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开发对电池的比能量、寿命、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尖晶石LiNio.5Mn1.5O4具有高电压、高功率、低成本等优势,引起很多科研工作者的兴趣。目前,限制该材料应用的主要因素是其高压下氧化分解电解液严重,导致高倍率下循环稳定性不佳。本文以改善LiNio.5Mn1.5O4高倍率下循环性为目标,研究了LiNio.5Mn1.5O4高温固相合成中煅烧温度对容量和倍率性能的影响,然后分别通过F掺杂、Cr与F复合掺杂、Co与F复合掺杂对LiNio.5Mn1.5O4进行了改性研究,取得如下主要创新性成果:煅烧温度对LiNio.5Mn1.5O4放电容量和倍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800℃-900℃煅烧所制样品均具有较理想的尖晶石结构。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样品的晶粒不断长大,0.2C倍率下的放电初始容量呈下降趋势,800℃煅烧所制样品的容量最高,可达129.1mAh·g-1。然而,1C-5C高倍率循环时,900℃所制样品的容量较高,2C放电容量达100.8mAh·g-1。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晶粒增大,电解液分解受到一定抑制,Mn3+含量提高,降低了LiNio.5Mn1.5O4的膜电阻和电荷传递阻抗,这是改善LiNio.5Mn1.5O4样品高倍率循环性能的原因。然而,由于增大了锂离子扩散路径,导致其初始容量下降,高倍率下的容量改善程度不是太大。F掺杂改性研究结果显示,800℃-900℃煅烧所制LiNi0.5Mn1.5O4-xFx样品均为较理想的尖晶石结构,F掺杂可抑制杂质相NiO或LixNi1-xO的生成。F掺杂量和煅烧温度是影响样品晶粒发育、颗粒形貌与大小、电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850℃煅烧所制F掺杂量x=0.05样品晶粒发育完善、颗粒大小适中且均匀,抑制电解液氧化分解效果好,具有最小的膜阻抗和电荷传递阻抗,显著改善倍率循环稳定性。该样品0.2C放电容量为125mAh·g-1左右;0.2C、0.5C、1C、2C各循环10轮后,容量仍保持在120 mAh·g-1左右。过高温度和过多F离子掺杂使得样品烧结过度而形成较大的异形颗粒,对电性能不利。首次对LiNi0.5Mn1.5O4进行了Cr与F复合掺杂改性研究,结果显示,800℃-900℃煅烧所制LiNi0.5Mn1.5-xCrxO4-xFx均为较理想的尖晶石结构,NiO或LixNi1-xO杂相峰基本消失。800℃、850℃煅烧温度下,复合掺杂样品可有效抑制电解液氧化分解,使得膜阻抗和电荷传递阻抗都明显下降,倍率性能有了明显改善。其中,850℃煅烧所制Cr、F掺杂量为0.025的样品颗粒分布均匀,形态清晰,晶粒生长趋于完整,具有最小的电化学阻抗,电性能最佳,其0.2C的放电容量为124.1 mAh·g-,经0.2C、0.5C、1C、2C各循环10轮后的容量仍保持在120 mAh·g-1左右。而900℃煅烧时晶粒熔融烧结长大严重,所制样品性能无改善。首次对LiNio.5Mn1.5O4进行了Co与F复合掺杂改性研究,结果显示,800℃-900℃煅烧所制LiNi0.5Mn1.5-xCoxO4-xFx也为较纯的尖晶石结构,几乎没有LixNi1-xO、NiO等杂相的生成。掺杂对产品颗粒形貌影响甚小。相比未掺杂样品,800℃下所制掺杂量x=0.04的样品阻抗有所降低,其0.2C倍率下放电容量达132.4mAh·g-1,倍率循环性能有所改善,但效果不是很显著。随着Co、F复合掺杂量增大,对高压下电解液分解的加速作用增大,其电荷传递阻抗和膜阻抗呈增加趋势,电池内阻增大,电性能恶化。对比以上三种改性手段的效果,对LiNi0.5Mn1.5O4进行F掺杂或Cr与F复合掺杂,通过优化煅烧温度和掺杂量,可以制备得到晶粒发育完善、颗粒大小适中且均匀,抑制电解液分解效果好,膜阻抗和电荷传递阻抗小的改性材料,从而显著改善高倍率循环性能。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隔振器不同安装工艺对浮筏声学性能的影响[J]. 舰船科学技术 2014(08)
- [2].刚度-质量-阻尼综合优化的船舶减振统一阻抗模型法[J]. 振动工程学报 2020(03)
- [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和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容量衰减原因分析[J]. 电化学 2017(06)
- [4].船舶充液管路振动响应计算与试验[J]. 振动.测试与诊断 2019(04)
- [5].二氧化钛溶胶制备的掺钛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3(01)
- [6].18650型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容量衰减研究[J]. 电源技术 2012(03)
- [7].肘形挠性接管机械阻抗试验方法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8(03)
- [8].电活性生物膜生长过程中电荷与传质阻抗的变化规律[J]. 科学通报 2016(33)
- [9].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3V_2[(PO_4)_(1-x)F_x]_3/C的合成及性能表征(英文)[J]. 硅酸盐学报 2013(02)
- [10].LiFePO_4/C的电化学性能[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09(03)
- [11].高频局放传感器的设计及检测效果研究[J]. 电力设备管理 2020(09)
- [12].液流电池理论与技术——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原理和应用[J].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