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孔乙己》的产生是鲁迅对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支配着这种体制运行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深刻体察的结果。在几十年的阅读史中知识分子对《孔乙己》的阅读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逐步推进的过程。不同时段的阅读特征是十分明显的,但它们又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被一个核聚点连接着。这个核聚点就是作为一个负载着传统文化的文人在现代语境下所遭遇的尴尬,进而所产生的落寞情怀。它可以触动不同时代知识分子的情感末梢和心灵创痛,他们可以在阅读《孔乙己》时可以获得一种心灵的寄托与情绪的流泻,他们这种对《孔乙己》思想内涵的执著探寻可以作为二十世纪知识分子情感世界的一个缩影。相比之下在各个时段的课堂阅读中《孔乙己》所担负的功能在大体上是一致的即思想的启蒙和引导,但学生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对《孔乙己》的艺术特色和情感内涵似乎更感兴趣,《孔乙己》的艺术魅力在意识形态的操控下发生了外溢。在这两种阅读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对阅读个性的关注与否,这就在阅读教学实践层面给我们以启示:只有对学生的阅读个性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够使学生的潜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谈小说《孔乙己》中对话艺术的探究性学习[J]. 教育革新 2009(11)
- [2].《孔乙己》的教学终点在哪里?——基于学情及文本体式的分析与思考[J]. 语文建设 2019(03)
- [3].论《孔乙己》的空间形式及其现代性意义[J]. 小说评论 2018(01)
- [4].经济因素:延展《孔乙己》最重要的张力[J]. 语文建设 2018(10)
- [5].《孔乙己》的叙述人称、叙事结构和内在情感[J]. 鲁迅研究月刊 2018(06)
- [6].《孔乙己》教学设计[J]. 中学语文教学 2011(03)
- [7].《孔乙己》的现实解读[J]. 语文知识 2016(23)
- [8].基于文体学理论与策略视野下的《孔乙己》文本解读[J]. 亚太教育 2016(33)
- [9].以《孔乙己》为例谈小说的多元视角审视[J]. 中学语文 2020(02)
- [10].浅谈《孔乙己》的空间形式[J]. 青年文学家 2019(36)
- [11].“我”是谁——再谈《孔乙己》的主要人物“我”[J]. 上海鲁迅研究 2019(04)
- [12].拎出主线 让课堂“活”过来——以《孔乙己》教学为例[J]. 中学语文 2020(13)
- [13].基于话语分析的小说解读新路径——以《孔乙己》为例[J]. 中学语文 2020(16)
- [14].开放在凉薄世界的美丽花朵——《孔乙己》的审美研究[J]. 语文教学之友 2020(08)
- [15].《孔乙己》中的“我”[J]. 初中生 2020(Z1)
- [16].多元的叙事视角 明晰的沉沦轨迹——《孔乙己》中“小伙计”的悲剧形象探究[J]. 语文教学通讯 2020(26)
- [17].无法言说的孤独——细读《孔乙己》[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17)
- [18].从叙事学的角度解读《孔乙己》[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10)
- [19].于平常处见奇崛——以肖培东老师执教的《孔乙己》为例[J].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06)
- [20].从“窃”“长衫”再探《孔乙己》的主旨[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9(17)
- [21].有同情心,“小伙计”就毁了——《孔乙己》再读[J]. 语文学习 2018(11)
- [22].关注人的尊严——《孔乙己》新读[J]. 语文教学通讯 2013(02)
- [23].《孔乙己》一文中的叙事线索与“酒”的关系[J]. 语文学刊 2013(11)
- [24].藏隐情 显深刻——《孔乙己》中“又”字的魅力[J]. 语文教学之友 2009(05)
- [25].《孔乙己》教学案例[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0(07)
- [26].《孔乙己》:人物心理结构距离[J]. 语文教学之友 2010(11)
- [27].《孔乙己》中的四类笑声[J]. 语文教学之友 2011(01)
- [28].在文本中感知形象 从形象中认识社会——诸定国《孔乙己》教学片段赏析[J]. 江西教育 2011(08)
- [29].几种可能的阅读理解——关于《孔乙己》的教学疑问[J]. 语文学习 2011(12)
- [30].《孔乙己》创新设计[J]. 语文教学通讯 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