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以美洲黑杨6个杂交组合的F1代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33个杂交无性系进行造林试验与6个初选无性系(暂定名为“华石1号杨”-“华石6号杨”)进行了造林品比试验,对杂交F1代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生长量、枝形性状、病虫害抗性等性状进行了造林测定,探讨了杂交无性系林期重要性状的差异,并对杂交F1代无性系进行了初选选择,为下一步区域造林选育优良杨树无性系及新品种审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美洲黑杨杂交F1代无性系造林试验(1)38个无性系的造林成活率达90.06%,保存率达83.04%,二者均为100%的杂交无性系有LN05-238、LH05-014、LH05-457、LN05-142、LH04-017。(2)运用综合评分法对无性系生长量综合评价,较优良的杂交无性系有LH04-017、♀L04-13、♀L04-15、NH05-20、SN05-10、LH05-014、♀L04-15、LH05-275、SN04-19、LN03-X9,其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8.85%、16.83%、35.73%,无性系遗传力依次分别为材积>胸径>树高。(3)分枝角较小的杂交无性系有U04-03、U04-16、SN04-21、U04-KB3、NN05-a18、LN05-142,均在65°以下,分枝角遗传力为0.17。枝下高较高的无性系有LH04-018、LH05-014、LH05-275、♀L04-13、I-63杨、LN03-X9,枝下高遗传力为0.18。(4)锈病抗性较强的杂交无性系有LH05-228、♀L04-15、♀L04-13、NH05-20、LH05-275,溃疡抗性较强的杂交无性系有NN05-a18、LH05-111、LN05-080、NN04-11、LN05-238,天牛抗性较强的杂交无性系有♀L04-15、U04-KB3、♀L04-18、NN04-11、SN04-41、♀L04-15、LH04-X2、LH05-457、LH04-017。(5)运用隶属函数值法对8个性状综合评价,较优良的杂交无性系有LN05-142、LN05-238、LH04-017、LH04-X2、NH05-20、LH05-288、♀L04-15。(6)在树龄为三年的无性系中,以单一性状进行早期选择的可行性依次分别为材积>胸径>树高,用三者的生长量综合性状进行早期选择是可靠的,分枝角与枝下高不宜作为早期选择的指标。2.“华石系列杨”造林品比试验(1)华石系列杨成活率介于95.24%~100%之间,成活率依次分别为华石2号=华石3号=华石4号=华石5号>华石6号>华石1号>中石7号>南林895>中潜3号。(2)生长量依次分别为华石4号>华石2号>华石5号>华石6号>华石3号>华石1号>中石7号>南林895>中潜3号,其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58、0.63、0.91。(3)锈病、溃疡病和天牛抗性强弱依次分别为华石4号>中石7号>华石2号>华石5号>南林895>华石3号>华石6号>华石1号>中潜3号,南林895>华石1号>华石6号>华石3号>华石5号>华石2号>中石7号>华石4号>中潜3号,华石5号>中潜3号>华石1号>中石7号>南林895>华石3号>华石2号>华石4号>华石6号。(4)运用隶属函数值法对6个性状综合评价,排序分别为华石3号>华石2号>南林895>华石5号>华石4号>中石7号>华石6号>华石1号>中潜3号。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8个高山杜鹃杂交F_1代的叶片性状遗传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20(07)
- [2].柳树杂交F_1代耐盐分离群体的构建[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3)
- [3].切花菊杂交F_1代若干性状的遗传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5(05)
- [4].1、2龄乌龟(♀)×黑颈乌龟(♂)杂交F_1代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分析[J]. 水产学杂志 2020(04)
- [5].不同杂交组合獭兔F_1生长性能指标的比较分析[J]. 中国养兔 2016(06)
- [6].紫薇杂种F_1代的性状表现与倍性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 2017(01)
- [7].德国肉用美利奴羊×阿勒泰羊F_1与阿勒泰羊羔羊育肥对比试验[J].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7(05)
- [8].珍禽贵妃鸡与麒麟鸡杂交F_1代肉用性能测定[J]. 家禽科学 2014(08)
- [9].彩鲫与建鲤杂交F_1肠道黏膜显微观察[J]. 动物学杂志 2015(03)
- [10].江黄颡鱼、黄颡鱼、粗唇鮠及其杂交F_1代形态差异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3(02)
- [11].俄罗斯仿刺参与中国仿刺参杂交F_1幼参的早期生长比较[J]. 水产科学 2013(02)
- [12].贾甘F_1代与甘加羊生长发育对比研究[J]. 畜牧兽医杂志 2013(05)
- [13].利草F_1与草原红牛肉用性能比较试验研究[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02)
- [14].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远缘杂交F_1代性状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9)
- [15].安秦F_1代、和秦F_1代与秦川牛生长性能比较[J]. 中国牛业科学 2011(06)
- [16].大果沙棘品种间杂交F_1代的RAPD分析[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1)
- [17].吡丙醚微量农药中毒对两广二号亲本F_1代的影响[J]. 广西蚕业 2020(03)
- [18].苜蓿雄性不育系杂交组合F_1代材料的研究[J]. 种子 2020(10)
- [19].F_1等级克组砝码测量值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6(10)
- [20].甘薯杂交F_1群体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02)
- [21].非洲菊F_1代观赏性状的遗传表现[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5(02)
- [22].甜糯玉米正反交F_1代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性分析[J]. 浙江农业科学 2015(05)
- [23].导入南非美利奴对甘肃高山细毛羊F_1代周岁公母羊生产性能的影响[J]. 甘肃畜牧兽医 2015(06)
- [24].铁皮石斛杂交育种F_1代叶面积回归测定方法研究[J]. 浙江农业学报 2015(10)
- [25].乌鳢×白乌鳢F_1及其亲本肌肉成分与必需氨基酸组成的比较[J]. 浙江农业科学 2013(12)
- [26].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_1形态特征与其亲本子代的比较分析[J]. 渔业科学进展 2014(05)
- [27].黄色线辣椒为母本的F_1代遗传特性与杂种优势研究[J]. 北方园艺 2012(08)
- [28].大黄鱼与黄姑鱼杂交F_1及其双亲的核型分析[J].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5)
- [29].假俭草杂种F_1抗寒性遗传分析[J]. 草业学报 2011(02)
- [30].星斑川鲽自交F_1和杂交F_1代免疫相关酶的初步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