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米普利胶囊的质量、稳定性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雷米普利胶囊的质量、稳定性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雷米普利(Ramipril),化学名为N-[1(S)-乙氧羰基-3-苯丙基]-(S)-丙氨酰基-顺桥-2-氮杂二环[3,3,0]辛烷-3(S)-羧酸,由德国赫斯特公司(Hoechst)公司研制开发,1989在法国首次上市。雷米普利为一新型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前体药物。人体吸收雷米普利后水解成雷米普利拉(Ramiprilat)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减少血管紧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雷米普利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本文通过对雷米普利胶囊的鉴别、有关物质、溶出度和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学进行了验证,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制订了药品质量标准。同时还进行了雷米普利胶囊稳定性试验,为制订雷米普利胶囊贮藏条件和有效期提供了依据。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雷米普利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为制剂生产工艺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采用主峰保留时间作为雷米普利胶囊的鉴别;用HPLC法测定其溶出度、有关物质和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lltech Alltima C18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缓冲溶液(1000ml 2%高氯酸钠溶液中加0.5ml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值至2.9)(35:65),检测波长均为210nm,流速为1.0ml/min。溶出度测定采用第三法装置,以水为溶剂,转速为每分钟100转,30分钟取样,滤过,测定,计算溶出量。雷米普利胶囊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为了研究雷米普利胶囊生物等效性,建立了测定人血浆中雷米普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雷米普利拉浓度的LC-MS/MS方法。该法依那普利为内标,采用甲醇-0.1%甲酸溶液(75:25)为流动相,以Waters Atlantis C18色谱柱为分析柱,通过电喷雾电离源(ESI),以选择离子反应监测(SRM)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417.3→234.3(雷米普利)、m/z 389.3→206.2(雷米普利拉)和m/z 377.3→234.2(依那普利)。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各降解产物均可与雷米普利主峰良好分离。HPLC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200mg/L,r>0.9998;方法的日内与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4%和0.9%。,溶出百分率均在30分钟时均大于90%,3批样品溶出度批间差异较小。稳定性考察显示雷米普利胶囊对光、热不稳定,对湿稳定。试验与参比制剂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雷米普利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60±0.17),(0.63±0.25)h;Cmax分别为(40.11±14.48),(41.78±13.18)ng/ml;t1/2分别为(2.75±1.36), (2.28±1.28)h;AUC0-12分别为(42.09±11.22),(41.81±12.89)ng·h/ml。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47±16.02)%。试验与参比制剂中雷米普利拉的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70±0.47),(2.60±0.60)h;Cmax分别为(42.02±12.53),(41.80±14.65)ng/ml;t1/2分别为(17.99±6.28),(18.51±5.81)h;AUC0-12分别为(310.65±91.42),(310.21±102.74)ng·h/ml。试验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09±15.28)%。结论:本课题建立的标准可用于雷米普利胶囊的质量控制。雷米普利胶囊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论文目录

  •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论文正文
  • 前言
  • (一) 雷米普利胶囊质量标准的研究
  • (二) 雷米普利胶囊质量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 (三) 雷米普利胶囊初步稳定性试验
  • (四)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雷米普利及其活性代谢产物雷米普利拉的浓度
  • (五) 雷米普利胶囊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四、综述
  • 五、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六、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银杏叶注射液联合雷米普利对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J]. 环球中医药 2013(S2)
    • [2].一种新型长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雷米普利[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03)
    • [3].雷米普利片的药代动力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01)
    • [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米普利胶囊的含量及有关物质[J]. 中国药业 2009(19)
    • [5].关于雷米普利片有关物质测定方法修订的建议[J]. 北方药学 2016(02)
    • [6].替米沙坦与雷米普利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心室重塑的影响[J]. 医学研究杂志 2009(08)
    • [7].雷米普利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转化生长因子及其信号转导分子表达[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8(09)
    • [8].雷米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炎后心肌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J].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8(05)
    • [9].雷米普利拉和氯沙坦单用及联用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比较[J]. 中国药房 2011(17)
    • [10].雷米普利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5(01)
    • [11].雷米普利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34)
    • [12].雷米普利对病毒性心肌炎后心肌组织自噬水平的影响[J]. 中南药学 2018(07)
    • [13].雷米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24)
    • [14].氯沙坦联合雷米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J]. 中国民康医学 2019(10)
    • [15].布美他尼联合雷米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9(08)
    • [16].参麦注射液联合雷米普利片治疗高血压性心衰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系统医学 2016(01)
    • [17].雷米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08(25)
    • [18].雷米普利通过干预瞬时感受器阳离子通道C3的表达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S1)
    • [19].雷米普利联合螺内酯对心肌重构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20)
    • [20].雷米普利与硝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9(01)
    • [21].雷米普利联合硝酸酯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04)
    • [22].雷米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11)
    • [23].老年高血压病患者ET变化及雷米普利与复方丹参联用对其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33)
    • [24].雷米普利对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肌Ⅰ型及Ⅲ型胶原基因表达的影响[J]. 陕西医学杂志 2012(09)
    • [25].雷米普利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09)
    • [26].纳滤膜在雷米普利药物中间体脱盐中的应用[J]. 医药工程设计 2010(03)
    • [27].替米沙坦单用或与雷米普利联用全球终点研究及其含义[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9(01)
    • [28].替米沙坦单独和与雷米普利联用的全球终点试验[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09(01)
    • [29].雷米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8(04)
    • [30].雷米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及细胞色素C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07)

    标签:;  ;  ;  ;  

    雷米普利胶囊的质量、稳定性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