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董事特征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独立董事特征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论文摘要

独立董事制度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其初衷是为了解决在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产生的“内部人控制”问题。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之后,公司的所有者并不一定是公司的经营者。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公司的经营者还是由大股东担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股本越来越分散,第一大股东可能也只占有百分之几的股权,绝对控股的股东越来越少,而且公司规模的扩大需要专业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来负责公司运作。为了满足股东所有权与经营专业化的要求,公司的股东大会选取部分人组成董事会,股东大会直接授权董事会行使公司管理权,董事会再授予经理层经营权,这就是所谓的“一元公司”治理模式。由于股东大会一般都是一年召开一次,时间跨度比较大,在这一年时间里都是由董事会负责公司的所有事务,为了保证所有股东的利益,减少信息不对称,就必须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因此美国就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企图通过独立董事这一外部董事来增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9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经济体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所以纷纷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存在很多问题,不仅存在“内部人控制”这一国际通病,还存在“一股独大”、“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等特有经济问题。虽然我国施行的是二元治理模式,但是监事会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公司业绩造假、虚假财务重组、大股东占用或挪用上市公司资金、非正常关联交易、造假上市圈钱、违规炒作二级市场股票、任意更改投资方向等众多的上市公司丑闻一直困扰着上市公司的监督部门和整个资本市场,投资者信心遭到严重打击,股东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二级市场持续低迷,资本市场应有的功能受到严重阻滞。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而监事会又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的情况下,只能尝试通过引进独立董事制度这一全球时髦的新制度,借以缓解或纠正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缺陷问题。我国在2001年引入独立董事制度。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正式实施。我国从独立董事制度实施到现在,已经有6年了,在这段时间里,实务界和理论界对独立董事制度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在国际上,“安然事件”的发生导致美国理论界对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产生怀疑。在国内,很多优质公司被大股东淘空,独立董事成为“花瓶独董”、“挂职董事”现象屡见不鲜,这也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公司治理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防止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或内幕交易淘空上市公司。在这6年时间里,我国独立董事的现状、独立董事特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独立董事制度是否影响公司绩效、独立董事的哪些特征能够提高公司绩效都是值得我国关注的课题。以前关于独立董事制度和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公司是否存在独立董事、独立董事人数或独立董事比例是否对公司绩效有影响,很少从独立董事的其它特征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本文就是在考虑前人研究因素的基础上再考虑了其它特征,如:独立董事薪酬、出勤率、兼职上市公司数、年龄、性别等。本文以2004年、2005年、2006年三年所有上市公司(剔除金融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来研究独立董事特征和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试图发现能够提高公司绩效的某些特征,从而提出建议,提高独立董事质量,提升公司业绩,最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框架: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和框架、主要贡献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综述。包括国外研究综述、国内研究综述以及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第三部分为实证研究。该部分有三节。第一节是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CSMAR数据库,选取2004年、2005年、2006年所有上市公司(剔除金融企业)作为样本。第二节是基本假设和变量设计。本节提出了7个假设,选取了7个自变量和2个控制变量。第三节是模型的建立和实证结果。本文建立了一个线性模型,建立模型后首先对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再进行相关性检验,最后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果。第四个部分为文章结论和建议。这部分有两节。第一节是对实证结果的理论性总结和论述。第二节是本文提出的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观点: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虽然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不显著,但是独立董事有些特征还是与公司绩效显著相关,这说明独立董事的某些质量特征能促进公司绩效,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绩效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具体来说,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绩效不相关可能有以下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由于独立董事很好的发挥了监督职能,杜绝了管理层利益关联方、内幕交易等操纵利润的行为,使得企业表现出了真实业绩。另一种可能是由于独立董事制度是一剂慢性药,它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效果还没有明显表现出来;独立董事的薪酬、出勤率、兼职数与公司绩效显著成正相关关系。这说明调动独立董事的积极性对公司的绩效是有帮助的,特别是那些声誉高、能力强的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是否异地、年龄、性别等特征与公司绩效关系不显著,这说明独立董事这些方面的特征对公司绩效没有多大影响。据此本文认为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的绩效确实有提高的作用,而且独立董事的之间是有“质”的区别,那些声誉高、能力强的独立董事能显著提高公司的绩效。因此建议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激励独立董事。在物质上要在不损害独立性的条件下充分调动独立董事的积极性;在精神上要维护独立董事的声誉。本文的主要贡献:1、从独立董事特征角度来研究独立董事制度。以前的大量研究成果都是针对有无独立董事或者独立董事人数、比例是否对公司绩效有影响,主要从数量上研究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而本文主要从独立董事的各种特征来研究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因为独立董事的特征代表着独立董事的“质量”,我们从“质量”这个角度来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2、深度挖掘独立董事特征变量。本文在考虑到前人研究的变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些新的变量,比如出勤率情况,它衡量独立董事负责程度的重要指标;兼职情况,它是衡量一个独立董事声誉和能力重要指标。本文的主要缺点:1、特征变量有限。独立董事的特征很多,尽管作者想深度挖掘这些变量,由于有些变量无法量化,而有的变量虽然可以量化,但是数据不全。所以本文只选取可以量化并且数据齐全的重要变量来构建模型。2、绩效指标比较单一。本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公司绩效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全面反映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净资产收益率只是公司绩效指标体系中的一个指标,独立董事制度对其它的指标,如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等,也有一定的影响。3、未排除其它影响因素。影响公司绩效的因素很多,作者未能一一考虑。比如行业的因素对公司绩效有一定影响,但本文对样本没有作行业的区分。4、改进措施不够全面。针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作者虽然提出了一些改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是不全面的,其有效性也有待证实。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制度背景
  • 1.1.2 现实背景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 1.4 主要贡献与不足
  • 1.4.1 主要贡献
  • 1.4.2 本文不足
  • 2.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综述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2.1.1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 2.1.2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 2.1.3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不相关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1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 2.2.2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 2.2.3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不相关
  • 2.3 对已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 3. 实证分析
  •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3.2 基本假设与变量设计
  • 3.2.1 基本假设
  • 3.2.2 变量的选取
  • 3.3 模型分析与实证结果
  • 3.3.1 回归模型
  • 3.3.2 实证分析
  • 4. 结论和建议
  • 4.1 结论
  • 4.1.1 独立董事规模特征
  • 4.1.2 独立董事报酬特征
  • 4.1.3 独立董事出勤特征
  • 4.1.4 独立董事兼职特征
  • 4.1.5 独立董事其它特征
  • 4.2 建议
  • 4.2.1 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运行机制
  • 4.2.2 推进独立董事向职业化发展
  • 4.2.3 明确独立董事职能
  • 4.2.4 拓宽独立董事了解公司状况的渠道
  • 4.2.5 巩固独立董事制度的法律地位,完善法律体系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独立董事特征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