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成年人体育锻炼能力评价理论框架的建立及检验

城市成年人体育锻炼能力评价理论框架的建立及检验

论文摘要

国民的健康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21世纪以来,采用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实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标是当前群体科研工作的关键。因此,本文在充分梳理体质、健康评价理念与体系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提出了构建体育锻炼能力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具体结论包括:(1)构建体育锻炼能力评价的理论前提主要体现在:①当今涉及运动功能状态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源自对健康的关注。②现行的体质等运动功能状态评价体系中,存在“两极化”现象:一是追求运动能力的最大化;二是过于强调身体活动或体育锻炼的基本健康作用。③我国现行的体质评价体系中,部分评价内容与指标自身存在明显的效度与信度不足的问题,且无法实现全面、动态的机体运动功能状态的整体评价。(2)体育锻炼能力(exercise capacity, EC)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体内各器官系统对运动负荷产生综合“应答反应”水平的上限。(3)本文通过理论总结与归纳,构建了体育锻炼能力评价理论框架“三元模型”,即肌肉素质(肌肉力量/耐力)、协调能力与有氧能力。(4)结合国内国民体质监测的实际需求,将“体育锻炼能力指数”(exercise capacity index, ECI)作为个体体育锻炼能力水平的评价指标。即ECI是指人体在最大负荷强度条件下,机体各功能系统综合应答反应所表现出来的能量消耗水平。(5)采用具有动态性、通用性特征的走-跑相结合的递增负荷运动方式,以改良的1OSWT作为评价方法,通过总能量消耗水平来作为体育锻炼能力的评价指标。(6)通过与跑台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了评价20~29岁成年男、女性体育锻炼能力的推测方法,即ECI的推测公式,①男性:ECImax (kcal/min)=0.530*体重(kg)+0.488*METs(ml/kg/min)+0.243*年龄(y)②女性:ECImax (kcal/min)=0.277*折返耗时(s)+0.404*体重(kg)+0.321*V02max(ml/kg/min)(7)对体育锻炼能力评价模型与方法检验结果提示:①作为评价方法,改良的10SWT具有的简便,安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为今后推广应用提供了方法学依据。②采用ECI推测公式获得的总能量消耗水平能够反映个体承受最大负荷强度能力,有较好的推测效度与信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选题依据
  • 1.1 国民健康素质是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 1.2 促进国民健康素质面临的问题
  • 1.3 开展体育锻炼能力评价是制定运动处方,科学健身的必然
  • 2 文献综述
  • 2.1 健康研究的发展
  • 2.1.1 基于疾病基础上的狭义健康观(Health)
  • 2.1.2 多维思想下的健康观(Health & Weliness)
  • 2.1.3 健康的评价指标
  • 2.2 运动功能状态评价的发展
  • 2.2.1 第一阶段:运动能力测试的形成(1850s~1930s初)
  • 2.2.2 第二阶段:运动能力测试的发展(1930s末~1960s末)
  • 2.2.3 第三阶段:体质测试的形成(1950s中期)
  • 2.2.4 第四阶段:与健康相关体质测试的形成(1970s初、至今)
  • 2.3 运动行为的研究现状
  • 2.3.1 体力活动/体育锻炼的内涵
  • 2.3.2 体力活动/体育锻炼的健康效益
  • 2.3.3 体力活动/体育锻炼与健康风险事件
  • 2.4 运动负荷的评价方法
  • 2.4.1 实验室运动负荷试验
  • 2.4.2 场地试验或耐力机能试验
  • 2.5 运动能耗的评价方法
  • 2.5.1 直接测热法
  • 2.5.2 间接测热法
  • 2.5.3 非测热法
  • 3 总体设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分析法
  • 3.3.2 比较分析法
  • 3.3.3 实验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建立体育锻炼能力评价的理论前提
  • 4.1.1 运动功能状态评价的地位与作用
  • 4.1.2 运动功能状态评价体系的“两极化”现象
  • 4.1.3 现行运动功能状态评价体系的特征
  • 4.1.4 本节总结
  • 4.2 体育锻炼能力评价理论框架的建立
  • 4.2.1 评价理论建立的依据
  • 4.2.2 体育锻炼能力的提出
  • 4.2.3 体育锻炼能力评价构成要素的筛选
  • 4.2.4 体育锻炼能力评价理论框架:“三元模型”
  • 4.2.5 本节小结
  • 4.3 体育锻炼能力评价指标的开发与方法的设计
  • 4.3.1 体育锻炼能力评价指标的开发
  • 4.3.2 ECI测试方法的设计
  • 4.3.3 本节小结
  • 4.4 体育锻炼能力评价指标与方法的验证
  • 4.4.1 研究对象
  • 4.4.2 研究设计与方法
  • 4.4.3 结果与分析
  • 4.4.4 本节小结
  • 5 讨论
  • 5.1 评价方案实现了个体运动功能状态的整体性与动态性评价
  • 5.1.1 评价内容的整体性特征
  • 5.1.2 评价方法的动态性特征
  • 5.2 评价方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接受性
  • 5.2.1 安全性
  • 5.2.2 可接受性
  • 5.3 评价结果能为适宜负荷的确定提供可靠的支持
  • 6 结论
  • 7 研究局限与今后研究设想
  • 7.1 进一步充实与完善评价方案
  • 7.2 扩大评价方法的适用人群
  • 7.3 扩大样本构成与样本量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一 风险因素与风险等级
  • 附件二 病历单
  • 附件三 体力活动适应能力问卷(physical Activity Readiness Questionnaire,PAR-Q)
  • 附件四 成年人OMNI步行/跑步RPE量表及其说明
  • 附件五 测试卡片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的识别和测度[J]. 体育科研 2020(02)
    • [2].城镇化背景下对居民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 内江科技 2020(04)
    • [3].体育锻炼也育人[J]. 中国德育 2020(03)
    • [4].教师带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策略[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9)
    • [5].趣味运动在居家体育锻炼中的应用[J]. 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6].高校学生在疫情之下体育锻炼的探讨[J]. 内江科技 2020(08)
    • [7].疫情隔离时期居家体育锻炼的多维思考[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09)
    • [8].防疫抗疫背景下老年人居家体育锻炼的探究[J]. 内江科技 2020(10)
    • [9].北京市居民体育锻炼中断因素分析——基于北京市第3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数据[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 [10].家庭因素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J]. 运动 2018(20)
    • [11].探究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J]. 湖北体育科技 2019(01)
    • [12].体育锻炼有效缓解学生焦虑的实验研究[J]. 华夏教师 2019(03)
    • [13].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手机成瘾症状干预的可行性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06)
    • [14].藕合特征下学校体育行为与家庭体育锻炼的联动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9(05)
    • [15].大学生体质健康与促进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 运动 2019(06)
    • [16].不同体育锻炼缓释长期夜班医护人员的效果探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83)
    • [17].编读往来[J]. 成才与就业 2019(09)
    • [18].皖西地区社区群众对体育锻炼场地需求的调查研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19].老年虚弱的体育锻炼因素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10)
    • [20].浅谈体育锻炼在教学中的重要性[J]. 科技风 2018(27)
    • [21].我国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况及原因分析[J]. 农家参谋 2018(21)
    • [22].南京市青少年校外体育锻炼研究[J]. 运动 2018(14)
    • [2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自尊影响的调查[J]. 运动精品 2018(03)
    • [24].大学生规律性体育锻炼的现状调研与分析[J]. 山西农经 2016(14)
    • [25].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内部动机与态度审视[J]. 贵州体育科技 2016(04)
    • [26].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其体育锻炼态度的预测力研究[J]. 四川体育科学 2017(01)
    • [27].癌症病人可以体育锻炼吗[J]. 江苏卫生保健 2017(02)
    • [28].辽宁省城镇老年人锻炼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 2017(02)
    • [29].体育锻炼方式对北京市居民健康自评的影响[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7(03)
    • [30].云南民族地区中青年知识分子参与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方式的现状分析[J]. 科技视界 2017(06)

    标签:;  ;  ;  

    城市成年人体育锻炼能力评价理论框架的建立及检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