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先秦儒家以孔孟荀爲代表,他們構成了元典儒學,其中蘊涵著中國文化的遺傳因素,意義相當重大。然孔孟之道多有發掘,不勝枚舉。荀子之學似乎重視不夠,稍有欠缺,筆者認爲值得深扣。從先秦至漢朝是荀學發展的重要時期,此時荀學一直處於上升階段,直至唐朝才發生轉折。學界有一種說法:認爲到了漢代始有人討論荀學。其實,早在荀子去世時就有人評論荀子及其思想了。時有“孫卿不及孔子”言論流行’荀子的弟子們反對這種說法’認爲是“不察其實,乃信其名”的結果。荀子的學說在秦代得到尊奉。秦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們更多的是在實踐中貫徹荀子的學說。漢以來,由於盛行“天人合一、天人交感”理論,荀子則倡“天人相分”,荀學在漢代可謂絕響。漢代荀學地位逐漸降低的原因:政治宣傳的需要;經學占統治地位。儘管如此,荀子在漢代學者思想中的地位仍是較高的。《史記》有《孟子荀卿列傳》,司馬遷首爲荀卿做傳,把荀子作爲儒家最重要的繼承人之一,並將孟荀二人合撰,可見時地位不相上下。文獻學家、經學家劉向校閱群書,對荀子著作進行整理,編定爲32篇,稱《孫卿新書》,並在《孫卿新書敘錄》中贊道:“如人君能用孫卿,庶幾乎王!”把荀子抬到了僅次於孔子的地位。所以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就把《荀子》都當作“七十子之弟子”之後的代表著作’對荀子思想也作了極高的評價。從先秦到漢,荀學之所以一直受到尊奉,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從政治上來講,荀學有功于時政。無論“霸王道雜之”的策略,抑或“君舟民水”的思想’統治者往往從荀學武庫中尋找理論根據。第二,從文化學術上來講,荀學“有功于諸經”。第三,從思想上來說’荀學“通達不迂”,博采諸家,兼收並蓄。隋唐時期,一個重要的學術变化,就是荀子學術地位的變化。荀子自漢代以來受到的重視和尊崇,中唐以來不斷下降,宋明時期甚至認爲荀子是儒學的異端。這一轉變過程反映了封建社會後期,主流思潮趨於修身和內斂,逐漸走向保守,荀子的地位隨之開始下降,落入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