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分布与筛选的研究

内蒙古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分布与筛选的研究

论文摘要

采用踏查与样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与生态进行了系统调查。通过对子实体鉴定及对菌根组织的分离与回接研究表明,目前在大青山发现的外生菌根真菌共163种,占现有国内报道种的26.6%,分别隶属于18科、41属,并发现内蒙新纪录种54种,还有五个存疑种;通过对分布区内各生态因子研究表明,在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喜欢生长在有机质丰富、林分郁闭度0.7~0.9的针阔混交林、海拔1300m~1900m、阴坡中部、坡度为20°~40°的环境中,而在陡坡、山顶或山麓分布较少;通过对生境土壤理化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菌根真菌的存在能够明显降低土壤pH值、并显著提高环境中全N含量,对全P、全K无显著影响,但对速效态N、P、K释放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对共生关系研究表明,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鹅膏科(Amanitaceae)的大部分真菌,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s.)、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Fisch.)Turcz.)、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 Decne.)为主要宿主植物,而牛肝菌科(Boletaceae)的大部分真菌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云杉、白桦、虎榛子等为主要宿主植物。 通过组织分离的方法对所采集的菌种进行了分离,共获得乡土菌种30种。并对其中15个种进行了培养特性的研究(培养基与pH值正交及碳、氮源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菌种适合在微酸性的MRD或PACH培养基中生长,少数菌种喜欢生长在MMN或MMA培养基上。其中的血红牛肝菌(Boletus rubellus Krombh.)培养特性较差,其它菌种的培养特性均很好。 在培养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培养特性较好的10个菌株对大青山地区重要的护土灌木—虎榛子幼苗进行了人工菌根合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10个菌株中6个菌株(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 Sing.)的两个菌株、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 O.Kuntce.)、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论文目录

  • 独创性声明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菌根在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中的功能与作用
  • 1.1.1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 1.1.2 菌根在植物起源、群落演替及森林形成中的作用
  • 1.1.2.1 菌根对植物起源与森林生态系统建立的影响
  • 1.1.2.2 菌根对森林群落的演替与群落区系形成的影响
  • 1.1.3 菌根真菌对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作用
  • 1.1.3.1 菌根对森林生态系统中无机营养循环的作用
  • 1.1.3.2 菌根对全球生态系统中碳汇的影响
  • 1.1.4 菌根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 1.1.4.1 菌根对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1.1.4.2 菌根对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 1.1.5 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中外生菌根的作用
  • 1.2 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及生态研究的意义与进展
  • 1.2.1 外生菌根真菌及其生态调查的意义
  • 1.2.1.1 筛选优良乡土菌根真菌
  • 1.2.1.2 开发食用菌资源
  • 1.2.1.3 补充、扩大外生菌根真菌资源
  • 1.2.2 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现状
  • 1.2.2.1 国外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现状
  • 1.2.2.2 国内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现状
  • 1.2.2.3 外生菌根真菌的分类体系现状
  • 1.2.2.4 国内外外生菌根生态研究进展
  • 1.3 外生菌根合成与抗旱机理研究进展
  • 1.3.1 影响外生菌根形成的因素
  • 1.3.1.1 环境多样性对菌根形成的影响
  • 1.3.1.2 土壤因子对菌根形成的影响
  • 1.3.1.3 植物同化作用对菌根形成的影响
  • 1.3.1.4 微量元素对菌根形成的影响
  • 1.3.1.5 土壤中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菌根形成的影响
  • 1.3.1.6 根际微生物和磷的释放对菌根形成的影响
  • 1.3.2 外生菌根形成机制
  • 1.3.2.1 菌根专化性及基因因素与菌根形成
  • 1.3.2.2 菌根形成对植物根和菌丝的要求
  • 1.3.2.3 外生菌根形成的过程与机制
  • 1.3.3 外生菌根抗旱机理研究进展
  • 1.3.3.1 外生菌根真菌的抗旱性
  • 1.3.3.2 菌根降低土壤与根系间的液流阻力
  • 1.3.3.3 菌根形成后可以改变植物体内的多种生理代谢过程
  • 1.3.3.4 干旱胁迫下,菌根可提高叶水势、保水能力,降低叶水分饱和亏缺值
  • 1.3.3.5 干旱胁迫下,菌根能够提高苗木对磷及微量元素的吸收
  • 1.3.3.6 干旱胁迫下,菌根能提高苗木净光合速率
  • 1.3.3.7 菌根提高苗木光合水分的利用效率
  • 1.3.3.8 菌根真菌对苗木酶活性的影响
  • 第2章 研究目的与研究思路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目的
  • 2.3 研究思路
  • 2.3.1 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与生态调查
  • 2.3.2 菌根真菌培养特性研究
  • 2.3.3 虎榛子人工菌根合成与优良菌树组合筛选
  • 2.3.3.1 菌根合成研究
  • 2.3.3.2 虎榛子菌根化苗抗旱机理的研究
  • 第3章 内蒙古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资源与生态研究
  • 3.1 调查地自然概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地质及气候特征
  • 3.1.3 土壤及植被
  • 3.2 调查方法
  • 3.2.1 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方法
  • 3.2.2 生态因子调查方法
  • 3.3 外生菌根真菌分类方法
  • 3.4 土壤各项指标测定方法
  • 3.4.1 土壤pH值的测定方法
  • 3.4.2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
  • 3.4.3 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
  • 3.4.4 土壤全磷含量的测定
  • 3.4.5 土壤全钾含量的测定
  • 3.4.6 土壤速效氮含量的测定
  • 3.4.7 土壤速效磷含量的测定
  • 3.4.8 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测定
  • 3.5 数据处理方法
  • 3.6 结果与分析
  • 3.6.1 内蒙古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分布规律
  • 3.6.2 内蒙古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新纪录种主要特征
  • 3.7 生态因子对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分布的影响
  • 3.7.1 地形、植被对外生菌根真菌分布的影响
  • 3.7.2 林分郁闭度及宿主植物对外生菌根真菌分布的影响
  • 3.8 土壤理化性状与外生菌根真菌分布的关系
  • 3.8.1 土壤pH、有机质含量与外生菌根真菌分布的关系
  • 3.8.2 土壤全氮含量与外生菌根真菌分布的关系
  • 3.8.3 土壤全磷、全钾含量与外生菌根真菌分布的关系
  • 3.8.4 土壤速效态氮、磷、钾含量与外生菌根真菌分布的关系
  • 3.8.5 外生菌根真菌与环境的综合效益评价
  • 3.9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外生菌根菌种分离及培养特性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2.1 外生菌根真菌分离方法
  • 4.1.2.2 培养特性研究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分离获得的大青山乡土菌种
  • 4.2.2 培养基与pH值对不同菌种生长的影响
  • 4.2.2.1 培养基与pH值对红汁乳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2.2 培养基与pH值对绒边乳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2.3 培养基与pH值对毛头乳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2.4 培养基与pH值对厚环乳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2.5 培养基与pH值对褐环乳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2.6 培养基与pH值对亚褐环乳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2.7 培养基与pH值对点柄乳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2.8 培养基与pH值对褐疣柄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2.9 培养基与pH值对血红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2.10 培养基与pH值对淡灰小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2.11 培养基与pH值对浅黄根须腹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2.12 培养基与pH值对兰丝膜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2.13 培养基与pH值对棕灰口蘑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2.14 培养基与pH值对球根白丝膜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2.15 培养基与pH值对土生空团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3 碳、氮源对不同菌种生长的影响
  • 4.2.3.1 碳、氮源对绒边乳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3.2 碳、氮源对厚环乳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3.3 碳、氮源对褐环乳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3.4 碳、氮源对淡灰小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2.3.5 碳、氮源对血红牛肝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5章 盆栽条件下虎榛子菌根合成的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供试材料
  • 5.1.1.1 供试树种
  • 5.1.1.2 供试菌种
  • 5.1.2 试验方法
  • 5.1.2.1 菌剂制备方法
  • 5.1.2.2 育苗基质与种子处理及幼苗培育方法
  • 5.1.2.3 幼苗接种及培养方法
  • 5.1.2.4 菌根形态及菌根感染率统计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不同菌种对虎榛子幼苗菌根感染率的影响
  • 5.2.2 不同菌种与虎榛子幼苗形成的菌根形态
  • 5.2.2.1 卷边桩菇与虎榛子形成的菌根形态
  • 5.2.2.2 点柄乳牛肝菌与虎榛子形成的菌根形态
  • 5.2.2.3 彩色豆马勃与虎榛子形成的菌根形态
  • 5.2.2.4 土生空团菌与虎榛子形成的菌根形态
  • 5.2.2.5 厚环乳牛肝菌与虎榛子形成的菌根形态
  • 5.2.2.6 未形成菌根的虎榛子根系形态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6章 虎榛子菌根化苗抗旱机理的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供试材料
  • 6.1.1.1 供试菌种
  • 6.1.1.2 供试树种
  • 6.1.2 试验方法
  • 6.1.2.1 菌剂制备、育苗基质、种子处理及菌根化苗培育方法
  • 6.1.2.2 干旱胁迫处理方法
  • 6.1.2.3 菌根感染率及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 6.1.2.4 细胞膜透性(RP)测定方法
  • 6.1.2.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方法
  • 6.1.2.6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方法
  • 6.1.2.7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 6.1.2.8 有效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
  • 6.1.2.9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方法
  • 6.1.2.10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 6.1.2.11 叶肉质化程度(LSE)与比叶面积(SLA)测定方法
  • 6.1.2.12 水分饱和亏缺值(wsD)、叶保水力测定方法
  • 6.1.2.13 叶片萎蔫时间及临界抗旱致死时间的测定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不同处理对虎榛子菌根侵染率的影响
  • 6.2.2 不同处理对苗木总生物量及根茎比的影响
  • 6.2.3 干旱胁迫下不同处理对苗木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6.2.4 不同处理对苗木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6.2.5 不同处理对苗木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
  • 6.2.6 不同处理对苗木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6.2.7 不同处理对苗木叶片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 6.2.8 不同处理对苗木有效光合作用的影响
  • 6.2.9 不同处理对苗木叶片水势的影响
  • 6.2.10 不同处理对叶肉质化程度、叶片水分亏缺值及比叶面积的影响
  • 6.2.11 不同处理对苗木叶片保水力的影响
  • 6.2.12 不同处理对苗木叶片萎蔫时间及临界致死时间的影响
  • 6.3 小结与讨论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7.2 主要结论
  • 7.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图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秦岭辛家山林区红桦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J]. 菌物学报 2017(07)
    • [2].油松外生菌根真菌名录[J]. 北方园艺 2015(03)
    • [3].北方地区针叶树外生菌根真菌样本的采集与保存[J]. 防护林科技 2019(07)
    • [4].蒙古栎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 2013(03)
    • [5].我国南方地区外生菌根真菌研究进展[J]. 西部林业科学 2019(05)
    • [6].秦岭辛家山林区落叶松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J]. 微生物学报 2018(03)
    • [7].两株乳牛肝菌属外生菌根真菌对沙地云杉幼苗生长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20(04)
    • [8].外生菌根真菌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J]. 菌物研究 2020(01)
    • [9].外生菌根真菌促生微生物生态功能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18(04)
    • [10].外生菌根真菌促进油松人工幼林生长试验[J]. 防护林科技 2012(01)
    • [11].钾对外生菌根真菌分泌氢离子及吸收氮磷钾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 2009(01)
    • [12].培养液pH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影响分析[J]. 中国食用菌 2019(08)
    • [13].内蒙古地区白桦根围土壤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J]. 菌物学报 2018(03)
    • [14].不同生境外生菌根真菌对铝胁迫的响应[J]. 生态学报 2016(10)
    • [15].氮源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及其氮磷钾含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0(02)
    • [16].东北红松纯林菌根外生菌根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J]. 菌物学报 2020(04)
    • [17].弗吉尼亚栎母树林外生菌根的真菌多样性[J]. 林业科学 2020(01)
    • [18].外生菌根真菌及其接种白皮松生长对煤矸石胁迫的反应[J]. 林业科学 2008(12)
    • [19].施氮与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幼苗生物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0)
    • [20].外生菌根真菌的作用与应用开发前景展望[J]. 安徽农学通报 2008(14)
    • [21].外生菌根真菌对土壤污染与修复作用的研究[J]. 生物化工 2018(04)
    • [22].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 2016(01)
    • [23].铝对外生菌根真菌草酸分泌及磷、钾、铝吸收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0(02)
    • [24].4种外生菌根真菌吸收氮素营养的特性[J]. 微生物学杂志 2013(01)
    • [25].汞对外生菌根真菌氮素利用酶活性的影响[J]. 菌物学报 2010(03)
    • [26].模拟酸雨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土壤养分、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 2019(04)
    • [27].一种外生菌根真菌的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03)
    • [28].外生菌根真菌的抗铝作用与机理[J]. 贵州农业科学 2011(06)
    • [29].辽宁省主要外生菌根真菌生境调查及探讨[J]. 辽宁林业科技 2008(04)
    • [30].浅谈外生菌根真菌的土壤修复作用[J]. 新疆农垦科技 2020(07)

    标签:;  ;  ;  ;  ;  

    内蒙古大青山外生菌根真菌分布与筛选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