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与措施研究

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与措施研究

论文摘要

城市贫困作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正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的经济体制转型、制度变迁的结构调整与转轨,以及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城市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并随着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的深入,将越来越尖锐和复杂。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致贫与脱贫的相关理论,并从分析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状态特征以及保障措施入手,重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社会保障措施的思路以及具体对策。文章主体部分由五章节构成。第一章,即导论部分,着重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介绍论文提出的主要救助理论依据与方法及其创新。第二章,首先介绍关于贫困的相关概念,包括贫困的界定与识别。再分析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现状与贫困成因。其中,主要说明了城市贫困群体的分布构成以及贫困群体面临的就业形势,并观察到他们存在的“贫困文化”现象,并从制度、结构、个体、文化、区域、政策几方面进行分析,列举了导致贫困的多重原因。第三章,介绍了国外关于贫困研究的一些理论与思想,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理论与思想对我国城市贫困治理的启示与借鉴意义。第四章,首先介绍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生成后对于城市贫困群体的救助措施及其具体政策,即保障的状况,然后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政策在解决城市贫困群体贫困问题上的不足之处。具体政策的介绍主要以武汉市为例,包括“三条保障线”,以及医疗、住房、就业等几方面的保障政策。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保障措施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制度本身的缺陷、保障资金的不足以及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第五章,最后一章主要针对前面的分析,提出完善当前保障措施的政策方法。首先提出解决城市贫困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的基本思路,包括对我国特有的社会保障理论思想的新的探索;提出必须标本兼治的扶贫济贫思想,并要防止福利依赖;采取政府与非政府相结合的多元救助;要实行积极的公共政策以促进社会公平。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城市贫困社会保障措施的具体对策,将公共救助与就业促进相联系,解决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问题;以社会发展的扁平化诠释公平、平等是解决贫困的根本出发点;以积极公共政策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以发展观点提出贫困群体保障的更高目标,使人人都能够享有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使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提高到更高层次的需求,让城市贫困群体重新回归社会,减少社会排斥,防止贫困的再度恶化,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现状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现状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状况分析
  • 2.1 概念阐释
  • 2.1.1 贫困概念的界定
  • 2.1.2 城市贫困的测定与识别
  • 2.2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构成以及分布特征
  • 2.2.1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构成
  • 2.2.2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分布特征
  • 2.2.3 城市贫困群体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 2.2.4 贫困群体的劳动权益被侵害现象严重
  • 2.2.5 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精神文化”贫困现象明显
  • 2.3 我国城市贫困的成因分析
  • 2.3.1 城市贫困成因的制度分析
  • 2.3.2 城市贫困成因的结构和技术分析
  • 2.3.3 城市贫困成因的个体和文化分析
  • 2.3.4 城市贫困成因的地域分析
  • 2.3.5 城市贫困成因的社会转型分析
  • 2.3.6 城市贫困成因的政策分析
  • 第三章 国外贫困问题研究的相关思想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 3.1 国外贫困问题研究的相关思想和主要理论综述
  • 3.1.1 国外贫困问题研究的相关思想
  • 3.1.2 国内国外贫困问题研究的主要相关理论
  • 3.2 国外反贫困实践对我国治理城市贫困的主要启示
  • 3.2.1 正确定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与作用
  • 3.2.2 社会保障制度的反贫困作用具有双重性
  • 3.2.3 社会保障制度与其他反贫困武器的结合
  • 3.2.4 统筹城乡反贫困政策
  • 第四章 城市贫困群体社会保障状况及问题分析
  • 4.1 保障现状
  • 4.1.1 三条保障线及其发展状况
  • 4.1.2 医疗、住房、教育救助
  • 4.1.3 就业、再就业扶持
  • 4.2 城市贫困群体救助扶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1 保障制度有待完善
  • 4.2.2 保障资金不足
  • 4.2.3 管理体制的缺失
  • 第五章 完善城市贫困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 5.1 基本思路分析
  • 5.1.1 社会保障的理论思路:公共知识与公共继承权
  • 5.1.2 防止贫困扩大化,必须标本兼治
  • 5.1.3 公平与效率兼顾,防止福利依赖
  • 5.1.4 政府救助、非政府救助和自我救助相结合
  • 5.1.5 实行积极的公共政策
  • 5.2 基本对策分析
  • 5.2.1 城市反贫困中的扁平化对策
  • 5.2.2 完善我国对城市贫困群体的救助体系
  • 5.2.3 实行就业保障机制,提高就业质量
  • 5.2.4 以积极的公共政策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城市贫富差距
  • 5.2.5 城市贫困人群社会保障更高目标的瞻望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社会转型期资源型城市贫困群体上访现象研究[J]. 民族论坛 2016(11)
    • [2].辽宁城市贫困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4(09)
    • [3].西部城市贫困群体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J]. 人民论坛 2013(35)
    • [4].城市贫困群体画像与媒体话语建构:基于大数据的分析[J]. 传媒 2019(06)
    • [5].城市贫困群体的就业保障思考及建议[J]. 市场观察 2016(S1)
    • [6].城市贫困群体致贫原因及社区救助对策浅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09)
    • [7].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研究综述[J]. 中国集体经济 2009(28)
    • [8].关于解决城市贫困群体问题的对策思考[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 [9].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现状研究[J]. 经济问题 2008(04)
    • [10].转型期的城市贫困群体及其权益保护[J]. 法制与社会 2008(30)
    • [11].新时代我国城市贫困群体社会保障制度分析[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2].城市贫困群体社区救助状况研究[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3(01)
    • [13].城市贫困群体主观生活质量初步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0(02)
    • [14].城市贫困群体的就业形态与对策思路[J].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3)
    • [15].论城市贫困群体的自生能力与政策创新[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16].从低收入群体价值认同看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力——以福建城市贫困群体为例[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09(02)
    • [17].城市贫困群体的就业质量研究[J].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08(02)
    • [18].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我国城市贫困及反贫困研究[J]. 文史博览(理论) 2011(09)
    • [19].重视我国城市贫困群体与社会问题[J]. 中国城市经济 2010(01)
    • [20].不同户籍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及其决定因素——以西安市典型社区为例[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21].可持续生计:一个城市减贫的新范式[J]. 社会工作 2015(01)
    • [22].城市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8)
    • [23].社区对城市贫困群体的福利服务:供给与回应——以武汉市为例的调查[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10)
    • [24].中国城市贫困与治理:基于可行能力的视角[J]. 学习与实践 2008(02)
    • [25].城市化发展速度与质量须平衡[J]. 农村经营管理 2011(07)
    • [26].城市贫困群体就业扶持政策的劳动供给效应——一个基于自然实验的研究[J]. 经济评论 2008(06)
    • [27].新城市贫困群体生活环境感知及影响因子分析——以西安市典型社区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8(06)
    • [28].可行能力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治理理念重构[J]. 湖北社会科学 2008(11)
    • [29].城市低收入群体问题研究综述[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 [30].城市贫困群体救助方式转换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08(26)

    标签:;  ;  ;  ;  ;  

    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与措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