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构造地质遗迹特征及其科学价值

内蒙古构造地质遗迹特征及其科学价值

论文摘要

内蒙古地跨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具有漫长的演化历史。亿万年来独特的自然历史过程赋予了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地质遗迹类型齐全、景观优美,为开展地质遗迹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构造地质遗迹是地质遗迹中多样性最为丰富的一类,并且也是决定相关地质遗迹赋存条件和多样性的重要因素,是反映地球演化历史的杰出典范,具有很高的科研、科普价值和景观观赏价值。本文以构造地质遗迹为切入点,通过对构造地质、构造多样性的学习和归纳,对构造地质遗迹进行了分类。根据反映整体构造背景、成因类型、简明扼要、相互独立、灵活多变等原则,将构造类地质遗迹划分出6个Ⅰ级类,即全球性构造、区域性构造、大型构造、中型构造、小型构造和显微构造等;17个Ⅱ级类,和58个Ⅲ级类,还有若干具体类型或构造标志。通过总结前人资料,对内蒙古的地质演化历史、基本地质构造特征做了全面总结,并整理出一定数量的构造地质遗迹,根据已建立的分类系统做了构造地质遗迹类型的划分,指出西拉木伦深大断裂、大兴安岭构造带、阴山构造带、贺兰山构造带等具有代表性的构造地质遗迹的地质特征和科学价值。由于目前内蒙古地区的各个地质公园对尚没有建立与构造地质遗迹相关的园区或保护区,也缺少对构造地质遗迹相关景点的设立,对于构造类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亟待开展。对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构造地质遗迹,要到所在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对各种尺度和成因的构造遗迹点做好记录,以便做出相关价值的评价;划分出保护区,对重要的构造遗迹出露点执行切实有效的保护,以满足未来科研工作的需要;对于兼具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构造类地质遗迹可以进行合理的开发,满足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的需要。本文对构造地质遗迹进行分类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这为认识地质多样性的本质、区域地质遗迹的特点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这一分类系统的建立为其他类型的地质遗迹的再认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对未来的地质遗迹保护研究和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 1.1.3 项目依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3Gs 概念
  • 1.2.2 地质遗迹分类
  • 1.2.3 构造地质遗迹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的
  •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4 已完成工作量
  • 2 内蒙古地学背景
  • 2.1 内蒙古自然属性
  • 2.1.1 内蒙古地理属性
  • 2.1.2 地貌特征
  • 2.1.3 气候特征
  • 2.1.4 水文特征
  • 2.1.5 土壤与植被
  • 2.2 内蒙古地质构造背景概况
  • 2.2.1 内蒙古地质构造特征概况
  • 2.2.2 内蒙古地质构造单元划分
  • 2.2.3 内蒙古地区板块构造发展历史
  • 2.2.4 内蒙古地质演化历史
  • 2.3 内蒙古遗迹保护工作研究程度与现状分析
  • 3 地质构造的多样性
  • 3.1 地质作用的自然驱动力
  • 3.1.1 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质作用类型
  • 3.1.2 大地构造与地质作用驱动力
  • 3.2 地质构造解析方法
  • 3.3 地质构造多样性及其意义
  • 3.3.1 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
  • 3.3.2 地质构造与其他类型地质遗迹的相关性
  • 4 构造地质遗迹的分类和选择
  • 4.1 分类的意义
  • 4.2 分类的原则
  • 4.3 构造地质遗迹分类方案
  • 4.4 构造地质遗迹的选择标准
  • 5 内蒙古构造地质遗迹特征分析
  • 5.1 内蒙古构造地质遗迹总体特征
  • 5.2 全球性-区域性构造地质遗迹的重要代表
  • 5.2.1 西拉木伦深大断裂
  • 5.2.2 大兴安岭构造带
  • 5.2.3 阴山构造带
  • 5.2.4 贺兰山构造带
  • 5.3 内蒙古构造地质遗迹分类
  • 5.4 内蒙古构造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建议
  • 6 总结
  • 6.1 结论
  • 6.2 后期计划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究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J]. 中国金属通报 2020(02)
    • [2].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探析[J]. 科学中国人 2016(33)
    • [3].提高《构造地质综合实习》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以资勘专业构造地质综合实习为例[J]. 科技资讯 2016(25)
    • [4].浅谈构造地质实验课程中的启发式教学[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10)
    • [5].改革构造地质野外实习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J]. 石油教育 2010(06)
    • [6].《构造地质》课赛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现代交际 2019(08)
    • [7].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探讨[J]. 冶金与材料 2017(06)
    • [8].浅析工程地质与构造地质的关系[J]. 世界有色金属 2016(19)
    • [9].油气田开发中构造地质成因分析进展[J]. 高校地质学报 2019(03)
    • [10].第四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J]. 地质学刊 2011(02)
    • [11].第二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构造地质论坛)第三号通知[J]. 中国煤炭地质 2009(02)
    • [12].东喜马拉雅构造结东、西边界断裂对比及其构造演化过程[J]. 地球科学 2018(04)
    • [13].构造地质野外实践的教学改革与体会[J]. 中国培训 2016(10)
    • [14].构造地质学教学中空间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培养[J]. 中国地质教育 2015(03)
    • [15].上海地区浅部地应力测量及其构造地质意义分析[J]. 地质力学学报 2020(04)
    • [16].“第三届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构造论坛)”成功召开[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0(02)
    • [17].中南阿拉斯加构造地质特征[J]. 黑龙江水利 2016(10)
    • [18].深度探讨太平洋构造地质特征与海山时空分布[J]. 科技创新导报 2010(25)
    • [19].构造动力成岩成矿和构造物理化学研究[J]. 地质力学学报 2019(05)
    • [20].构造地质学若干术语的涵义解析和使用探讨[J]. 地质通报 2017(Z1)
    • [21].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之间的关联性分析[J]. 城市地理 2015(08)
    • [22].含煤盆地转化为含煤-含气(油)盆地的构造地质环境[J]. 地球科学 2016(02)
    • [23].探究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J]. 世界有色金属 2016(15)
    • [24].全国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隆重召开[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02)
    • [25].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科技风 2016(01)
    • [26].“构造地质”课程群一体化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探索[J]. 新课程研究(中旬刊) 2018(01)
    • [27].论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J]. 黑龙江科学 2013(11)
    • [28].基岩区构造地质填图方法思考、实践、探索[J]. 地质通报 2018(Z1)
    • [29].论华南构造—成矿单元划分[J]. 上海国土资源 2018(04)
    • [30].构造地质学的未来发展方向——第五届全国构造地质与地球动力学学术研讨会简介[J].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03)

    标签:;  ;  ;  

    内蒙古构造地质遗迹特征及其科学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