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众文化文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信,大众文化视角,文本生产
大众文化文本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刘宗元[1](2018)在《试论作为文本生产的微信自拍——基于大众文化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可以把微信自拍视为一种社会性的群体行为,那么我们似乎可以换一个视角看问题,即个人在放弃(部分)自我的同时,会产生"群聚的冲动",以参与到一个社群中的方式获得"存在的充电",把放弃自我的损失转化为收获。但究其实质,仍是主体性的丧失与自我的社会重构,从前者向后者的过渡具有一定风险。(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8年06期)
程思琪[2](2017)在《从网络文化的文本形态角度分析大众审美趣味》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文化是大众文化的新形式,它的出现给现代人一个重新审视大众文化的视角。网络文化以界面为特殊媒介,经过对信息的加工组合,产生了不同的文本形态。而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个人身份的私密性使大众可以通过网络大胆表达自己真实的体会与想法。从而在虚拟的网络环境里往往展现的是超出现实生活更真实的大众审美趣味,当代信息呈现的多样化能够迎合着大众不同的审美口味,满足大众的娱乐消遣需求。从不断创新的网络文本形态中,也大致看出新媒体下大众的审美趣味向日常通俗化、戏谑性的娱乐化、流行性的从众心理以及感官快适优于理性思考转变。(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7年12期)
水木[3](2017)在《那些年,那些流行的文本——余秀华现象与大众流行文化的观察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般人只看到了蝴蝶的美丽,浪漫时喜欢到田野捉蝴蝶,对毛毛虫却避之惟恐不及。更有浪漫者,把蛹看成现实,把蝴蝶看作情怀。殊不知,蝴蝶的本来面目,就是一只毛毛虫,只不过,肉眼凡胎、世俗之人充其量只能看到毛毛虫这个层次,智者才能看到蝴蝶这个层面。毛毛虫经历风吹雨打,需要蜕皮若干次,才蜕变成蛹。蛹再蜕一次皮,方能长出翅膀、破茧化蝶。对于六足四翅的昆虫(本文来源于《南腔北调》期刊2017年07期)
张世涛[4](2017)在《以身体来阅读:作为文本生产的微信自拍——基于大众文化视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可以把微信自拍视为一种社会性的群体行为,那么我们似乎可以换一个视角看问题,即个人在放弃(部分)自我的同时,会产生"群聚的冲动",以参与到一个社群中获得"存在感",把放弃自我的损失转化为收获。但究其实质,仍是主体性的丧失与自我的社会重构,从前者向后者的过渡具有一定的风险。(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7年02期)
佟建军[5](2016)在《从“文本主体”到“社会主体”——费斯克对大众文化解读过程的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本主体并不是受众在阅读当中真正的主体位置。当社会体验与文本加合起来共同作用的时候,受众会从文本主体移向社会主体,由社会体验决定他对文本的解读。(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6年35期)
张谨[6](2016)在《大众文化中的微观政治学——以约翰·费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为分析文本》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当代的文化理论家约翰·费斯克提出了"文化消费主义"的研究主张。他在其着作《理解大众文化》中,对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大众及大众文化的形成过程与主要特征作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在对法兰克福学派的精英主义和悲观主义大众文化观的超越中建立起一种开放向上的大众文化理论,该理论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大众文化的微观政治学思想。费斯克认为大众并非就是法兰克福学派在论述文化工业时所批判的被动、屈从、完全受控制的个体,而是积极、能动、善于抵抗的主体,他们是大众文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大众文化也并非等同于文化工业,大众文化的文本是一种斗争的文本,一种由下而上进行多种抵抗的文本,大众文化是反对宰制力量的积极因素。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保持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永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都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6年08期)
王坤坤[7](2016)在《大众文化下的小说文本与影视改编——以《呼啸山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呼啸山庄》这部作品曾被改编成很多版本的影视作品,小说与电影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感染力。但是大众文化下的语图关系引起了大家新的思考与担忧,我们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直观的影像作品冲击着传统的文学,使得文学处于"边缘化"的境地。但是另一方面,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源泉与营养的影视作品,却又在推动着文学作品的发展。文学作品特别着名的小说被搬上荧屏,改编为电影电视或者其他艺术形式,已经成为现当代文学领域的一道景观。(本文来源于《读天下》期刊2016年13期)
刘媛媛,陈源[8](2016)在《大众传媒视野中的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基于符号学的夏季奥运会口号文本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众传媒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以符号学作为研究的理论背景,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1984年到2012年间,共八届夏季奥运会的口号进行研究。从表层文字的拿捏到深层意涵的赋予,从看似简单的口号文本中梳理其所包含的奥林匹克文化的深厚底蕴。进行文本分析的过程分为以下两个层面:首先,从文字和语词的层面识别相关符号的表层含义;其次,从历史、社会、文化的层面探索相关符号的深层含义。研究认为:奥运口号是现代奥运会的重要标识,将历久弥新地被定义、被诠释、被命题;简短的奥运口号凝练了奥林匹克的精神,将作为一代又一代人们的集体回忆,将永载人类文明的史册并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本文来源于《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杨默[9](2015)在《生产性文本和人文价值的建构——当下国产喜剧片的“大众文化”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影是一种大众艺术的样式,作为受众倾向性明显的国产喜剧片更是兼具了喜剧化和本土化特质,与大众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由于国产喜剧片的商业化本质、工业化生产和受众意识的控制,它作为缺乏美学价值的商业文化,阻碍了高雅文化的发展,降低了人们的审美,也在更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认知,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但在受众层面,它也是一种有文化意义的"生产性文本"。在国产喜剧片对现实进行嘲讽,对生活进行恶搞,以及进行某种意义解构的同时,还应当在大众文化的基础之上建构更为积极的人文价值。(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5年06期)
刘立辉,席楠[10](2015)在《与大众文化的协商: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的文本生成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洛丽塔》从构思到出版乃至被改编成电影始终都离不开美国大众文化,同时这部作品也对大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很少有研究者去深入挖掘作者纳博科夫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小说男主人公亨伯特从文化工业、大众传媒、商场的异化感叁个方面展开了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纳博科夫也多次表达对大众文化的排斥。然而,作为一名在大众文化市场机制下的文学生产者,在《洛丽塔》的文本生成、出版、电影剧本改编、市场化推广中,他不得不通过与大众文化展开协商作为策略,在艺术理想与商业市场之间寻求平衡。(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大众文化文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网络文化是大众文化的新形式,它的出现给现代人一个重新审视大众文化的视角。网络文化以界面为特殊媒介,经过对信息的加工组合,产生了不同的文本形态。而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个人身份的私密性使大众可以通过网络大胆表达自己真实的体会与想法。从而在虚拟的网络环境里往往展现的是超出现实生活更真实的大众审美趣味,当代信息呈现的多样化能够迎合着大众不同的审美口味,满足大众的娱乐消遣需求。从不断创新的网络文本形态中,也大致看出新媒体下大众的审美趣味向日常通俗化、戏谑性的娱乐化、流行性的从众心理以及感官快适优于理性思考转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众文化文本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晶,刘宗元.试论作为文本生产的微信自拍——基于大众文化视角的分析[J].新闻战线.2018
[2].程思琪.从网络文化的文本形态角度分析大众审美趣味[J].美与时代(下).2017
[3].水木.那些年,那些流行的文本——余秀华现象与大众流行文化的观察与思考[J].南腔北调.2017
[4].张世涛.以身体来阅读:作为文本生产的微信自拍——基于大众文化视角的分析[J].新闻战线.2017
[5].佟建军.从“文本主体”到“社会主体”——费斯克对大众文化解读过程的重构[J].长江丛刊.2016
[6].张谨.大众文化中的微观政治学——以约翰·费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为分析文本[J].理论月刊.2016
[7].王坤坤.大众文化下的小说文本与影视改编——以《呼啸山庄》为例[J].读天下.2016
[8].刘媛媛,陈源.大众传媒视野中的奥林匹克文化传播——基于符号学的夏季奥运会口号文本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杨默.生产性文本和人文价值的建构——当下国产喜剧片的“大众文化”价值研究[J].新闻世界.2015
[10].刘立辉,席楠.与大众文化的协商: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的文本生成策略[J].外语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