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时政文献英语人称代词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时政文献英语人称代词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的人称代词的概念包括了以下分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及其相应的物主代词形式和反身代词形式。英语中人称代词是最常见、使用最频繁的词类之一,具有人际功能,并且对英语篇章的衔接和连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历史原因,英汉两种语言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上有很大差异,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使用英语时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母语影响,导致“中国英语”和英语源语中人称代词使用频率与分布的不同。本文采用基于可比语料与平行语料的研究方法,通过英-英,汉-英双向对比研究,客观总结英语译文和英语源语中人称代词使用频率和分布上的不同,并对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掘汉英翻译对“中国英语”特征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从而进一步总结汉英翻译普遍性特征(亦即本土化特征)。所选语料包括: 1)国家党政领导人重要讲话、党代会和人代会文件及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 2)外国官员重要讲话及政治文献英文。研究语料容量约200万字词,其中英文翻译语料及原英文可比语料字数约120多万词,中文原文约80万字。该论文旨在说明在政治文献这一文体中,人称代词在英语译文与英语原文中的使用是不同的,而汉英翻译的特征对中国英语的发展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英语的本土化特征必须得到重视。该研究既有利于深化翻译研究本身,又对中国英语教育及“中国英语”的发展有直接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Table of Contents
  • List of Tables
  • List of Figures
  • List of Abbreviation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Definition and Types of Personal Pronou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1.1.1 English personal pronouns
  • 1.1.2 Chinese personal pronouns
  • 1.2 The Goal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The Research Method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Study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Contrastive Studies on Chinese and English Personal Pronouns
  • 2.2 Corpus-based Approaches and Personal Pronouns Studies
  • 2.3 Relevant Theories and Concepts
  • 2.3.1 Interpersonal meaning of personal pronouns
  • 2.3.2 Accessibility theory and the third person pronouns and zero anaphora
  • 2.3.3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 and the reflexives
  • 2.3.4 Explicitation and the personal pronouns
  • Chapter Three STATISTICAL ANALYSIS
  • 3.1 Corpus Description
  • 3.2 Research Procedure
  • 3.3 Data Collection and Results
  • 3.3.1 The occurrence and frequency of personal pronouns in three sub-corpora
  • 3.3.2 Personal pronouns in translated English and native English
  • 3.3.3 Personal pronouns in original Chinese
  • 3.4 Summary
  • Chapter Four FINDINGS AND DISCUSSIONS
  • 4.1 The First Person Pronouns
  • 4.1.1 Comparison and findings
  • 4.1.2 Discussion about the findings
  • 4.2 The Second Person Pronouns
  • 4.2.1 Comparison and findings
  • 4.2.2 Discussion about the findings
  • 4.3 The Third Person Pronouns
  • 4.3.1 Comparison and the findings
  • 4.3.2 Discussion about the findings
  • 4.4 Reflexives
  • 4.4.1 Comparison and findings
  • 4.4.2 Discussion about the findings
  • 4.5 Summary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Appendix 3.1 The Statistics of Each Personal Pronoun
  • Reference
  • 相关论文文献

    • [1].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初探[J].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3)
    • [2].高职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建设研究[J]. 现代交际 2016(17)
    • [3].探析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7(06)
    • [4].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效率的措施[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09)
    • [5].高校英语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改革[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09)
    • [6].探讨课堂与网络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13)
    • [7].5G时代英语移动教学探讨[J]. 科技风 2019(36)
    • [8].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J]. 轻工科技 2019(12)
    • [9].高职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5)
    • [10].形成性评价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 科技视界 2019(34)
    • [11].关于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J].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12].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以轮机英语为例[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4)
    • [13].网络流行英语用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J]. 农家参谋 2019(23)
    • [14].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研究——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南方农机 2019(23)
    • [15].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课堂渗透思政教育的研究[J]. 福建茶叶 2019(10)
    • [16].大学英语课堂的思政教育渗透[J]. 福建茶叶 2019(09)
    • [17].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 福建茶叶 2019(10)
    • [18].商务英语在农产品对外贸易中的应用技巧[J]. 广东蚕业 2019(08)
    • [19].浅议档案袋评价在大学英语多元识读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 福建茶叶 2019(10)
    • [20].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英语“金课”构建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9(21)
    • [21].翻转课堂用于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路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24)
    • [22].基于中医术语规范化的中医英语教学探讨[J]. 陕西教育(高教) 2019(12)
    • [23].二语习得理论对儿童英语学习的启示[J]. 知识经济 2019(36)
    • [24].分层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智库时代 2019(52)
    • [25].指尖上的英语阅读[J]. 知识经济 2019(36)
    • [26].“中国英语”与“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7].独立院校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51)
    • [28].基于核心素养的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J]. 智库时代 2019(51)
    • [29].商务英语在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 营销界 2019(19)
    • [30].思政教育体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构建[J]. 知识经济 2019(36)

    标签:;  ;  ;  ;  

    基于语料库的时政文献英语人称代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