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之一,全球一半的人以稻米为食。抽穗期是水稻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决定了品种的地区和季节适应性,对抽穗期QTLs进行定位并研究其遗传效应在水稻育种中是至关重要的。抽穗期的性状表现连续变异,受多个QTLs控制。目前,近等基因系群体被认为是理想的QTLs鉴定、定位以及克隆的工具。本实验利用以籼稻Ⅱ-32B为轮回亲本,粳稻Azucena为供体亲本构建的近等基因系材料,对第3号染色体上的一个控制抽穗期的QTL进行定位研究。1.近等基因系构建过程中,通过性状调查发现在BC4F2群体中出现抽穗期分离。早抽穗51株,迟抽穗为138株,符合孟德尔分离比1:3(χ2=0.4744<χ20.05=3.841)。2.通过隐性单株检测,我们将qHd3-1初步定位在RM3443和RM3894之间0.66Mb的范围内,与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92cM和0.96cM。3.将BC4F2进行单株检测并播种杂合单株得到BC4F3,共69个株系,得到扩大群体,用来进行精细定位。通过加密后的STS分子标记对1150个隐性单株进行检测,最终将qHd3-1定位在标记GS3-47和G3-52之间,与两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3cM和0.087cM。标记GS3-47和G3-52位于同一个BAC克隆上,在网站http://www.gramene.org上,根据两标记序列查到二者之间的物理距离为61.8Kb。将qHd3-1限定在这一区域内。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符号说明第一章 前言1.1 作物数量性状研究1.2 遗传标记的发展过程1.2.2 细胞学标记1.2.3 生物化学标记1.2.4 DNA分子标记1.2.4.1 基于分子杂交技术的分子标记技术1.2.4.2 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技术1.2.4.3 基于限制性酶切和PCR技术的分子标记技术1.2.4.4 基于DNA芯片技术的分子标记技术1.3 遗传作图群体1.3.1 初级作图群体1.3.1.1 临时性分离群体1.3.1.2 永久性分离群体1.3.2 高级作图群体1.3.2.1 近等基因系的构建方法1.3.2.1.1 多次回交转育1.3.2.1.2 从突变体中分离1.3.2.1.3 从杂交高世代群体材料中分离1.3.2.2 水稻近等基因系的应用1.3.2.3 近等基因系在作物研究中的进展1.4 QTL定位的原理与常用方法1.4.1 单标记分析法1.4.2 区间作图法1.4.3 复合区间作图法1.4.4 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1.5 水稻生育期QTL研究进展1.5.1 水稻生育期的生理研究1.5.2 影响抽穗期的因素1.5.3 水稻生育期QTL研究进展1.5.3.1 抽穗期QTL定位的研究1.5.3.2 抽穗期QTL克隆的研究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 水稻抽穗期QTLqHd3-1的精细定位2.1 实验材料与方法2.1.1 实验材料2.1.2 实验试剂与仪器2.1.2.1 实验试剂2.1.2.2 实验设备2.1.3 实验方法2.1.3.1 实验材料2.1.3.2 田间试验和性状考察2.1.4 标记分析、图谱构建及QTL定位2.1.4.1 CTAB法提取DNA2.1.4.2 STS标记的发展2.1.4.3 PCR反应及电泳分析2.1.5 实验数据的遗传分析2.1.6 QTL的命名2.2 结果与分析2.2.1 表性特征与相关分析2.2.2 抽穗期基因qHd3-1的遗传分析2.2.3 抽穗期基因qHd3-1的初步定位2.2.4 抽穗期基因qHd3-1的精细定位2.2.5 覆盖qHd3-1物理图谱的构建第三章 讨论3.1 水稻抽穗期的定位研究3.2 抽穗期的遗传研究在发育生物学的意义3.3 与前人成果的比较参考文献附录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水稻论文; 抽穗期论文; 分子标记论文; 近等基因系论文;
利用近等基因系精细定位一个水稻抽穗期QTL-qHd3-1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