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地理小论文1000字

泉州地理小论文1000字

问:泉州乡土地理小论文1000字以上
  1. 答:口、资吵明源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落实地理新课程理洞冲念,全面实施地理素质教育,发挥乡土地理这一综合性学习载体的作用,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深入开展乡土地理教学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家乡,关心家乡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为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经地理组建议,教务处研究决定,以"中学地理新课程实践反思与促进学生发展"为主题,举办泉州三中首届中学生优秀乡土地理小论文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初一、初二、高二学生。
    二、参评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家乡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四个主题,突出地方性、实践性、创新性,协调人地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
    三、参评要求:
    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字数高中组在2000字左右,初中组在纳碰歼1000字左右,尽量用电脑打字文稿,题目下注明作者的年级、姓名以及指导教师姓名(只填1名)。参评小论文于2008年4月30日前交给所在班级的地理老师。
    四、评选及奖励办法:
    我校地理组在各年级评荐的基础上,将小论文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同时将推荐5篇优秀小论文参评泉州市第十四届中学生优秀乡土地理小论文。泉州市教科所将依高中、初中组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名,同时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并颁发证书。
问:求泉州地理文化论文一篇,字数1800左右的
  1. 答:那就讲讲人文地理吧。
问:一篇关于泉州发展的历史小论文
  1. 答:泉州于唐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开始立州建置, 名曰武荣州。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泉州城北泉山因而得名。十七年五月,福建行省并入泉州行穗纳省,同年七月徙泉州行省于隆兴。明初,明朝政府改泉州路为泉州府。国共内战期间,很多人逃往香港和南洋,以至于今日的海外侨胞中不乏泉州籍的移民。解放初期,国家主要投资都在内地,故经济发展缓慢。1977年改革开放开始,泉州被定为沿海开放城市,从此进入高速发展期,现在,泉州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花园城市。
    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泉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有着上千年的海外交通史,是一座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的开纤罩放港口城市。自唐代开埠,即为中国南猜竖没方四大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呈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在海内外有很大影响。
  2. 答:9000年前,泉州城尚在海中,清源山下一片汪洋。5300年前,今域和辩仅西南升文山(今龙头山)突兀海面,一枝独秀(据《唤岁缺泉州唐城踏勘考察研究报告》,2002年编印)。
    泉州唐时原置武荣州,州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丰州属内陆港口,交通不便,地面狭窄,不利于经济发展。同时,因地理形势变化,今泉州城区处陆地升高,清源山下水流冲积,水泽变为陆地,交通方便,范围宽广。因此,唐·久视元年(700年)及景云二年(711年),州治向东南雀前南移5公里,即今泉州城区。
    泉州历史
泉州地理小论文1000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