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症生活方式及发病危险因素研究分析

肠易激综合症生活方式及发病危险因素研究分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河北廊坊065000)

【摘要】目的:分析肠易激综合症(IBS)生活方式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35例IBS、3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病例组、对照组。收集并对比两组刺激饮食、情绪(焦虑和抑郁)、吸烟、饮酒、睡眠障碍、体育活动、咖啡偏好等生活方式对IBS的影响。结果:⑴病例组刺激饮食率、焦虑率、抑郁率、饮酒率分别为54.29%、42.86%、37.14%、17.14%,高于对照组的20.00%、17.14%、8.57%、2.86%(P<0.05)。⑵病例组睡眠障碍率、吸烟率、规律体育锻炼率、咖啡偏好率分别为22.86%、11.43%、34.29%、25.71%,与对照组20.00%、8.57%、31.43%、22.8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饮食、焦虑抑郁、嗜酒是肠易激综合症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症;刺激饮食;焦虑;抑郁;嗜酒

【中图分类号】R57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1-0317-0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多发于青中年女性,发病率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大在近年有增无减,尽管患者无器质性病变,但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异常可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截止目前,IBS发病机制尚不是十分明了,其治疗也局限在对症处理阶段,预防的临床价值正逐步得到重视。本研究从生活方式等方面筛选IBS危险因素,为开展针对性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IBS患者35例,设为病例组;同期于体检中心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8例,女27例;年龄(21~49)岁,平均(35.63±5.21)岁;身体质量指数(17.89~27.87)Kg/m2,平均(23.55±3.47)Kg/m2。对照组中,男8例,女27例;年龄(20~50)岁,平均(35.71±5.39)岁;身体质量指数(17.55~27.91)Kg/m2,平均(23.61±3.68)Kg/m2。

1.2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病例组诊断参照胃肠病罗马Ⅲ中IBS且经肠镜排查后进一步确诊,对照组为健康者;(2)年龄18岁以上,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肠道器质性病变、既往腹部手术史、孕妇、哺乳期妇女或合并神经/精神类疾病者;(2)近1月行抗抑郁、焦虑治疗或单亲、丧偶、药物滥用史者;(3)无法按照性别相同,年龄(±3岁)、身体质量指数(±2.0Kg/m2)相近进行1:1配对者。

1.3研究方法

收集并对比两组刺激饮食、情绪、吸烟、饮酒、睡眠、体育活动、咖啡等情况,指标说明:(1)刺激饮食:喜食辛辣、冰冷食物或每周辛辣、冰冷饮食≥3天者。(2)情绪包括焦虑、抑郁评定,分别参照SDS、SAS量表。(3)吸烟指数≥400者为有吸烟。(4)每周至少饮酒3次,每次≥100g(折合为白酒),每年持续时间>6个月者为有饮酒。(5)每周失眠≥3次为睡眠障碍。(6)每周体育锻炼>2次以上,每次不低于半小时者为规律体育锻炼。(7)每周饮咖啡≥3天者,每天至少1包者为咖啡偏好。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经SPSS20.0完成,睡眠障碍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刺激饮食率、焦虑率、抑郁率、饮酒率:病例组高于对照组(P<0.05);睡眠障碍率、吸烟率、规律体育锻炼率、咖啡偏好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两组饮食、情绪、睡眠对比情况

3.讨论

IBS起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影响因素众多。本研究发现刺激饮食、焦虑抑郁、嗜酒是IBS危险因素,其影响机制可能为[1]:(1)5-羟色胺作为脑肠肽与胃肠道功能密切相关,冰冷食物可促进5-羟色胺分泌,后者作用于肠神经系统、促进P物质释放,增加胃肠神经的敏感性,迷走神经、胃-结肠反射兴奋可导致腹泻、肠鸣音亢进、腹痛等异常;(2)唑脲类辣椒素受TRPV1在胃肠道感觉纤维上广泛分布,经常辛辣饮食可上调其表达,导致内脏、胃肠动力异常高敏;(3)辛辣、冰冷等刺激性食物不利于消化,导致食物残渣大量聚集,激发绒毛上皮细胞转运功能障碍、肠液渗透压增高,诱发腹痛、腹泻。(4)乙醇具有亲脂性,可直接侵蚀胃肠粘膜,导致氧自由基过多、钙超载,破坏粘液层,导致上皮变性坏死。长期饮酒不仅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血管通透性、减少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合成,减弱胃黏膜防御力和清除力,还能增加内脏神经的敏感性。(5)焦虑、抑郁患者情绪低落,P物质、神经降压素、血管活性肽等脑肠肽明显增多,后者通过作用于肠神经系统,调节神经敏感性、肛管静息压力,形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或脑-肠轴双向调节学说。故而临床中需加以重视,受限于人物力,本研究存在样本小、数据分析不彻底、客观性不强等不足,故而结论仍有待同行们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刘畅.肠易激综合症生活方式及发病危险因素研究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7.

标签:;  ;  ;  

肠易激综合症生活方式及发病危险因素研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