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线虫属论文-武扬

剑线虫属论文-武扬

导读:本文包含了剑线虫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剑线虫属(Xiphinema),rDNA,美洲剑线虫组(X.,americanum,group),标明剑线虫(X.,insigne)

剑线虫属论文文献综述

武扬[1](2007)在《中国剑线虫属主要种群的形态学与分子分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剑线虫属(Xiphinema Cobb,1913)是一类重要的植物外寄生线虫,可寄生于植物根部,影响根系长势,甚至造成根部肿大或坏死等症状。属内的许多种(群体)还是一些植物病毒的传播介体,对许多经济作物如花卉、果树等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均将此类线虫列为检疫对象。剑线虫属内许多种群的形态特征极为相似,有关的分类地位也存在争议和分歧。本研究在对我国14省市植物根围线虫样品调查的基础上,报道了我国剑线虫属主要种群的形态学和rDNA分子特征,主要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国内北京、山东、山西、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四川、重庆、浙江、福建、云南、海南和广东等14省市植物根围1599份土壤样品的分离和鉴定发现:19.9%的样品中有剑线虫属的群体;总计在192份样品中发现美洲剑线虫组(X.amerzcanum group)内群体,在63份样品中发现标明剑线虫(X. insigne)群体,在41份样品中发现湖南剑线虫(X.hunaniense)群体,分别占检测到剑线虫群体总数的58%、19%和12%,表明美洲剑线虫组内群体、标明剑线虫和湖南剑线虫等是我国剑线虫属的优势种群,本研究中发现的剑线虫种群生活史中均有4个幼虫龄期。2.通过形态学和rDNA相关序列(rDNA ITS区序列和28S RNA基因D2D3扩增区段序列)比较,发现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美洲剑线虫组内群体主要可归类为二个种:X.brevicollum,X. incognitum和X.oxycaudatum;研究表明X.brevicollum中国种内群体形态特征与X.diffusum Lamberti et Bleve-Zacheo,1979原始记录形态特征重迭,rDNA ITS区序列与登陆在NCBI的X.diffusum相应序列(AY580057)相似度达98.9%,此项研究结果支持Luc等(1998)将X.diffusum作为X.brevicollum同物异名的观点;从形态学特征(特别是唇区结构和尾部形态)与rDNA分子特征两方面肯定了X.incognitum为一有效种;描述了两个X.oxycaudatum群体,研究发现:除rDNA相关序列与组内其它种存在较大差异外,X.oxycaudatum的唇区结构(与身体连接处缢缩明显)、尾尖形态(尾尖尖锐)和c’值(大于1.2)等特征均明显不同于美洲剑线虫组内其它一些常见种;建立了针对我国美洲剑线虫组主要群体的PCR-RFLP鉴定技术。3.通过对采自海南、山东、四川、浙江四省区的标明剑线虫代表性群体的形态测量值比较,明确了标明剑线虫在雌虫齿针长、尾长、V值等主要形态测量值在种内群体间甚至群体内存在较大的变异,并在一定范围内出现重迭,但相互之间没有相关性,从而否认了将标明剑线虫分为二型(印度型和标明型)的说法。在杭州的一个标明剑线虫群体中发现了所有的四个幼虫龄期标本,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测量,其中有关该线虫的一龄幼虫为国内首次报道;对上述群体rDNA ITS区序列和28S RNA基因D2D3扩增区段序列酶切和测序比较结果显示两段序列在标明剑线虫种内群体间具一定保守性;首次报道了标明剑线虫在中国海南省的分布。4.国际上首次报道了湖南剑线虫28S RNA基因D2D3区序列和一龄幼虫信息;通过形态学和28S RNA基因D2D3区序列比对支持湖南剑线虫(X.hunaniense)为一有效种的观点;描述了一形态较特殊的湖南剑线虫群体,报道了湖南剑线虫种内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形态学和分子变异情况。5.报道了寄生于甘蔗根部的移去剑线虫群体形态和分子序列信息;发现中国已知的移去剑线虫(X.elongatum)群体均属于长尾短口针组;首次报道了移去剑线虫在中国海南省的分布。6.从形态学和分子特征等方面记述了剑线虫属两个新种。新种1模式生境为辽宁沈阳未知乔木根围,在Loof与Luc(1990)的形态学多歧检索表中的代码为A4-B4-C4-D(4)5-E3-F3(4)-G(2)3-H2-I3-J3-K?-L1。新种1的rDNA分子序列特征与X.bakeri较为接近,但主要形态测量值(体长和V值)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多歧检索表中相应代码均不同(新种为E3-F3(4),X.bakeri为E12-F4);新种2采自杭州南高峰,代码为A1-B4-C2-D3-E1-F2-G2-H2-I3-J2-K?-L1,其形态特征与X.chambersi最为接近,但rDNA-ITS1区序列与X.chambersi相应序列(AF511428)差225个碱基,序列相似度(Identitypercent)仅为85.7%;对从福建厦门采集到的巴西剑线虫进行了形态描述。7.基于rDNA ITS区和28S RNA基因D2D3扩增区序列的特征构建了来自中国的主要剑线虫种群及近似种的系统发育树。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构建剑线虫属内主要种群的形态学与分子分类、鉴定的标准化系统。对我国剑线虫分类与鉴定研究工作亦有直接的借鉴与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7-05-01)

罗素兰,长孙东亭,贺普超[2](2003)在《中国4省(区)葡萄根际剑线虫属和针线虫属种类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中国广西、陕西、山东、宁夏4省(区)36个葡萄品种的230份葡萄根际土样中鉴定出4种剑线虫和1种针线虫,分别为Xiphinema americanum,X.insigne,X.hunaniese,X.elongatum和Paratylenchus audriellus. ,其中X.elongatum为葡萄上的新记录种;P.audriellus在中国属首次记录,葡萄为其新寄主植物。(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03年04期)

剑线虫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中国广西、陕西、山东、宁夏4省(区)36个葡萄品种的230份葡萄根际土样中鉴定出4种剑线虫和1种针线虫,分别为Xiphinema americanum,X.insigne,X.hunaniese,X.elongatum和Paratylenchus audriellus. ,其中X.elongatum为葡萄上的新记录种;P.audriellus在中国属首次记录,葡萄为其新寄主植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剑线虫属论文参考文献

[1].武扬.中国剑线虫属主要种群的形态学与分子分类研究[D].浙江大学.2007

[2].罗素兰,长孙东亭,贺普超.中国4省(区)葡萄根际剑线虫属和针线虫属种类的鉴定[J].植物保护.2003

标签:;  ;  ;  ;  ;  ;  ;  

剑线虫属论文-武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