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世纪中国描写世俗生活的小说,在30-40年代和80中叶以来有过两次凸现,张爱玲和池莉作为两个不同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分别在文学的舞台上展现了自己的姿态。作为两个不同时代的女性作家,她们在描写世俗生活方面有着比较一定的认定。她们同样偏爱描写普通人的生存细节,同样具有浓厚的俗世情怀,并因对大众和市场有着自觉的迎合而在创作上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二人在相同之外又有所分别。面对世俗生活,张爱玲的起点是展示日常生活背后的东西,在对日常生活本身细致描述的同时,力图去揭示种种生活本相背后深藏的人性。池莉则更多留恋于日常生活本身的逼真描述,执着于对“活着”这一生存状态的反复抒写,她不仅力图表现大众的生存状态和意识,而且以大众身份叙说一个个不同的故事。应该说,造成二人分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生命历程的影响,还有文学理念的差异,更有她们因时代和大众影响而在市场中采取的不同定位。越过她们“俗”的表面,我们看到,张爱玲因其洞观人性的智慧,多了一份自省,其作品能雅俗共赏,池莉因执着于生活本身,而使作品有失厚重。当文学发展的进程被纳入商业化的轨迹之中,文学与市场便有了某种天然的联系,在大众文化勃兴的今天,作家们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迎合市场和大众的需求,但同时文学也需要保持一份自己独有的清醒。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张爱玲作品解读及特点分析——评《张爱玲晚期写作研究》[J]. 炭素技术 2019(06)
- [2].张爱玲的香港印记[J]. 同舟共进 2020(03)
- [3].张爱玲与张欣:不同叙事方式的都市写作[J]. 南方文坛 2020(04)
- [4].海内外对张爱玲的翻译的研究——现状、问题和思考[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2)
- [5].在“异乡”阐释“中国”——张爱玲《异乡记》再解读[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01)
- [6].张爱玲晚年的朋友圈[J]. 同舟共进 2019(08)
- [7].《张爱玲传》中的身份认同问题[J]. 创作评谭 2019(05)
- [8].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思维[J]. 文学教育(上) 2019(10)
- [9].“蓝天下的小红房子”变奏曲——张爱玲的异域书写[J]. 职大学报 2019(05)
- [10].异乡如梦:张爱玲《异乡记》中的多重“风景”[J]. 现代中文学刊 2019(05)
- [11].“服饰”的叙事艺术——评《人与衣:张爱玲〈传奇〉的服饰描写研究》[J]. 纺织导报 2018(02)
- [12].张爱玲笔下的酒里情事[J]. 中国酒 2018(01)
- [13].肉身的救赎:张爱玲的身体诗学[J]. 南方文坛 2018(03)
- [14].“场域-惯习”视角下张爱玲的翻译及其译作接受[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5].从张爱玲的书信集内观其生命信仰[J]. 韶关学院学报 2018(04)
- [16].张爱玲在美国的生活与写作[J]. 档案与建设 2018(06)
- [17].凝视异域:张爱玲的南洋书写及其意义[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7)
- [18].精致而苍凉——张爱玲的肖像插图研究[J]. 文艺研究 2018(08)
- [19].风流茶说合——张爱玲笔下的如茶人生[J]. 博览群书 2018(06)
- [20].张爱玲与赖雅情感揭秘[J]. 档案时空 2018(07)
- [21].从上海到香港:张爱玲编剧电影的风格延续与演变[J]. 电视指南 2018(05)
- [22].张爱玲文学世界中的俗与雅[J]. 河南农业 2018(27)
- [23].浅析张爱玲人生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J]. 教育现代化 2018(34)
- [24].时空错位中的心理变迁——张爱玲及香港女作家笔下的爱情书写[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8(09)
- [25].张爱玲后期创作中的“真实”观念[J].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8(03)
- [26].浅析张爱玲及其作品中的焦虑因素[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11)
- [27].回忆不能承受之重——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解读张爱玲《怨女》[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05)
- [28].张爱玲的“爱憎表”[J]. 档案春秋 2017(02)
- [29].朝语夕答:张氏叙事的敏锐与日常——评张爱玲散文《爱憎表》[J]. 阴山学刊 2017(02)
- [30].张爱玲未公开书信中的蚤患书写考察[J]. 鲁迅研究月刊 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