度仪器设备在生产生活、国防安全、地质勘探等众多领域中应用的范围和场景越来越多,所以人们对于装载这些设备并提供稳定环境的稳定平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基于电磁阀式连续可变阻尼器控制系统(Continuous Damping Control,CDC)的半主动车载稳定平台能够根据路况振动等进行实时的控制,从而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多种地形环境。因此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稳定平台上搭载设备的安全性与精确性,本文将开展车载稳定平台的半主动隔振系统的研究,使稳定平台隔振系统实现更好地吸收外部振动与冲击的目标。具体工作内容如下:对稳定平台进行了结构的设计、强度校核,根据所设计的结构搭建了稳定平台的动力学模型,并同时对装载平台的车辆以及工作的路面环境,如随机路面、凸包路面等,进行了模型搭建工作。之后,分析了该稳定平台的振动特性,为半主动悬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电磁阀式连续可变阻尼器进行了结构、工作原理的分析,搭建了阻尼器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性能测试试验,最后设计了阻尼器的PID控制器,该控制器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对稳定平台分别采用天棚阻尼算法、LQR最优控制算法进行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并采用布谷鸟搜索优化算法对LQR控制算法进行了优化。之后,对这两种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试验的对比,结果表明优化LQR控制算法具有更好的隔振效果。最后,加工稳定平台机械结构,对所用到的减振器、空气弹簧系统、控制器等进行了选型,最终完成了稳定平台实物的搭建,并对实物进行了测试试验,实现了半主动控制效果减振优化了8~10%,验证了控制算法的可行性。本研究将优化半主动控制算法应用在了车载半主动稳定平台上,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有效性。结果表明优化半主动控制算法能够显着地提高了稳定平台的减振能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4-01)

刘文武[6](2019)在《矿用车载式升降平台液压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矿井下大采高巷道类施工项目的工作要求,提出了矿用车载式升降平台的各项功能,在此基础上设计了WC10E(G)-45矿用车载式升降平台液压系统,并分别介绍了支腿系统、防触顶系统、举升系统和闭锁系统的工作原理,对液压元件按要求计算并选型。通过对液压系统回路的合理设计,改善了液压系统的控制性能,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增强了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解小琴[7](2018)在《车载平台液压控制调平系统的组成及其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调平技术以其技术成熟、效率高、承载能力强、传动简单等优势,可以很好的满足国防和民用设备的调平需求。本文分析了液压控制调平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给出了液压系统故障监控系统设计,为车载平台液压控制调平系统的故障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22期)

董平健[8](2017)在《车载平台计算机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载平台计算机控制位置稳定方案是一种简单使用的稳定方案,该方案采用了叁轴结构布局、多环路控制、位置定位和保持、数字化控制与补偿及计算机检控等技术,构成了中高精度移动载体计算机控制位置稳定系统的优选方案之一,方案中的计算机控制系统构成及其控制流程颇具针对性,已在工程实践中获得成功应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网络》期刊2017年12期)

徐思文,孙树琪[9](2017)在《一种车载自动化装卸平台的结构设计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目前社会上快递行业的现状设计了一种车载自动化装卸平台,目的在于一定程度上减轻快递员的劳动前度并保证快递件的安全。结合现代控制技术,利用PLC对设备各部分的运动进行操作和控制,使快递员在较小劳动下完成快递件的装卸工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7年17期)

杨厅[10](2017)在《现代有轨电车车载控制平台的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有轨电车是近几年来又逐渐兴起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工具,它是在老式有轨电车的基础上,通过融入多项现代化科技发展而来的,具有运行速度高、运量大、绿色环保、城市景观好、建设周期短、投资成本低等诸多优点。车载信号控制系统在整个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直接决定了列车的运行安全和运行效率。因此,车载信号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对于提高列车的信息化、自动化控制水平,减轻司机的劳动强度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详细分析了车载信号系统的运营特点以及各模块的功能需求,并对车载信号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搭建了车载信号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阐述了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历程、本文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而引出了车载控制平台的研究意义、论文框架结构以及主要研究内容。其次,对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的组成结构进行了阐述,进而对车载信号控制系统的运营特点、整体框架及其功能需求进行详细说明。然后,对车载信号控制系统中所涉及的车地无线通信、列车定位和车载安全计算机叁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对车地无线通信和列车定位功能在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中的应用场景进行分析,设计出相应的硬件电路来实现车地无线通信和列车定位的功能需求。对车载安全计算机的同步机制和数据比较表决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出了二取二车载安全计算机的系统框架来保证车载信号控制平台的安全性。最后,对车载信号控制系统进行了测试,并通过实验对车地无线通信、列车定位、车载安全计算机等功能模块进行了验证。测试结果显示:现代有轨电车车载控制平台中各功能模块能够稳定运行,实现了预期制定的功能,为后期车载控制平台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7-06-15)

车载控制平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车载摄像在工作时会随着车辆颠簸。这会造成摄像焦点难以捕捉的问题。本研究所设计的稳定平台传统框架结构具有叁维的传动轴进行补偿,保障了摄影器材能够跟踪拍摄物体。考虑到实际工况中会有干扰力矩对稳定平台造成控制误差,本研究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对平台进行控制以实现干扰力矩补偿,并将指数趋近律和幂次趋近律相结合以消除抖振的影响。经仿真实验表明,本研究所设计的车载摄像稳定平台采用的控制方法相较于传统PID控制,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并且能消除由于摩擦产生的平顶现象,相较于指数趋近律,采用指幂趋近律的控制方法能够补偿由于负载不平衡带来的角度偏转误差,并能明显消除抖振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车载控制平台论文参考文献

[1].魏春雨,蔡月,刘明贺,张琦,贾乾忠.车载多层减振平台的主动控制及仿真[J].机床与液压.2019

[2].甘屹,陈扬,孙福佳.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车载摄像稳定平台的干扰力矩补偿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9

[3].李缘熹.无人车载武器平台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林磊,郭铸,罗方旋,余昌瑾.车载网络控制系统自动化仿真测试平台[J].装备制造技术.2019

[5].杨龙帆.车载半主动稳定平台控制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刘文武.矿用车载式升降平台液压控制系统设计[J].煤炭工程.2019

[7].解小琴.车载平台液压控制调平系统的组成及其故障分析[J].科技风.2018

[8].董平健.车载平台计算机控制设计[J].计算机与网络.2017

[9].徐思文,孙树琪.一种车载自动化装卸平台的结构设计和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

[10].杨厅.现代有轨电车车载控制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兰州交通大学.2017

标签:;  ;  ;  ;  

车载控制平台论文-魏春雨,蔡月,刘明贺,张琦,贾乾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