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而且目前有关教师素质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认知劳动上,却很少对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所涉及的情绪劳动作深入、系统的分析。本研究将以此作为切入点,在国外学者构建的相关理论和测量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教育行业的实际情况,编制适于教师使用的情绪劳动问卷,并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四个城市873名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测查。结果显示:(1)教师情绪劳动问卷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情绪劳动知觉、表层行为、自然行为和深层行为,问卷结构得到较好的拟合,信效度较高;(2)教师情绪劳动总体得分较高。小学教师得分显著高于中学教师,随着从业年限的增加,情绪劳动的得分表现出上升的趋势;(3)正性情绪感受与情绪劳动呈显著的正相关,外倾性的教师倾向于付出情绪劳动,神经质、精神质促进表层行为的增加;(4)表层行为弱化了负性情绪感受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强化了情绪劳动对工作满意度的积极影响。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引言1.1 从心理学发展的历程看情绪研究的兴起1.2 从管理学发展的历程看情绪研究的兴起第二章 文献综述2.1 情绪劳动的概念和结构2.1.1 情绪劳动研究的雏形2.1.2 情绪劳动概念的提出2.1.3 情绪劳动的条件2.1.4 情绪劳动概念的发展和结构2.2 情绪劳动的作用机制2.2.1 资源保存模型2.2.2 情绪劳动的再定义自我管理模型2.3 情绪劳动的实证研究2.3.1 前因变量2.3.2 后果变量2.3.3 调节变量2.3.4 国内的研究2.3.5 台湾地区的研究2.4 教师情绪研究的现状第三章 研究的总体设计3.1 问题的提出3.2 研究意义3.2.1 理论意义3.2.2 实践意义3.3 研究内容和假设3.3.1 研究内容一和假设一3.3.2 研究内容二和假设二3.3.3 研究内容三和假设三3.3.4 研究内容四和假设四3.3.5 研究内容五和假设五3.3.6 研究内容六和假设六3.4 研究方法3.4.1 研究对象3.4.2 测量工具3.4.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3.5 研究的总体技术路线第四章 教师情绪劳动结构维度研究4.1 开放式问卷4.2 访谈4.3 项目分析4.4 探索性因素分析4.5 信度分析4.6 效度分析4.7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五章 情绪感受、人格特质对教师情绪劳动的相关研究5.1 正负情绪感受对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5.2 人格特质对教师情绪劳动的影响第六章 情绪劳动对情绪感受的交互作用探讨6.1 情绪状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受到情绪劳动的调节6.2 情绪状态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受到情绪劳动的调节第七章 社会支持对情绪劳动的交互作用探讨7.1 情绪劳动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7.2 情绪劳动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受到社会支持的调节第八章 教师情绪劳动在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8.1 教师情绪劳动总体概况8.2 教师情绪劳动在性别维度的差异8.3 教师情绪劳动在学历维度的差异8.4 教师情绪劳动在婚姻状况维度的差异8.5 教师情绪劳动在学校级别维度的差异8.6 教师情绪劳动在任教年级维度的差异8.7 教师情绪劳动在教龄段维度的差异第九章 讨论和结论9.1 讨论9.1.1 教师情绪劳动问卷的编制9.1.2 教师情绪感受、人格特质对情绪劳动的影响9.1.3 教师情绪劳动与情绪感受的交互作用9.1.4 社会支持与情绪劳动的交互作用9.1.5 教师情绪劳动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9.2 结论9.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9.3.1 从研究样本分析9.3.2 从研究变量分析9.3.3 从研究方法分析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附录1、 教师情绪劳动各维度及总分在不同学校级别、教龄段、任教年级维度上的平均值、标准差附录2、 开放式问卷附录3、 访谈提纲附录4、 教师情绪劳动初始问卷附录5、 教师情绪劳动正式问卷以及其他用到的问卷组合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教师论文; 情绪劳动论文; 情绪劳动知觉论文; 表层行为论文; 自然行为论文; 深层行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