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差分跳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差分跳频,抗截获,频率转移函数,抗干扰
差分跳频论文文献综述
张月婷[1](2018)在《基于差分跳频抗截获抗干扰通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差分跳频(DFH)技术通过相邻频率的相关性传输数据信息。差分跳频技术能够高速地传输数据,跳速的提高,意味着每跳的驻留时间变短,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跟踪干扰能力。本文首先对差分跳频系统的抗截获性能有重要影响的频率转移函数(FTF)进行研究,并提出其改进方法。然后提出差分跳频与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及差分跳频与M元扩频系统相结合的混合扩频系统,并对混合系统的误比特率(BER)性能进行仿真和分析。最后研究了差分跳频系统以及混合系统的抗干扰性和抗截获性。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传统频率转移函数的二维连续性差,导致差分跳频系统抗截获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扰算法的频率转移函数设计,在理论上证明了其产生的频率序列满足二维连续性检验要求。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生成频率序列的二维连续性好,提高了差分跳频系统的抗截获性和安全性,而且没有降低接收端误比特率性能。该改进方法简单,有效且易于实现。2.考虑到直接序列扩频(DSSS)和M元扩频有好的抗截获和抗干扰性能。本文提出了将其和差分跳频相结合的混合扩频系统,并仿真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将差分跳频与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或M元扩频系统结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针对混合系统复杂度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利用卷积码的特殊结构降低系统复杂度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降低复杂度基本没有影响系统的误比特率性能。又利用频谱图分析可知,差分跳频与直接序列扩频结合后的混合扩频系统的抗截获性能比差分跳频系统的抗截获性能好,仿真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3.对差分跳频和直接序列扩频或M元扩频结合的混合扩频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进行分析。我们仿真对比了差分跳频与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结合及差分跳频与M元扩频系统结合的混合系统的抗干扰性能。本文提出利用盲检测方法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和M元扩频系统的抗截获性能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M元扩频系统的抗截获性能比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抗截获性能好。因此差分跳频与M元扩频系统结合的混合扩频系统的抗截获性能比差分跳频与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结合的混合扩频系统的抗截获性能好。(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舒秉亮[2](2018)在《基于压缩感知的差分跳频通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差分跳频(Different Frequency Hopping,DFH)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跳频技术,在军事通信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无线通信带宽不断增大的趋势,ADC器件的采样速率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将会成为限制DFH系统工作在更宽频谱的瓶颈。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理论的提出,特别是直接运用于模拟信号的模拟信息转换(Analog to Information Converter,AIC)技术的出现,使得ADC器件能够以亚Nyquist速率对超宽带信号进行采样,然后以高概率确保构造出原始信号。基于AIC技术,本文尝试将CS理论运用于DFH系统,提出了AICDFH技术和AIC-Turbo-DFH技术,用能实现压缩采样的AIC模块取代常规DFH系统中的基于Nyquist采样定理的FFT模块,这样基于AIC技术的DFH系统就有可能在更宽的频谱上工作,而ADC器件在采样速率上不用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同时通过选择恰当的算法,AIC模块的计算复杂度也会低于FFT模块的计算复杂度。本文提出了基于AIC的DFH接收机模型,并给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和内积的度量值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复杂度分析,并对常规DFH和AIC-DFH的仿真性能进行对比。本文进一步将Turbo码应用于AIC-DFH接收机,提出了AIC-Turbo-DFH技术,本文先推导了基于卷积码生成多项式的G函数的Turbo-DFH系统的译码过程,然后再给出了AIC-Turbo-DFH的接收机模型以及相应的编译码结构,并对译码器中不同的交织长度和迭代次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对常规Turbo-DFH和AIC-Turbo-DFH的仿真性能进行对比。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将AIC技术运用于DFH信号处理的研究价值。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压缩感知的基本理论,给出基于卷积码的生成多项式的G函数构造方案和分析DFH信号的稀疏特性。第叁章给出了模拟信号的CS理论模型的矩阵形式,奠定AIC技术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提出AIC-DFH技术,给出了AIC模块为频率序列译码模块提供度量值的计算过程。第五章先阐述TurboDFH系统的编译码结构,再将AIC技术运用于Turbo-DFH,提出AIC-Turbo-DFH技术,并给出了AIC-Turbo-DFH工作原理。第六章总结全文,并对未来的研究给出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15)
余晓玫,谭祥,张媛[3](2018)在《差分跳频通信技术在船用通信系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差分跳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以数字信号处理为基础的新兴通信技术,不同于传统的通信技术,差分跳频通信技术具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和跳变速度,因此,在现代化船舶通信系统中获得了大量的应用。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差分跳频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基本组成,然后设计和开发了船用通信系统的中频控制平台,最后进行了差分跳频通信的软件编程和功能性仿真试验。(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修养,蒋强,冯永新,钱博[4](2017)在《基于FPGA的差分跳频通信关键模块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差分跳频通信在短波电台上的模块化和结构化应用需求,在深入研究G函数和FFT宽带接收机理基础上,基于同余理论G函数设计了差分跳频信号产生模块,基于加窗FFT设计了频点序列识别模块,采用频差译码设计了G-1函数解析模块。基于FPGA平台对差分跳频通信关键模块进行了仿真实现。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模块完成了差分跳频信号的无线收发,实现了差分跳频通信功能。采用模块化结构化的设计,提高了差分跳频通信设备灵活性,易于升级维护。(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7年12期)
包志强,王博,高帆[5](2017)在《一种新的基于加密算法的差分跳频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减少差分跳频系统中接收端检测信号时资源的消耗,提出了一种新的差分跳频解决方案。在系统设计时使用了加密算法和信号调制方法,该方案可有效解决差分跳频系统接收端接收信号时资源和时间的消耗,并且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光通信研究》期刊2017年04期)
李喆,李潇,钱博[6](2017)在《基于FrFT的差分跳频通信LFM干扰抑制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差分跳频通信系统抗LFM干扰能力不足的问题,利用差分跳频信号和LFM干扰信号调频斜率参数的不同,通过估计采样信号中LFM干扰信号的调频斜率K和旋转阶次α参数,结合分段、参数估计和均值处理提高估计精度,进一步在采样信号的分数阶时频域二维参数平面(α,μ)中利用LFM干扰信号频带外的平面均值替代LFM信号成分,实现对差分跳频通信中LFM干扰信号的抑制。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抑制差分跳频信号中LFM干扰信号,提高信噪比约11 d B。(本文来源于《火力与指挥控制》期刊2017年02期)
邢长昕[7](2016)在《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差分跳频数据链通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据链是不同平台间信息传输的通路,是实现平台一体化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是不同平台间无缝连接的纽带。为确保传输数据的保密性和可靠性,需要数据链通信过程具有较高的抗截获和抗干扰能力。跳频是一种典型的扩频通信体制,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截获、抗干扰和抗衰落能力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数据链通信领域。应用于短波的跳频通信存在跳速低、传输速率低等诸多缺点,无法满足通信保密和抗干扰要求。差分跳频技术利用相邻跳信号频率间变化携带信息数据,可在短波频段实现高跳速,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更高的传输数据率。本文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进行差分跳频数据链通信关键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为研制差分跳频通信原理样机提供工程基础,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对数据链和跳频技术发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差分跳频信号产生和接收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对差分跳频频率转移函数(G函数)和频率转移解析函数(逆G函数)进行剖析,通过软件仿真,验证了差分跳频通信信号产生、传输和接收过程的正确性,为基于FPGA的差分跳频数据链通信关键模块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基于FPGA平台、利用ISE14.3开发环境,对差分跳频通信各功能单元进行设计与实现,利用ModelsimSE6.5b,对设计的关键单元进行仿真验证,并利用示波器进行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分析,验证了差分跳频信号产生与接收过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沈阳理工大学》期刊2016-12-01)
禤展艺[8](2016)在《基于差分跳频的短波高速跳频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基于差分跳频技术的短波高速跳频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及主要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系统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相关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对短波高速跳频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运用效果提升带来一定帮助。(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6年16期)
裴小东,彭茜,白天明,周音,王一[9](2015)在《基于回归移位寄存器的差分跳频码维特比检测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基于回归移位寄存器的差分跳频(Differential Frequency Hopping,DFH)码,定义了DFH码的路径重量分布和距离谱,给出了快速计算方法;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推导了维特比检测算法的误比特率上界,通过计算机仿真对理论推导结果进行了验证,在频率集频点个数为8,误比特率为10~(-3)时,理论分析给出的性能估计已经非常精确.对DFH码距离谱特性的分析表明,自由距尽可能大,距离谱尽可能小的是好码.(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朱文杰,易本顺,甘良才[10](2016)在《喷泉码差分跳频系统在AWGN中抗部分频带干扰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改善差分跳频(differential frenquency hopping,DFH)系统抗部分频带干扰性能,提出一种将喷泉码(Fountain code,FC)应用于DFH的喷泉码差分跳频(Fountain code-differential frenquency hopping,Fountain-DFH)级联编码系统;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additive white Gaussian channel,AWGN)下研究其抗部分频带干扰性能的改善;对Fountian-DFH抗干扰性能在有精确干扰状态信息(jammer state information,JSI)和无精确干扰状态两种情况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仿真总频点数M为32,结果表明:当存在精确JSI信息时,干扰频点n为32点干扰,误码率为10-4情况下,Fountian-DFH系统相对普通DFH系统信干比有2~2.5dB的性能改善;在干扰频点数n为1时有10~12dB的改进。当无JSI信息时,提出一种跳频训练序列的JSI估计译码算法,使Fountian-DFH系统较准确获取JSI信息,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差分跳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差分跳频(Different Frequency Hopping,DFH)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跳频技术,在军事通信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无线通信带宽不断增大的趋势,ADC器件的采样速率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将会成为限制DFH系统工作在更宽频谱的瓶颈。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理论的提出,特别是直接运用于模拟信号的模拟信息转换(Analog to Information Converter,AIC)技术的出现,使得ADC器件能够以亚Nyquist速率对超宽带信号进行采样,然后以高概率确保构造出原始信号。基于AIC技术,本文尝试将CS理论运用于DFH系统,提出了AICDFH技术和AIC-Turbo-DFH技术,用能实现压缩采样的AIC模块取代常规DFH系统中的基于Nyquist采样定理的FFT模块,这样基于AIC技术的DFH系统就有可能在更宽的频谱上工作,而ADC器件在采样速率上不用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同时通过选择恰当的算法,AIC模块的计算复杂度也会低于FFT模块的计算复杂度。本文提出了基于AIC的DFH接收机模型,并给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和内积的度量值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复杂度分析,并对常规DFH和AIC-DFH的仿真性能进行对比。本文进一步将Turbo码应用于AIC-DFH接收机,提出了AIC-Turbo-DFH技术,本文先推导了基于卷积码生成多项式的G函数的Turbo-DFH系统的译码过程,然后再给出了AIC-Turbo-DFH的接收机模型以及相应的编译码结构,并对译码器中不同的交织长度和迭代次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对常规Turbo-DFH和AIC-Turbo-DFH的仿真性能进行对比。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将AIC技术运用于DFH信号处理的研究价值。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压缩感知的基本理论,给出基于卷积码的生成多项式的G函数构造方案和分析DFH信号的稀疏特性。第叁章给出了模拟信号的CS理论模型的矩阵形式,奠定AIC技术的理论基础。第四章提出AIC-DFH技术,给出了AIC模块为频率序列译码模块提供度量值的计算过程。第五章先阐述TurboDFH系统的编译码结构,再将AIC技术运用于Turbo-DFH,提出AIC-Turbo-DFH技术,并给出了AIC-Turbo-DFH工作原理。第六章总结全文,并对未来的研究给出一些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差分跳频论文参考文献
[1].张月婷.基于差分跳频抗截获抗干扰通信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2].舒秉亮.基于压缩感知的差分跳频通信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3].余晓玫,谭祥,张媛.差分跳频通信技术在船用通信系统的应用[J].舰船科学技术.2018
[4].修养,蒋强,冯永新,钱博.基于FPGA的差分跳频通信关键模块设计与实现[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7
[5].包志强,王博,高帆.一种新的基于加密算法的差分跳频方案设计[J].光通信研究.2017
[6].李喆,李潇,钱博.基于FrFT的差分跳频通信LFM干扰抑制算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7
[7].邢长昕.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差分跳频数据链通信技术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6
[8].禤展艺.基于差分跳频的短波高速跳频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电子测试.2016
[9].裴小东,彭茜,白天明,周音,王一.基于回归移位寄存器的差分跳频码维特比检测性能[J].电波科学学报.2015
[10].朱文杰,易本顺,甘良才.喷泉码差分跳频系统在AWGN中抗部分频带干扰性能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