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受众信息疲劳探析

广告受众信息疲劳探析

论文摘要

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广告自诞生之日起就服务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对于广告主来说,广告似乎是不可缺少的,然而,站在受众的立场去看待广告,情况也许就不一样了。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信息社会的发展,包括广告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急剧增加,广告受众对于广告信息的接受能力下降,对广告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处理动机在逐渐降低,以致出现了广告受众信息疲劳的现象。广告受众信息疲劳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指在广告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在大量广告信息的刺激下注意力下降,致使信息选择性接收机制无法正常发挥效力,造成受众和广告信息之间的亲和力逐渐降低直至产生排斥,最终导致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接受能力即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和处理动机降低,以致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感的现象。由于广告受众信息疲劳涉及受众范围广,数量多,因而存在着普遍性;而受众年龄、性别、收入、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又决定了每个人的疲劳程度是不同的,因而存在差异性;广告受众信息疲劳还存在被动性,体现在广告信息的无处不在以及受众对于广告的无法躲避;这种疲劳感是来自于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感觉,具有双重性。当前,广告受众信息疲劳表现在受众看广告的卷入度低,受众对广告的信任度低,受众的主体躲避意识强等方面。而由此将造成广告效果削弱,广告成本增加,影响媒介广告经营,影响非广告信息的传播,影响品牌美誉度,影响受众行为等一系列不良影响。广告受众信息疲劳危害重大,究其原因则包括广告主、广告作品、广告媒体以及广告受众自身等方面的原因。而消除广告受众信息疲劳则要从提升广告的关注度、提高广告的易接受性、加强广告的整合度、注重编排的科学性、加深受众审美体验等方面入手。长久以来,人们只站在广告主的立场,注意到了广告效果的下降问题,但并没有站在受众的角度去研究广告受众信息疲劳的问题。本文明确提出了广告受众信息疲劳这一概念,并探究其内涵与特征,这是一种创造性的理论成果,而对于其产生的影响、产生原因、应对策略等方面的探讨,则更具有实践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内研究状况
  • 1.2.2 国外研究状况
  • 1.3 课题研究方法
  • 1.4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广告受众信息疲劳的涵义、特征及现状
  • 2.1 广告受众信息疲劳的涵义
  • 2.1.1 信息疲劳的涵义
  • 2.1.2 信息疲劳的产生
  • 2.1.3 广告传播领域的信息疲劳
  • 2.1.4 广告受众信息疲劳的产生机理
  • 2.2 广告受众信息疲劳的特征
  • 2.2.1 广告受众信息疲劳的普遍性
  • 2.2.2 广告受众信息疲劳的差异性
  • 2.2.3 广告受众信息疲劳的被动性
  • 2.2.4 广告受众信息疲劳的双重性
  • 2.3 广告受众信息疲劳的现状
  • 2.3.1 广告受众信息疲劳的表现
  • 2.3.2 广告受众信息疲劳的影响
  • 第3章 产生广告受众信息疲劳的原因
  • 3.1 广告主的原因
  • 3.1.1 广告投放频次过高
  • 3.1.2 强迫灌输广告信息
  • 3.1.3 媒体投放策略欠佳
  • 3.1.4 进行虚假广告宣传
  • 3.2 广告媒介的原因
  • 3.2.1 广告传播数量过大
  • 3.2.2 广告编排不讲技巧
  • 3.2.3 媒体盈利模式单一
  • 3.2.4 大众媒体传播局限
  • 3.3 广告作品的原因
  • 3.3.1 广告诉求方式不当
  • 3.3.2 广告创意大同小异
  • 3.3.3 广告内容格调低俗
  • 3.4 广告受众的原因
  • 3.4.1 广告受众注意力缺乏
  • 3.4.2 广告受众的审美疲劳
  • 第4章 消除广告受众信息疲劳的策略
  • 4.1 提升广告的关注度
  • 4.1.1 异型广告策略
  • 4.1.2 无聊空间策略
  • 4.1.3 空白空间策略
  • 4.1.4 新媒体广告策略
  • 4.2 提高广告的易接受性
  • 4.2.1 软文式广告策略
  • 4.2.2 超长式广告策略
  • 4.2.3 植入式广告策略
  • 4.2.4 体验式广告策略
  • 4.2.5 公益性广告策略
  • 4.3 加强广告的整合度
  • 4.3.1 受众分类整合
  • 4.3.2 广告媒介整合
  • 4.4 注重编排的科学性
  • 4.4.1 广告时间分配
  • 4.4.2 广告位置编排
  • 4.5 加深受众审美体验
  • 4.5.1 审美价值创造
  • 4.5.2 审美心理培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关于广告受众信息疲劳的调查问卷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市宣传片的核心传播动力[J]. 青年记者 2020(01)
    • [2].新媒体时代新闻标题如何吸引受众的探讨[J]. 西部广播电视 2019(24)
    • [3].当代中国受众视频消费的变迁轨迹与内在规律[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0(01)
    • [4].基于“受众劳工”理论的网络直播反思[J]. 传媒 2020(02)
    • [5].从驻足到仪式感——论公共艺术受众参与性的层次[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03)
    • [6].浅析科技类节目的受众群体[J]. 西部广播电视 2020(04)
    • [7].多元与复杂:融媒时代对受众的再认识[J]. 青年记者 2020(02)
    • [8].受众“构建”与政治话语外译研究——以习近平2014年至2018年新年致辞英译为例[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9].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生产中的受众参与探析[J]. 新闻文化建设 2020(05)
    • [10].“受众同质化”现象初探[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0)
    • [11].上市公司媒介形象与受众眼中媒介形象的比较研究[J]. 文化产业 2020(14)
    • [12].基于“受众商品论”的微博抽奖活动解读[J]. 今传媒 2020(07)
    • [13].非遗短视频类别与受众兴趣的实证研究——以抖音“非遗合伙人”为例[J]. 新媒体研究 2020(15)
    • [14].新媒体传播与受众参与式文化的发展[J]. 城市党报研究 2020(10)
    • [15].受众体验视角下的高校档案文创研究[J]. 兰台世界 2020(10)
    • [16].试论我国“媒介审判”发展历程中的受众变化与特征[J]. 新闻论坛 2020(04)
    • [17].融媒背景下受众思维在法治报道中的运用[J]. 传媒论坛 2020(20)
    • [18].从“受众”到“后受众”:媒介演进与受众变迁[J]. 新闻与写作 2019(03)
    • [19].电视媒体如何抓住年轻受众的心[J]. 传媒 2019(05)
    • [20].浅析受众效果研究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J]. 视听 2019(06)
    • [21].数字化背景下广告创意变革——以央视俄罗斯世界杯广告为例[J]. 传播力研究 2019(13)
    • [22].受众体验视角下电视旅游节目的创新——以《这里是宁夏》为例[J]. 传播力研究 2019(15)
    • [23].从受众分化角度分析传统媒体转型[J]. 传播力研究 2019(18)
    • [24].音乐受众的商业价值在音乐媒体间的流向[J]. 新闻传播 2018(03)
    • [25].由观众到参与者: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剧受众特征[J]. 传媒 2018(05)
    • [26].起草领导讲话稿应以受众为本[J]. 秘书工作 2018(03)
    • [27].浅析泰国广告为受众构筑故事情境的主要特征[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08)
    • [28].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受众”[J]. 传播力研究 2018(20)
    • [29].超越作为实体的受众与作为话语的受众——论基于技术视角的受众观的兴起[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30].政务微博受众特征研究[J]. 秘书 2018(05)

    标签:;  ;  ;  

    广告受众信息疲劳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