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径流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路,路面径流,水污染,控制技术
径流水论文文献综述
张巨鸣[1](2019)在《探析公路路面径流水污染与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述路面径流水污染的来源、类型以及污染成因,针对不同污染物的治理重点,分别介绍了路面清扫、植被种植、湿地建设、生物塘使用等控制技术,希望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1期)
王艳波[2](2019)在《高速公路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湛高速公路新阳段跨越Ⅱ类水体桥梁需设置桥梁径流水收集系统为工程背景,通过桥面径流排水设计、污染液收集池设计及应急处理监控报警系统,保证桥面上运输车辆发生事故时,污染液不会直接排入当地水系,可以有效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本文来源于《山西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于志晶[3](2019)在《组合式滤池处理受污染地表径流水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导致原本的透水下垫面被硬化路面取代,大量路面污染物随雨水径流进入自然水体,严重威胁城市水生生态环境。同时,在部分老城区,由于合流制排水系统截留倍数有限,产生合流制溢流,生活污水使雨水水质发生变化,加重城市水体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滤池是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常用设施。我国的城市海绵设施改造过程中,生物滞留池应用较多,然而单一设施对污染较重的雨水的净化能力有限,对氮、磷去除效果不稳定,同时除菌效果不明。因此,本文考察了以改性沸石填料为滤层的沸石滤池与生物滞留池串联,通过两者组合形成组合式滤池,以提高滤池设施对雨水径流、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水及道路融雪的去除效果。首先制备沸石滤池的改性填料——载铜沸石,测定了其表面特性和静态条件下的代表性污染物去除效果,并与细沙和天然沸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其中载铜沸石的污染物去除能力最强,载铜沸石大肠杆菌去除率最高(88%),对总磷、化学需氧量、氨氮、吸附量最高,因此,故载铜沸石可以作为沸石滤池的改性填料。采用填充柱实验考察沸石滤池的填料填充方式及填充比例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天然沸石与载铜沸石混合填充的沸石滤池对大肠杆菌、化学需氧量、氨氮去除率优于分层填充型,除磷效果两者相差不大;在滤速为0.06 m/h,进水污染物浓度模拟生物滞留池出水污染物浓度的实验条件下,1:1混合填充时效果最优。沸石滤池去除污染物效果随着滤速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化学需氧量的容积负荷下降最快,因此,该滤池设计时服务面积应以化学需氧量为限制条件。将1:1混合填充的沸石滤池与栽种有鸢尾、以沙壤土为换土层的生物滞留池串联,形成组合式滤池;考察不同降雨强度的受污染雨水和融雪的处理效果。结果显示:组合式滤池能够很好的处理受污染雨水和融雪,在滤速为0.10 m/h时,受污染雨水和融雪可以达到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在组合滤池中,总悬浮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去除主要在生物滞留池中进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比例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从61.87%到68.60%;总磷主要在改性填料沸石滤池中去除,去除率最高为92.86%;大肠杆菌的总去除率稳定在98%;生物滞留池对于铅离子、锌离子、铜离子、镉离子的去除率都在99%以上。(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晓光,狄婕[4](2019)在《感受“吉东项目”的绿色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拟建4处东北虎豹迁徙廊道,尽量不采用爆破破坏原有山体,坡面建设采取绿色施工方式,生产车间采用节能降噪设计,工区排水进行循环再利用,桥面径流水集中回收……5月,国道丹阿(丹东至阿勒泰)公路吉黑省界至东宁段的丛山峻岭间,改扩建工程的建设者们正在“勾(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9-05-08)
闫崇宇,曾辰,史晓楠,王冠星,张凡[5](2018)在《慕士塔格山卡尔塔马克冰川补给径流与非冰川补给径流水化学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7~8月对慕士塔格山卡尔塔马克冰川补给径流与非冰川补给径流进行了采样分析,通过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Piper图、Gibbs图、正演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冰川补给径流和非冰川补给径流的水化学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冰川补给径流和非冰川补给径流两种水体均呈碱性,水化学类型皆为Ca~(2+)-SO_4~(2-)-HCO_3~-,但冰川补给径流和非冰川补给径流的pH值、EC和TDS均存在显着差异(p <0. 05),主要离子浓度间均存在极显着差异(p <0. 01)。冰川补给径流中所有离子具有同源性,而非冰川补给径流NO_3~-显示出与其它离子来源不同。正演模型结果显示,大气输入、硅酸盐风化、碳酸盐风化和蒸发岩溶解对冰川补给径流和非冰川补给径流中离子浓度的贡献率分别为10. 47%、0. 55%、65. 61%、23. 37%和1. 52%、19. 57%、60. 37%、18. 54%。在冰川补给径流中,碳酸盐风化对径流中离子浓度的贡献占主导地位,蒸发岩溶解占次要地位;在非冰川补给径流中,碳酸盐风化亦占主要支配地位,而硅酸盐风化占次要地位。两者差异的原因是硅酸盐风化相比蒸发岩溶解更难进行,冰川补给径流中水岩相互作用时间较短,故硅酸盐风化贡献率较低;而非冰川补给径流经过更充分的水岩相互作用,故硅酸盐风化贡献率较高。其成果可为西部地区水资源管理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8年06期)
高国庆,张胜利,梁翠萍,于金鑫,潘泰臣[6](2018)在《1997-2016年秦岭南坡水源涵养林区河床径流水化学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秦岭南坡中山地带火地塘林区,选择有代表性的火地沟和板桥沟流域,以及火地沟流域的2个支沟集水区,对1997-2016年流域和支沟河床径流水pH值及化学成分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16年径流pH值呈降低趋势,1999-2016年径流Na+浓度呈增大趋势,除2005-2009年外,1997-2016年径流Ca~(2+)和Mg~(2+)浓度呈增大趋势;1997-2016年径流SO_4~(2-)和PO_4~(3-)浓度呈增大趋势,NO_3~-和K+浓度呈降低趋势,NH_4~+浓度较低,无明显变化趋势。探讨结果的影响因素表明:径流pH值降低和SO_4~(2-)浓度增大,主要是秦岭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输入引起的,径流NO_3~-和K+浓度降低与秦岭南坡年降雨量增大、年蒸散量降低以及森林植被逐渐恢复有关,径流PO_4~(3-)浓度增大与大气降雨PO_4~(3-)浓度增大以及秦岭南坡年降雨量增大有关,径流Na+、Ca~(2+)和Mg~(2+)浓度增大与雨水和径流pH值降低有关。1997-2016年秦岭南坡水源涵养林区河床径流水pH值以及各离子浓度变化较小,不会对秦岭南坡水源地和丹江口水库水质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罗凯[7](2018)在《公路路面径流水污染与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公路路面径流水污染控制是公路运营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径流水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对于当地水资源质量的改善、公路的平稳运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公路路面径流水污染的污染来源、污染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例,对公路路面径流水污染的控制技术展开讨论,希望对业内具有一定参考作用。(本文来源于《交通世界》期刊2018年22期)
邢行,陈晓燕,韩珍,黄永超,李彦海[8](2018)在《饱和与非饱和黄绵土细沟径流水动力学特征及侵蚀阻力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地表水文状况显着影响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土壤饱和状态作为一种特殊的近地表水文状况,其细沟侵蚀特征较之非饱和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以黄绵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限定性细沟模拟冲刷,对比研究了饱和与非饱和状态下黄绵土的水动力特征和侵蚀阻力。结果表明:饱和黄绵土径流流速与坡度、流量之间符合良好的幂函数关系,坡度对流速的影响更甚;饱和黄绵土径流流速约为非饱和黄绵土的1.17倍,其坡面摩擦阻力仅为非饱和黄绵土的70.3%;同种工况下,非饱和黄绵土的径流含沙量和细沟径流动能明显偏低,随着径流动能增大,2种土的径流含沙量均呈现对数型增长,径流含沙量峰值稳定在400,280kg/m~3内;饱和与非饱和黄绵土的细沟可蚀性参数分别为0.088,0.057kg/(m~2·s),相应的土壤临界剪切力分别为0.773,1.561Pa,表明饱和黄绵土更易剥蚀、流失。(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利杰,曾辰,王冠星,史晓楠,张凡[9](2017)在《西藏山南地区沉错湖泊与径流水化学特征及主控因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枪勇冰川径流-卡鲁雄曲(河)-沉错(湖)为研究区域,开展高原湖泊及其补给河流与冰川径流的水化学特征研究,并探讨影响主离子组成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夏季湖水主要离子呈均匀混合状态,pH值、电导率、TDS及优势阴阳离子在整个湖泊空间上变化不显着;总体上,从上游冰川融水径流、河水至下游湖泊,离子浓度呈现上升趋势;融水径流及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表现为SO_4~(2-)-Ca~(2+)-Mg~(2+)类型;沉错湖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受蒸发结晶作用控制,表现为SO_4~(2-)-Na~+-Ca~(2+)类型,在蒸发作用下Ca~(2+)逐渐沉淀析出,Na~+浓度不断升高而成为绝对优势阳离子。(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7年04期)
吕威,武新英,李法虎[10](2016)在《径流量和坡度对复合坡薄层径流水力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复合坡面径流运动过程及其水力学特性,通过实验室土槽模拟试验,测试了7个径流量(10,15,20,25,30,35,40L/(min·m))和25个坡度(5°~25°)组合(5个直面坡、10个凸型坡和10个凹型坡)条件下的径流流速,计算了径流深度、雷诺数和弗劳德数。结果显示,直面坡径流流速随流程增加而增大并趋于稳定,且随流量或坡度增大而增大。凸型坡下坡面的径流流速大于上坡面,而凹型坡下坡面的径流流速小于上坡面。径流深度的变化规律与流速相反。径流雷诺数沿流程为一常数,而径流弗劳德数则随之增大。径流雷诺数和弗劳德数随径流量增加而显着增大。坡度对雷诺数影响较小而对弗劳德数影响显着。试验条件下,径流雷诺数介于200~800之间,弗劳德数小于2.5。当径流量小于25L/(min·m)时坡面径流属于层流状态,反之为紊流。凸型坡上坡面的径流为缓流而下坡面为急流,凹型坡径流大多数情况下属于急流状态。(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径流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云湛高速公路新阳段跨越Ⅱ类水体桥梁需设置桥梁径流水收集系统为工程背景,通过桥面径流排水设计、污染液收集池设计及应急处理监控报警系统,保证桥面上运输车辆发生事故时,污染液不会直接排入当地水系,可以有效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径流水论文参考文献
[1].张巨鸣.探析公路路面径流水污染与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9
[2].王艳波.高速公路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设计[J].山西交通科技.2019
[3].于志晶.组合式滤池处理受污染地表径流水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4].陈晓光,狄婕.感受“吉东项目”的绿色理念[N].黑龙江日报.2019
[5].闫崇宇,曾辰,史晓楠,王冠星,张凡.慕士塔格山卡尔塔马克冰川补给径流与非冰川补给径流水化学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8
[6].高国庆,张胜利,梁翠萍,于金鑫,潘泰臣.1997-2016年秦岭南坡水源涵养林区河床径流水化学变化特征[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8
[7].罗凯.公路路面径流水污染与控制技术[J].交通世界.2018
[8].邢行,陈晓燕,韩珍,黄永超,李彦海.饱和与非饱和黄绵土细沟径流水动力学特征及侵蚀阻力对比[J].水土保持学报.2018
[9].王利杰,曾辰,王冠星,史晓楠,张凡.西藏山南地区沉错湖泊与径流水化学特征及主控因素初探[J].干旱区地理.2017
[10].吕威,武新英,李法虎.径流量和坡度对复合坡薄层径流水力学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