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从2004年5月到2004年11月,以荥经县川黄柏种植基地和科技示范园为主要观测点,对川黄柏锈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川黄柏叶锈病病原的鉴定和转主寄主的调查、研究表明,夏孢子表面有一个壳状结构,明显分为了“腹背”两面,夏孢子的正面是呈塔状的大刺,其大刺的长度为1.8~3.0μm;背面是小刺,小刺的长度是0.3~0.7μm。冬孢子堆呈橘红色,较小,冬孢子呈柱形。按照冬孢子定属名,寄主定种名的一般原则,称为川黄柏鞘锈菌(Closporium phellodendri Kom)。在荥经调查川黄柏转主寄主的过程中,未发现转主寄主。 2、黄柏叶锈病发生发展规律显示,龙风安基地川黄柏林5月初期开始,就有严重的叶蝉危害,黄柏6月中旬开始发病,且集中发生在几棵树势衰弱的小树上,以这几棵树为发病中心,夏孢子反复侵染,到8月下旬达到病害发生的高峰期。示范园区比基地晚近2个月才开始发病,发病高峰在8月下旬左右。到10月初,有冬孢子堆出现。锈病发生后期,白霉病和轮纹病等发病。调查发现,病害发生程度与林龄、海拔密切相关。1a生的发病明显重于3a生;海拔越高,病情越轻。树冠不同方位病叶率相差不大,树冠上部叶片发病轻于下部。 3、不同病情指数川黄柏POD、PPO活性测定表明:龙风安和示范园3a生和1a生的PPO、POD活性并没有显著的差别,说明不同地点酶活性差别不大。在同一地点,3a生和1a生川黄柏的酶活有显著差别。随着病情指数的升高,酶活性也缓缓上升。健株酶活性比较为:(龙风安3a生)=(示范园3a生)>(龙风安1a生)=(示范园1a生) 4、川黄柏锈菌侵染过程的超微结构和寄主的反应的研究显示:锈菌在寄主细胞间产生孢间菌丝,并不断扩展,产生吸器母细胞和吸器侵染寄主细胞。受侵染寄主细胞叶绿体片层模糊,有的叶绿体肿胀,变形,出现空泡。最终叶绿体消解,细胞解体。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黔产川黄柏果实中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6(04)
- [2].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川黄柏挥发性成分及其GC-MS分析[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9(02)
- [3].川黄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西北药学杂志 2018(05)
- [4].不同产地川黄柏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01)
- [5].川黄柏与关黄柏中脂肪酸成分的组成及差异[J]. 贵州农业科学 2015(08)
- [6].川黄柏、关黄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2(10)
- [7].川黄柏微繁殖技术[J]. 江苏农业学报 2009(05)
- [8].层次分析法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川黄柏炒炭工艺[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4)
- [9].川黄柏抗炎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 2015(01)
- [10].川黄柏的抗肿瘤化学成分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11].川黄柏中微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 2008(01)
- [12].川黄柏抗炎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J]. 中国处方药 2016(02)
- [13].不同方法对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比较[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0(01)
- [14].川黄柏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材 2009(02)
- [15].川黄柏醇提物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的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 2015(03)
- [16].川黄柏中盐酸小檗碱提取新工艺的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5(34)
- [17].超声辅助川黄柏中黄柏碱的提取与含量测定的研究[J]. 化学工程师 2016(04)
- [18].川黄柏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19)
- [19].中国道地药材研究近况系列(10) 道地药材川黄柏的研究近况[J]. 光明中医 2020(06)
- [20].川黄柏中盐酸小檗碱HPLC测定优化及其抑菌活性评价[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0(02)
- [21].黔产川黄柏果实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5(02)
- [22].花椒和川黄柏精油对水稻纹枯病菌形态和细胞壁降解酶的影响[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8(02)
- [23].川黄柏果实中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08)
- [24].川黄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01)
- [25].川黄柏抗糖尿病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药材 2012(09)
- [26].川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J]. 江西中医药 2009(01)
- [27].中药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药敏试验[J]. 宜春学院学报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