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喇嘛甸油田厚油层非均质严重,存在低效循环的情况,开展了低效循环识别及控制层内低效注采与剩余油挖潜方法研究。在充分掌握喇嘛甸油田沉积特征的基础上,应用综合方法,对喇嘛甸油田厚油层内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和低效循环进行了研究,搞清了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和低效循环形成条件、形成的规律、分布状况。对萨、葡储层进行精细解剖,揭示了储层沉积模式及非均质特点,将层内剩余油归纳为结构界面分布较稳定的层状结构单元剩余油、底托悬挂式结构单元剩余油、底型切叠式结构单元剩余油、楔状镶嵌式结构单元剩余油和交错迷宫式结构单元剩余油5种模式;分析了低效注采循环形成后储层岩石矿物成份、岩石孔隙结构、空气渗透率、有效孔隙度、泥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研制了特高含水期以累积注水倍数、数值模拟计算、吸水剖面资料、油井找水资料、注水井分层压力降落速度、精细地质研究等为依据的6种低效循环的综合识别及描述方法。重点探讨了周期注水、缩小注采井距挖潜结构单元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层内细分注水和堵水的方法,创新了适合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控制低效循环、挖掘剩余潜力的有效技术,在应用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大庆油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前言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4 本文的创新之处2 喇嘛甸油田基本情况2.1 油田概况2.2 地质概况2.2.1 构造特征2.2.2 断层特征2.3 储层沉积特征及性质2.3.1 储层沉积特征2.3.2 储层性质2.3.3 油气水分布2.3.4 流体性质2.4 油田开发历程2.5 储层精细描述发展历程3 层内剩余油分布特点3.1 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析方法3.1.1 新井水淹资料直观判断剩余油3.1.2 取心井研究各类储层水洗特征3.1.3 动静结合方法综合识别剩余油3.1.4 多学科油藏手段定量描述剩余油3.2 储层动用状况及剩余油分布类型3.2.1 储层动用状况3.2.2 喇嘛甸油田剩余油分布4 低效注采的识别4.1 低效注采形成机理4.1.1 低效注采循环概念及形成原因4.1.2 低效注采循环形成后储层变化规律4.2 低效注采的识别4.2.1 精细砂体解剖研究低效注采分布状况4.2.2 利用新井水淹资料确定具体位置4.2.3 借助数值模拟研究低效注采分布状况4.2.4 应用测试资料研究低效循环分布状况4.2.5 利用井间电位法确定注水突进方向4.2.6 依据常规裸眼井测井曲线确定具体部位5 层内剩余油的挖潜与控制低效注采的方法5.1 周期注水挖潜均质厚油层剩余油5.2 缩小注采井距,挖潜结构单元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5.3 细分注水控制层内低效注水量5.4 堵水控制层内低效采水量6 结论和认识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喇嘛甸油田论文; 低效注采论文; 挖潜论文; 识别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