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奇与马克思大众化研究

艾思奇与马克思大众化研究

论文摘要

艾思奇是我们党自己培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理论家,也是一位立场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实践家。他一生的学术生涯与革命生涯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的斗争历史紧密相联,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献给了党和人民的理论事业。由于他长期在理论战线上辛勤劳作,以致积劳成疾,不幸英年早逝。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后,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以及他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上的思想及贡献逐步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本文采用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既追溯历史又总结经验,即以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为线索,总结其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主要贡献及发展规律,以期对当前我国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全文包括导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共七章内容。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说明了研究的缘起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基本内容及可能的创新点等,为论文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第二章主要考察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条件。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源于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他个人的不懈努力。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内忧外患、风雨飘摇,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武器的指导,一大批知识分子开始积极的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些社会历史条件是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外部推力。同时,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对中国国情民情的把握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与求实好学的进取精神则为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第三章主要考察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形成。上海时期是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形成时期。1934年底,年仅25岁的艾思奇发表了脍炙人口,名闻遐迩《大众哲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化、大众化的先河,《大众哲学》不但使艾思奇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道路上的第一人,也使他成为中国新启蒙运动的先驱,其思想史意义不可低估。此后,艾思奇还陆续撰写和出版了《思想方法论》与《哲学与生活》等一系列有影响的论著,这些著作和《大众哲学》一起对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时期,艾思奇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纯正性与叶青等人的假马克思主义进行多次的论战与斗争,初步展示了其在理论战线上的尖兵作用,在理论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四章主要考察延安期间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深化和发展。1937年,艾思奇到达延安后,在毛泽东的影响和启发下,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化深化发展,并形成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套系统构想,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动推向了更高的层次。整风运动期间,艾思奇积极配合毛泽东批判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写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文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充分的发挥了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作用。同时,在延安期间,艾思奇依然不忘高举批判的武器,写了系列文章对叶青、陈立夫、蒋介石、阎锡山等反动哲学思想进行了有力的驳斥与批判。第五章主要考察了艾思奇在北京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与发展。北京时期,艾思奇主动承担起大规模宣讲社会发展史的任务,先后出版了“讲授提纲”、“讲义”及《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史》一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的指示下,艾思奇负责主编了建国后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建国后的第一本中国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这本教科书的使用和推广为建国后普及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担负繁重的教学工作期间,艾思奇笔耕不缀,撰写了大量的学术文章,并参与了建国后哲学领域的“三大争论”以及对胡适和梁漱溟哲学的批判,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第六章重点总结提炼了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主要特点及不同时期的哲学演进形态。作为战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战线上的学者、战士,艾思奇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坚持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贴合实际,紧扣时代;关注大众,以民为本;勇于批判,富于创新;实事求是,讲究运用的鲜明特征,堪称我党理论战线上的表率。同时,他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三个历史时期分别侧重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哲学形态,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形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理形态,以上三种哲学形态的演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形态与时代形态的辩证统一。第七章主要考察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启示。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外局势也发生了复杂而又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为当前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要以艾思奇为榜样,努力解读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在处理好理论与现实、学术与政治的前提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的辩证统一,合理有效的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巨大作用,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方式大力普及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宣传。今天,我们研究艾思奇,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评价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不仅是为了缅怀前人,更重要的是为了总结他成功的经验,力求准确、全面、系统地探讨和研究艾思奇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更好的用马克思主义武装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新的贡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问题的缘起及选题意义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当前国内外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可拓展的领域
  • 三、研究内容
  • (一) 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与实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 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思想嬗变及理论贡献
  • (三) 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特点及演进规律
  • (四) 艾思奇马克思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启示
  • 四、研究方法
  • (一) 文献分析法
  • (二) 比较法
  • (三)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 (四)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五、论文创新点
  • (一) 全面、系统梳理了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历史及理论贡献
  • (二) 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
  • (三) 在研究观点上有所创新
  • 六、论文研究存在的不足
  • (一) 理论观点的提炼有待于进一步凝练
  • (二) 对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纵深研究有待加强
  • 七、相关概念界定
  • (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 (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辩证关系
  • (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关系
  • 第二章 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条件
  • 第一节 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历史条件
  • 一、内忧外患的中国社会
  • 二、时代对新的理论武器的召唤
  • (一)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 (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
  • (三) 新的革命力量的迅速成长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武器
  • 三、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活动
  • (一) 五四运动前后,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二) 中国共产党三大以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及其传播活动
  • 第二节 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个体条件
  •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 二、对中国国情民情的把握
  • 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 四、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
  • 五、求实好学的进取精神
  • 第三章 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时期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的道路的开辟
  • 一、《大众哲学》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思想
  • 二、《大众哲学》的理论贡献及社会影响
  • 第二节 两本重要的哲学著作及理论贡献
  • 一、《思想方法论》的基本思想与理论贡献
  • 二、《哲学与生活》的基本思想与理论贡献
  • 第三节 上海时期的哲学批判活动及意义
  • 一、批叶青的反马克思主义言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正性与科学性
  • 二、批柏格森、胡适等人的西方唯心主义思潮
  • 三、捍卫进化论
  • 第四章 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化时期
  • 第一节 对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贡献
  • 一、艾思奇奔赴延安的社会历史原因及文化背景
  • 二、艾思奇、毛泽东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异同
  • 三、艾思奇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贡献
  • 四、毛泽东对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影响
  • 第二节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统构想
  •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界定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途径
  • 第三节 延安时期的哲学批判活动及影响
  • 一、与叶青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战
  • 二、对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
  • 第五章 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时期
  • 第一节 建国后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及教学活动
  • 一、大力宣讲社会发展史
  • 二、建国后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与贡献
  • 三、编撰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 第二节 建国后的三大争论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
  • 一、三大哲学争论及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
  • 二、建国后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
  • 第六章 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则、特点及演进形态
  • 第一节 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 一、在意识形态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
  • 二、在思想路线上,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 四、在学习方法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脱离社会实践
  • 五、在工作作风上,坚持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
  • 第二节 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特点
  • 一、贴合实际,紧扣时代
  • 二、关注大众,以民为本
  • 三、勇于批判,富于创新
  • 四、实事求是,讲究应用
  • 第三节 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哲学形态演变
  • 一、上海时期:大众哲学形态
  • 二、延安时期:政治哲学形态
  • 三、北京时期:学术哲学形态
  • 四、三种哲学形态的演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形态与时代形态”的辩证统一
  • 第七章 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当代启示
  • 第一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
  • 一、复杂的国际局势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冲击与挑战
  • 二、快速发展的国内局势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挑战
  • 第二节 艾思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几点启示
  • 一、在处理好理论与现实、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二、在用好网络传媒、拓展传播渠道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三、在贴近群众生活、关注大众心理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艾思奇与马克思大众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