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对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酮氢化反应和氮气裂解和氢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酮氢化反应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后过渡金属催化酮加氢反应的氢气活化步骤。对于A体系(RuH2-双磷/双胺)和B体系(RuCp*-1,2-双胺化合物),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双氢活化过程有两步组成:氢气配位和氢气裂解。但是对于C,D,E和F体系(Ru-苯环配体,Rh/Ir金属中心-茂环配体),双氢活化过程沿着path1路径,只有氢气裂解步骤,没有氢气配位步骤。因而,C,D,E和F体系催化该过程的反应位垒比A和B体系要高(ΔG>27kcal/mol)。但是,酸性条件下的C,D,E和F体系,双氢活化过程将沿着path2进行,并由两步构成,即氢气配位和氢气裂解。所以该条件下的双氢活化过程的位垒显著降低,导致氢气很容易分裂。这一结论和实验结果非常相符。对于C-F体系,从转移氢化向氢气氢化转变时,16电子化合物MNC-F的质子化将N2-M1-Y3(Y=N或O)的离域π键转变为M1-Y3的定域π键。因此,能够提供氢气配位空位的16电子化合物将倾向于进行氢气氢化。2.双氮的裂解和氢化本文利用密度泛函的方法研究并证实了双钽金属化合物催化end-on和side-on结构的异构化机理。cis和trans异构体1的低能量电子态是开壳单线态和三线态,含有两个单电子,平均分配在两个Ta中心上。闭壳单线态比trans和cis异构体的三线态能量分别高23.9(24.5)kcal/mol.这些发现和实验报道的化合物Ⅰ存在顺磁性和反磁性一致。然而,trans和cis异构体化合物2却是闭壳单线态基态,它的三线态比单线态高51.3(50.7)和50.7(50.9)kcal/mol。实验报道Ⅱ具有反磁性特征和计算得到的2的单线态基态一致。trans和cis异构体化合物2,[TaⅣ]2(μ-N2),比对应化合物1异构体能量低53.4(50.7)和51.5(49.1)kcal/mol。1-to-2重排(实验报道的Ⅰ-to-Ⅱ重排)是多步反应,它的最大位垒在过渡态TS(1a-1b)处26.1(28.7)kcal/mol,对应着(μ-η1:η1-N2)→(μ-η2:η2-N2)重排过程。首先,化合物1经过过渡态TS(1-1a),经过21.6(24.2)kcal/mol位垒,重排为中间体1a。然后,1a经过9.8(7.2)kcal/mol能垒重排为1b。化合物lb在热动力学上不稳定,很容易经过6.1(4.8)kcal/mol位垒转化为化合物2。1和H2反应形成1,4加成产物3,最大的位垒21.6(24.2)kcal/mol伴随着1-to-1a转化,(μ-η1:η1-N2)→(μ-η2:η2-N2)异构化。然后,H-H上的两个氢原子加成到la的一个Ta中心上,紧接着,一个H迁移到另外一个Ta中心上。整个反应1+H2→3放热29.6(20.0)kcal/mol。因此,在1上加成一分子H2是动力学和热力学都是可行的,它是通过(μ-η1:η1-N2)→(μ-η2:η2-N2)异构化,然后完成H2加成的。这和实验结果极其相符。热动力最稳定的异构体2,含有两个桥连N原子,不能和H2反应在正常的实验条件下,因为在σ键偶联过渡态2TS1处存在很大的位垒39.7(49.5)kcal/mol,并且这个反应还会吸热9.9(19.2)kcal/mol。该结论和实验结果非常相符。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环状(烷基)(胺基)卡宾-铑催化芳基酮与苯酚的选择性氢化反应[J]. 有机化学 2015(09)
- [2].镍催化均相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20(05)
- [3].氢化反应工艺设计的注意点[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8(04)
- [4].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研究[J]. 天津科技 2014(03)
- [5].手性二烯作为“配体”的无金属不对称氢化反应[J]. 有机化学 2013(07)
- [6].铱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09(06)
- [7].不对称氢化反应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7(07)
- [8].氨基吡啶氢化反应中不同贵金属催化剂协同作用的影响[J]. 山东化工 2020(13)
- [9].铀氢化反应过程中氢扩散行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19(05)
- [10].钇二氢化反应热力学函数的研究[J]. 化学学报 2008(02)
- [11].金属配位作用诱导的自组装双功能催化:高效的不对称膦氢化反应[J]. 有机化学 2008(10)
- [12].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实现简单吡咯不对称氢化反应[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1(08)
- [13].兰州化物所高效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取得新进展[J]. 功能材料信息 2011(04)
- [14].氨气为氢源的无催化剂常温常压电化学氢化反应[J]. 有机化学 2019(04)
- [15].糖基含磷配体在不对称氢化反应中的应用[J]. 有机化学 2013(03)
- [16].金属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进展与展望[J]. 化学学报 2012(13)
- [17].联二萘酚衍生手性磷酸在亚胺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合成化学 2015(11)
- [18].过渡金属催化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的国内研究进展[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20(10)
- [19].一种铁配合物催化的烯烃氢化反应机理的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24)
- [20].介孔氧化铝复合材料负载铂催化剂上丙酮酸乙酯的不对称氢化反应[J]. 催化学报 2011(11)
- [21].钯碳/三乙胺体系中邻位三唑取代芳基卤化物的脱卤氢化反应研究[J]. 有机化学 2020(05)
- [22].钌催化β-酮酸酯不对称氢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18(10)
- [23].手性多齿胺膦配体/铁簇合物催化酮的不对称转移氢化反应[J]. 有机化学 2017(05)
- [24].改良西门子法热氢化反应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J]. 氯碱工业 2013(06)
- [25].手性螺环双硼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的喹啉氢化反应[J]. 有机化学 2019(06)
- [26].基于氨硼烷的直接转移氢化反应研究进展[J]. 有机化学 2015(03)
- [27].金属锰配合物催化的氢化反应中的配体效应——机理与应用[J]. 有机化学 2019(11)
- [28].磁性蓄冷材料ErNi的氢化反应及其产物分析[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6(05)
- [29].铱催化不饱和杂环羧酸的不对称氢化反应研究[J]. 有机化学 2013(07)
- [30].HFC-134合成反应中氢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研究[J]. 有机氟工业 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