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审美功用理论即是西方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又在中国美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位置。当今的时代是消费时代,消费时代的社会特征和现代性、后现代性思潮的涌动,使审美功用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当代审美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必然使审美功用理论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因此,如何把握当代审美功用理论,就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理论问题。文章分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结束语四个部分。本文第一章,从西方审美功用理论和中国审美功用理论两方面入手,通过对中外审美功用理论概括梳理,总结和归纳出审美功用理论的基本发展脉络。第二章是本文的主体。第二章第一节,以消费时代特征的分析为切入点,将当代审美功用理论的分析,置于当下消费时代的背景下,承认当代审美功用多元化的客观现实。第二节,通过对等同主义与功利主义理论的分析,剖析将当代审美功用和审美价值的区别与联系,评述审美价值是否等同于使用价值。通过分析可见,等同主义和功利主义只注意到审美功用与审美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联系,忽视了审美功用与二者的差异性,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第三节,通过对实用主义与大众化审美功用理论的探讨,认为实用主义审美功用理论,将审美功用简单地视为实用,而大众化审美功用理论,消解了审美功用独特性的特征,并非审美功用的合理存在态势。第四节,通过对价值理性与目的理性审美功用理论的阐释,认为价值理性审美功用理论,将审美视为救世良策,夸大了审美功用的适用范围。除此之外,本节通过对审美无目的而合目性和审美有目的而合目的性两方面的评析,展现出审美目的理论的真实内涵。第五节,从世俗化审美功用的起源、流变和表现形式入手,将其与平面化审美功用表现形式的探讨相结合,综合分析当代世俗化与平面化审美功用理论表现形态。通过对当代世俗化功用理论所表现出的道德感的缺失和艺术实现方式的转变这两种特征的分析,以及对当代平面化审美功用理论体现出将当代艺术的平面化和当代文学作品的平面化特征的评议,认为当代世俗化、平面化审美功用使审美庸俗化、简单化,将传统形而上的审美,置入形而下的现实世界,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审美问题,颠覆了审美的神圣性。第六节,以传统审美功用恒定性为突破点,通过分析当代美学中奇异化审美功用理论,并结合对当代虚幻化审美功用理论所表现出的形象的虚拟化和普遍的虚拟性特征的分析,认为奇异化审美功用理论,是在艺术的拼凑中完成了使命,而虚幻化审美功用理论,将审美建立在“佯真”的基础上,致使审美的完美,只能成为虚幻的飘渺。第七节,对娱乐化和教化论审美功用理论做了全面的分析。本节以娱乐化审美功用理论与传统游戏说的区别为起点,全面展现出当代审美功用理论的特征与表现形式。而当代娱乐化审美功用理论与视觉美学理论的融合,使当代娱乐化审美功用理论具有消解艺术的本质特征,颠覆传统的休闲模式及“娱乐至死”的令人堪忧的局限性。通过对教化论审美功用理论特点的分析,实现方式及其局限性的探讨,提出当代教化论审美功用理论的有效实现途径:即对审美的人生境界的追求,是当代审美教育的使命。本文第三章分析当代审美功用理论多元化的成因。本章第一节,评述当代审美功用的“二重性”特征,认为审美功用正面价值的绝对化,审美功用负面价值被遮蔽,是当代审美功用理论多元化的首要成因。第二节,以分析当代审美功用“为艺术而艺术”精神的缺失为立足点,通过对当代审美功用“为生活而艺术”悖论的批驳和当代审美功用应遵循“为艺术而艺术”原则的分析,认为当代审美功用“为生活而艺术”的原则,侵占了审美功用“为艺术而艺术”的神圣领地,从而造成了审美功用理论的多元化。第三节,从分析当代审美功用“自律性”的隐匿和“他律性”的彰显两面展开论述,展示出当代审美功用理论多元化的第三个成因。第四节,通过分析当代审美功用“内审美”调节模式的丧失,认为当代“内审美”的缺少,使审美失去了自救的有效途径,从而成为当代审美功用理论多元化第四个成因。第五节,通过剖析当代审美功用生成性与随机性,认为审美功用也具有生成性和随机性的特征。而审美功用的生成性和随机性特征,成为当代审美功用理论多元化的又一成因。本文的结束语部分,概括总结了当代审美功用理论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指出当代审美功用理论研究的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当代审美文化视域下的绘本的探讨[J]. 长江丛刊 2017(05)
- [2].当代审美影响下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传承[J]. 芒种 2015(24)
- [3].从《中国达人秀》探求中国当代审美理想[J]. 现代企业教育 2012(12)
- [4].当代审美教育:听觉文化的转向[J]. 中国文学研究 2017(03)
- [5].继往开来的当代审美教育探索[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 [6].加速时代的审美感知重塑——《慢下来——走向当代审美》中的慢速美学[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9(02)
- [7].当代审美精神的失落及其复归策略思考[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11)
- [8].当代审美格局中地方戏生存发展之研究[J]. 戏曲研究 2014(03)
- [9].超越的同一与中国当代审美困境——关于审美现代性问题的进一步探讨[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0].论当代审美心理对民族舞蹈舞台化发展的内在要求[J]. 四川戏剧 2016(01)
- [11].重建诗性主体:当代审美教育的独特价值[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4)
- [12].审美习俗、文化习性与自由治理——中国当代审美经验的理论阐释[J]. 社会科学家 2013(12)
- [13].当代审美语境下的水族马尾绣艺术特色[J]. 艺术评论 2016(11)
- [14].诗的乡愁——对读诗与当代审美教育的思考[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5].论当代审美的数字化平台意义——启蒙审美的解中心化[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16].传统中国画色彩在当代审美中的体现和审美趋向分析[J]. 明日风尚 2017(22)
- [17].当代审美现实下的大学生服饰审美潮流探缘[J]. 名家名作 2017(06)
- [18].反叛与超越:王小波散文的当代审美价值[J]. 巢湖学院学报 2012(04)
- [19].对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分析[J]. 北方文学 2018(06)
- [20].在承继中拓新:当代审美教育的新探索[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6)
- [21].诗意居住的可能性[J]. 艺术与设计 2017(10)
- [22].浅谈壮族舞蹈从文化传统到当代审美的研究[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12)
- [23].当代审美精神的失落及其复归策略思考[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4].美学的探索:在传统、现代性与后现代之间(节选)[J]. 美与时代 2008(03)
- [25].SCENOGRAFICA墙砖系列:以当代审美诠释巴洛克[J]. 现代装饰 2019(08)
- [26].2020/2021趋势(一) 童装设计说[J]. 风采童装 2019(04)
- [27].当代审美的消费幻象[J]. 社会科学战线 2014(10)
- [28].品味的工业化与当代审美共同体建构——以奥利维耶·阿苏利《审美资本主义》为中心的思考[J]. 文艺评论 2015(09)
- [29].论当代审美意识变迁对近现代设计的影响[J]. 美与时代(上) 2013(04)
- [30].审美教育的本质与审美文化的内涵——评《当代审美教育与审美文化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