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作者: 傅国文
导师: 李友华
关键词: 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发展
文献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农业产业化按照市场规律,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优势,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通过不断优化农畜产品结构和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促进农业向绿色、有机、安全食品上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批具有强势牵动作用的龙头加工企业。新型工业化要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重视科学技术进步,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高度拉长农业产业链,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正确处理工业与农业的关系,能够做到既促进农业产业化,同时又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城镇集聚,并为中心城镇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理论为依据,细致深入地分析了黑龙江垦区农业企业集团的发展。研究以黑龙江垦区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和集团管理模式为对象,利用了比较归纳分析法、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一般分析与特殊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总结国内外农业产业化、集团化理论及发展的基础上,对黑龙江垦区农业企业集团管理发展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建立了企业集团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企业集团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评价了企业集团的社会效益。具体来说,全文共分为十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与思路。第二部分企业集团化的基本理论。在对国有企业集团化的公共选择理论、当代西方规制理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规模经济与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控制模式,为本论文论述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主要介绍了韩国企业集团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日本企业集团股权结构与市场竞争,比较了美日企业集团成长历史及追求经济效率方式和欧美企业集团的不同,总结了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第四部分黑龙江垦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进程。实行财务包干,适时向所得税制过渡、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农场套家庭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改革企业领导体制,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全方位推进企业制度创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推进垦区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配套改革,建立和完善农垦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第五部分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现状。介绍了黑龙江垦区实现集团化的优势和集团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六部分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分析。分析了黑龙江垦区产业链延伸、联结的条件、思路与步骤,论述了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条件,创建了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第七部分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管理体制分析。先介绍了大型企业集团通常采用的组织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1.1 农工商综合体
1.2.1.2 联合体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2.1 以形成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为标准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
1.2.2.2 高标准的选择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企业集团的核心
1.2.2.3 运用市场机制来组建和运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
1.2.2.4 政府在农业企业集团组建过程中“有所为、有所不为”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技术路线
2 企业集团化的基本理论
2.1 国有企业集团化的公共选择理论
2.1.1 企业集团化相关三群体的确定
2.1.2 集团化可选方案的展开与排序
2.1.3 期望状态的实现
2.2 当代西方规制理论
2.2.1 西方规制理论的由来
2.2.2 经济性规制理论的运用
2.2.2.1 存在自然垄断现象的行业
2.2.2.2 存在信息偏在的行业
2.3 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
2.3.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类型
2.3.2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分配
2.3.2.1 分配模式
2.3.2.2 分配原则
2.3.3 分配保证体系
2.4 规模经济与企业集团
2.4.1 生产集中化与企业规模
2.4.2 规模经济与合理规模
2.4.3 规模扩大与企业重组
2.5 企业集团控制机制及模式
2.5.1 企业集团控制机制的理论界定
2.5.1.1 资本(产权)联结性
2.5.1.2 层级组织性
2.5.1.3 非法人性
2.5.2 设计企业集团控制机制的几种理论假说
2.5.2.1 基于现代管家理论的假说
2.5.2.2 基于代理理论的假说
2.5.2.3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的“环境不确定性”假说
2.5.3 现存企业集团控制机制模式的评析
2.5.3.1 集中型
2.5.3.2 分散型
2.5.3.3 相融型
2.6 本章小结
3 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1 韩国企业集团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3.1.1 韩国企业集团的特点
3.1.1.1 规模庞大
3.1.1.2 家族控制与家族经营
3.1.1.3 经营领域多元化
3.1.2 韩国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1.3 韩国企业集团的发展趋势
3.1.3.1 向大型化发展
3.1.3.2 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3.1.3.3 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发展跨国性企业集团
3.1.3.4 稳步向金融业发展
3.1.3.5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3.2 日本企业集团股权结构与市场竞争
3.2.1 成本递减状况下的供求不平衡
3.2.2 日本企业集团股权结构与竞争
3.2.2.1 股权结构的变化
3.2.2.2 股权结构的特征
3.2.2.3 法人相互持股的股权结构对经营及竞争的影响
3.3 美、日企业集团成长历史及追求经济效率方式的比较
3.3.1 美、日企业集团创业历史的异同
3.3.1.1 美国企业集团的成长历史
3.3.1.2 日本企业集团的成长历史
3.3.2 美、日企业集团追求经济效率方式的异同
3.3.2.1 追求规模经济方式的美、日异同
3.3.2.2 多角化扩张的美、日异同
3.3.2.3 联结经济的美、日异同
3.3.2.4 速度经济的美、日异同
3.4 欧美企业集团之比较
3.4.1 欧美企业集团的共同点
3.4.2 美国股份制企业集团的利与弊
3.4.2.1 优势
3.4.2.2 缺陷
3.4.3 德国企业集团的利与弊
3.4.3.1 德国股份制企业集团模式优势
3.4.3.2 不足
3.5 国际经验与启示
3.5.1 国外企业集团发展现状及特点
3.5.1.1 大企业集团在世界国民经济与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3.5.1.2 实施全球战略,以国际市场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3.5.1.3 与银行融为一体的跨行业多角化经营
3.5.1.4 现代科技进步的带头羊
3.5.2 企业集团的地位与作用
3.5.2.1 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合理组织参与国内外的地域分工
3.5.2.2 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3.5.2.3 树立区域形象,体现区域经济实力
3.5.2.4 促进科学进步
3.5.2.5 冲破贸易壁垒,实施跨国经营
3.5.3 国外企业集团发展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5.3.1 大企业集团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
3.5.3.2 市场成长与政府推动是企业集团形成发展的两股基本力量
3.5.3.3 银行参与、跨行业多角化经营是企业集团发展的方向
3.5.3.4 实施全球战略和跨国经营是企业集团扩张的基本途径
3.6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垦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进程
4.1 实行财务包干,适时向所得税制过渡
4.2 实行农工商综合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
4.3 大农场套家庭农场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
4.4 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4.5 改革企业领导体制,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4.6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全方位推进企业制度创新
4.7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推进垦区管理体制改革
4.8 深化配套改革,建立和完善农垦社会保障体系
4.9 实行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4.10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现状
5.1 黑龙江垦区实现集团化的优势
5.1.1 基础雄厚
5.1.2 完成了企业体制改革,生产发展速度加快
5.1.3 科技投入高,产品种类多
5.1.4 非国有企业发展迅猛,效益好
5.1.5 有效保障集团发展,物流业发展迅速
5.1.6 企业职工全员实行社会养老保险
5.1.7 因企制宜,分类改制
5.2 黑龙江垦区集团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2.1 思想观念落后
5.2.2 技术落后
5.2.3 产品缺乏竞争力
5.2.4 风险管理不完善
5.2.5 依赖国家意识尚存
5.2.6 体制改革难突破
5.2.7 利益格局尚待完善
5.2.8 政策环境欠宽松
5.3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化发展选择
6.1 黑龙江垦区产业链延伸、联结的条件分析
6.1.1 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有利条件
6.1.1.1 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6.1.1.2 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
6.1.1.3 垦区上下认识趋于统一
6.1.1.4 具有初步的实践经验
6.1.1.5 已出台了相关的产业政策
6.1.2 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不利条件
6.1.2.1 认识障碍
6.1.2.2 负担障碍
6.1.2.3 环境障碍
6.1.2.4 体制障碍
6.2 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思路与步骤
6.2.1 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基本思路
6.2.2 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步骤
6.3 黑龙江农垦企业集团化发展的条件
6.3.1 黑龙江农垦企业具备了加快集团化的客观基础
6.3.1.1 黑龙江农垦农工商一体化的较长实践为发展企业集团积累了经验
6.3.1.2 黑龙江农垦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并创造了自己的名牌
6.3.1.3 外部环境日益改善
6.3.2 农垦企业集团亟需新模式解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3.2.1 企业集团仍带有浓厚的行政化倾向
6.3.2.2 企业集团组建不规范
6.3.2.3 内部管理不完善
6.3.2.4 没有体现农垦特色
6.4 黑龙江农垦企业集团发展模式
6.4.1 农垦企业集团目标模式的基本要求
6.4.2 农垦企业集团目标模式的设立原则
6.4.3 农垦企业集团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
6.4.3.1 发展战略
6.4.3.2 集团的组织管理体制
6.5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管理体制分析
7.1 大型企业集团通常采用的组织结构
7.1.1 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和决定因素
7.1.1.1 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
7.1.1.2 决定组织结构的因素
7.1.2 混合型的组织结构与企业集团的形式
7.1.2.1 第一种混合结构
7.1.2.2 第二种混合结构
7.1.2.3 管理层级的增加和高耸结构的形成:超事业部的出现
7.1.2.4 子公司越来越强的独立性:从控股到分拆
7.1.3 职能与服务部门
7.1.3.1 母公司是否需要职能与服务部门
7.1.3.2 特例——以子公司形式出现的职能与服务部门
7.1.4 混合结构的演化
7.2 大型企业集团的管理控制
7.2.1 管理控制的类型
7.2.1.1 管理控制在大型企业集团管理体制中具有核心地位
7.2.1.2 管理控制的三种类型与组织结构的匹配
7.2.1.3 母公司的管理控制体系可以覆盖到子公司
7.2.2 业绩指标、业绩考核与奖惩是管理控制的主要手段
7.2.2.1 业绩指标
7.2.2.2 管理控制会计和管理审计在业绩衡量中的作用
7.2.2.3 预算控制与财务控制
7.2.3 管理控制的程式化:责任中心
7.2.3.1 责任中心的概念和责任中心的分类
7.2.3.2 责任中心同组织结构的匹配
7.2.3.3 对责任中心授权的难题:失去控制或因授权不足导致激励不足.
7.2.3.4 上一层级与责任中心的不完全合约及责任中心的非完全权利:非程式化
7.2.3.5 母公司以正式的合约来控制子公司和对子公司进行实质性审查
7.2.3.6 非程式化决策和授权程度的调整:非程式化决策使之不断适应形势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行为
7.2.3.7 避免过度的和错位的责任中心化:非责任中心和成本中心很重要
7.3 与管理控制相关的公司治理
7.3.1 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对子公司通过公司治理来实现管理控制
7.3.1.1 子公司对债全人和少数股东独立负责
7.3.1.2 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在股东会中的投票权和在董事会中的席位.
7.3.2 母子公司之间的自我交易、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
7.3.2.1 管理控制中的自我交易和利益转移
7.3.2.2 公司治理机制处理自我交易
7.3.2.3 公司执行人员的犯罪与公司提起诉讼
7.3.2.4 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对子公司(管理分局或农场的公司)的管理控制与“公平性原则”和“业务判断原则”
7.4 对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管理体制的探索
7.4.1 重建业务流程和学习型、反应型组织
7.4.1.1 业务流程再造和 ERP、CRM
7.4.1.2 大企业内部的小企业化:北大荒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
7.4.1.3 内部企业家的形成: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
7.4.2 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以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7.5 本章小结
8 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管理评价体系
8.1 企业集团社会效益评价
8.1.1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8.1.2 社会效益评价的重要性
8.1.2.1 现实社会效益的可能性
8.1.2.2 现实社会效益的必要性
8.2 企业集团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评价指标体系
8.2.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8.2.1.1 成长性指标
8.2.1.2 收益性指标
8.2.1.3 流动性指标
8.2.1.4 稳定性指标
8.2.2 评价方法
8.2.3 评价实例
8.3 企业集团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8.3.1 建立企业集团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8.3.1.1 整体性原则
8.3.1.2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
8.3.1.3 可比性原则
8.3.1.4 相对指标与绝对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8.3.2 集团综合实力评价工作程序
8.3.2.1 选择确定一个3 层次的评价指标构架
8.3.2.2 在调研的基础上给集团评分
8.3.3 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
8.3.3.1 产品市场开拓能力 Y1
8.3.3.2 科技创新能力 Y2
8.3.3.3 资本运作能力 Y3
8.3.3.4 管理能力 Y4
8.3.3.5 集团凝聚力 Y5
8.3.3.6 集团的协调发展能力 Y6
8.3.4 应用案例
8.4 本章小结
9 黑龙江垦区北大荒集团企业集团风险分析
9.1 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债务风险
9.1.1 黑龙江垦区债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9.1.1.1 经营风险
9.1.1.2 体制改革
9.1.1.3 政策支付及社会负担
9.1.1.4 自然灾害
9.1.2 黑龙江垦区财政或有债务风险发展趋势
9.1.2.1 直接显性风险项目预测
9.1.2.2 直接隐性债务风险预测
9.1.2.3 财政或有显性债务风险
9.1.2.4 债务风险预测与企业未来发展密切相关
9.1.2.5 自然灾害发生规律
9.2 企业集团的外部风险分析
9.2.1 企业联合中的反垄断风险
9.2.2 国际化经营中的“国有化”风险
9.2.3 新闻媒体引起的风险
9.2.4 社区引起的风险
9.3 建立企业集团预警系统的构想
9.3.1 企业集团预警系统的设计思想
9.3.2 企业集团预警系统的结构
9.4 企业集团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9.4.1 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质是财务管理
9.4.2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9.4.3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构成
9.4.3.1 核心业务资产销售率
9.4.3.2 经营性资产收益率
9.4.3.3 已获利息倍数
9.4.3.4 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
9.4.3.5 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
9.4.3.6 资金安全率与安全边际率
9.4.4 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有机构成
9.5 本章小结
10 通过资本运营壮大企业集团
10.1 企业集团的资本运作
10.1.1 企业集团资本经营的含义
10.1.1.1 企业资本经营的涵义
10.1.1.2 企业集团资本经营特点
10.1.2 企业集团资本经营的财务属性
10.1.2.1 集团资本经营属财务经济活动的范畴
10.1.2.2 资本市场上现代财务的职能就是运营资本的功能
10.1.2.3 资本结构理论和资产组合理论是现代财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10.2 资本运营是搞活农垦企业的根本途径
10.2.1 企业改制中积聚资本
10.2.2 兼并联合中优化资本
10.2.3 裂变聚合中重组资本
10.2.4 内引外联中扩张资本
10.2.5 技术改造中引爆资本
10.2.6 拍卖破产中活化资本
10.3 通过资本运营组建北大荒企业集团
10.3.1 资本运营是建立企业集团的必由之路
10.3.1.1 母公司自身的资本运营
10.3.1.2 母公司与其它企业之间的资本运营
10.3.2 通过资本运营组建企业集团的现实意义
10.4 实行资本运营构建绿色产业集团(案例分析)
10.4.1 实行资本运营的指导思想与宗旨
10.4.2 实行资本运营的条件
10.4.3 实施资本运营的目的
10.4.4 资本运营的实施
10.5 本章小结
11 黑龙江垦区企业集团发展对策
11.1 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
11.2 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体制和运营机制的创新
11.2.1 充分认识现代企业制度的优越性
11.2.2 推进企业股权结构多元化
11.2.3 推进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
11.2.4 推进以建立“三能”机制为核心的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
11.3 推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11.3.1 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11.3.2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11.3.3 抓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建设
11.4 坚持产业化经营方向,实现基地建设创新
11.4.1 坚持市场标准,抓好优质产品生产
11.4.2 龙头企业要指导、反哺和联接好原料基地
11.5 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以大流通带动大发展
11.5.1 市场网络建设
11.5.2 抓好物流管理
11.5.3 发展电子商务
11.6 加快国际合作步伐,实现对外开放创新
11.7 完善评价体系,保持企业集团高效运营
11.8 注重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保障企业集团健康发展
11.8.1 突破思维定式的束缚,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11.8.2 突破常规推进的限制,确立主导发展战略
11.8.3 突破部门利益的刚性,发展新的利益结构
11.8.4 突破组织僵化的壁垒,构建有效的组织体系
11.8.5 突破旧有方法的影响,采取多种有效手段
11.8.6 突破谨小慎微的桎梏,大胆试验勇于创新
11.8.7 突破人才短缺的制约,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11.8.8 突破计划体制的禁锢,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11.8.9 建立垦区产业链延伸和联结的政策体系
11.9 加快农垦企业集团向目标模式发展
11.9.1 加快农垦管理体制改革
11.9.2 剥离社会职能
11.9.3 扶持核心企业的发展壮大
11.10 完善内部银行管理,积极支持企业集团发展
11.10.1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确定内涵型资金管理目标
11.10.2 合理的定位,充分发挥内部银行的职能和作用
11.10.3 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规范内部银行的操作
11.10.4 实现资金网络化管理
11.10.5 提高理财主体的业务素质
11.11 本章小结
1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2005-10-31
相关论文
- [1].国有农场农业风险管理研究[D]. 王吉恒.东北农业大学2003
- [2].中国国有企业集团治理机制研究[D]. 彭正新.重庆大学2003
- [3].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问题研究[D]. 罗东明.东北农业大学2005
- [4].我国国有农业企业发展道路研究[D]. 邹隆轶.东北林业大学2006
- [5].中国企业集团成长的系统分析[D]. 程丽霞.吉林大学2006
- [6].基于博弈分析的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模式研究[D]. 李晓娣.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