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时延论文-王妍,马秀荣,单云龙

平均时延论文-王妍,马秀荣,单云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平均时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期演进系统,加权平均时延,服务质量,资源调度

平均时延论文文献综述

王妍,马秀荣,单云龙[1](2019)在《长期演进系统基于加权平均时延的下行资源调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长期演进(LTE)移动通信系统下行链路传输中多用户的实时(RT)与非实时(NRT)业务传输性能需求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加权平均时延的改进型的最大加权延时优先(MLWDF)资源调度算法。该算法在考虑信道感知与用户服务质量(QoS)感知的基础上引入反映用户缓冲区状态的加权平均时延因子,该因子通过用户缓冲区中待传输数据与已发送数据的平均时延均衡得到,使具有较大时延和业务量的实时业务优先调度,提升了用户的性能体验。理论分析与链路仿真表明,提出算法在保证各业务时延及公平性的基础上,提升了实时业务的QoS性能,在用户数量达到50的条件下,对比MLWDF算法实时业务的丢包率降低了53.2%,其用户平均吞吐量提升了44.7%,虽牺牲了非实时业务的吞吐量,但仍优于VT-MLWDF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多用户多业务传输条件下提升了实时业务的传输性能,并在QoS性能上明显优于对比算法。(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杨康,王琦,王青山,程曦[2](2018)在《基于速率组合的低平均时延网络编码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多速率无线网络的网络性能,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速率组合的低平均时延网络编码(low average delay network coding algorithm based on rate combination,LADRC)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了各数据包传输速率的差异性,遵循高速率数据包优先发送以及速率相近数据包组合编码的原则,有选择性地添加附带数据包,从而确定最终的编码方案。在IEEE802.11b标准下得到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贪心算法和最小传输速度优先编码(minimum transmission rate first encoding,MTRFE)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传输时间和平均时延上都有明显的减少。(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杨康[3](2017)在《多速率时延敏感网络中优化平均时延的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编码是一种融合路由和编码的数据信息交换技术,允许中间节点对已接收到的广播数据包进行编码处理,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参与编码机会。在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两个方面的研究表明,网络编码能均衡网络负载,提高网络吞吐量和数据可靠性。基于网络编码在无线领域的优良性能,近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由于网络编码中编码包的发送速率不同,因此数据包被完全解码的时间间隔直接影响着无线网络的性能,所以需要深入研究在时延敏感的网络情景中如何设计出一种有效的编码算法以优化多速率条件下无线网络的性能。基于多速率在时延敏感的无线单跳网络中对数据包解码时延造成的影响,在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启发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速率组合的低平均时延网络编码算法(LADRC)。该算法充分考虑了各数据包传输速率的差异性,遵循高速率数据包优先发送以及速率相近数据包组合编码的原则,有选择性地添加附带数据包,从而确定最终的编码方案。与之前的网络编码算法相比较,不仅优化了网络的传输时间,而且大幅度地减少了网络数据包的平均时延。在IEEE802.11b标准下得到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Greedy算法和MTRFE算法相比,LADRC算法分别减少了25.6%和16.74%的传输时间,平均时延则依次降低了63.93%和38.73%。(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王力显,池云,潘伟杰,宿晋[4](2016)在《基于队列管理的AOS虚拟信道平均时延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高级在轨系统(AOS)具有数据量大、传输速率高、容易发生拥塞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相似业务流的AOS队列管理算法,构建AOS队列管理与虚拟信道调度系统模型,从而对高级在轨系统模型进行优化,达到有效地控制拥塞、提高系统的性能的目的。最后,对各虚拟信道的平均时延进行仿真验证,比较加入队列管理前后的时延变化。(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6年02期)

朱赟,唐玉春,白承森,谢江蓉[5](2015)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平均时延约束的自适应休眠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流量动态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具有平均时延约束的自适应休眠机制。在休眠阶段,节点采取自适应地周期性休眠和苏醒来节省能量且保证平均传输延迟。在苏醒周期的节点没有数据发送或者收到目的地址为其他节点的RTS/CTS帧后进入休眠周期。通过建立马尔科夫链模型分析可得到该机制中平均时延约束下休眠周期的优化值。(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5年04期)

汪星星,李舜酩,张袁元,郭海东[6](2014)在《基于白化和平均时延的振动信号去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工程中所采集的多个激励源信号之间往往存在着复杂的相关性,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时延平均白化的去相关方法。该方法借鉴了联合对角化思想,对白化信号的多个非零延时相关矩阵进行了平均,提取了正交解相关分离矩阵,完成了信号的去相关分离。在阐述理论依据的基础上,给出了时延平均白化去相关方法的详细分析流程。仿真信号以及实车振动信号的分析,说明了该方法对于具有复杂相关性的振动源信号具有满意的去相关分离效果。(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代玉梅,张瑞玲[7](2013)在《分布式环境中排队网络的平均时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布式环境中,对多个互联队列的排队问题进行分析,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排队任务得到响应,如果通信流是泊松分布而服务时间是指数分布的,采用Jackson定理进行分析,得出精确而简单的解析法来计算排队时候的平均时延.(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3年06期)

王国敬,穆志纯[8](2009)在《基于网络控制系统平均时延的模糊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网络控制系统(NCS)中的随机时延问题,根据实际网络时延的分布情况,提出一种新的具有随机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方法——离散T-S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并行分布补偿原理(PDC)设计模糊控制器.同时提出一种新的模糊控制系统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利用Lyapunov定理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研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给出了基于LMI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控制方法能使具有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2009年08期)

惠毅,周志杰,张文强[9](2008)在《一种基于平均时延最小化的跨层自适应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了OFDM系统的跨层自适应问题。针对现有资源分配算法不能有效地兼顾频谱效率、公平性和QoS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CSI和排队信息的基于平均时延最小化的跨层自适应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利用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将平均等待时间作为优化权重,充分保证了不同业务的QoS,通过"效用函数"保证了不同等待时间或者不同QoS的公平性。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的时延性能略好于LWDF算法,大大好于PF算法和EXP算法,并且很好地保证了时延的公平性,非常适合对时延敏感的通信。(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08年10期)

邢永丽[10](1998)在《计算机网络中平均时延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网络与电话网不同,它使用了"存储转发方式"传送数据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网络的"时延"是确保网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文给出了计算机网络中平均时延的计算方法,通过给出的结果,人们可以优化某些计算机网络中配置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期刊1998年02期)

平均时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多速率无线网络的网络性能,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速率组合的低平均时延网络编码(low average delay network coding algorithm based on rate combination,LADRC)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了各数据包传输速率的差异性,遵循高速率数据包优先发送以及速率相近数据包组合编码的原则,有选择性地添加附带数据包,从而确定最终的编码方案。在IEEE802.11b标准下得到的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与贪心算法和最小传输速度优先编码(minimum transmission rate first encoding,MTRFE)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传输时间和平均时延上都有明显的减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平均时延论文参考文献

[1].王妍,马秀荣,单云龙.长期演进系统基于加权平均时延的下行资源调度[J].计算机应用.2019

[2].杨康,王琦,王青山,程曦.基于速率组合的低平均时延网络编码算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杨康.多速率时延敏感网络中优化平均时延的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4].王力显,池云,潘伟杰,宿晋.基于队列管理的AOS虚拟信道平均时延仿真[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

[5].朱赟,唐玉春,白承森,谢江蓉.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平均时延约束的自适应休眠机制[J].电子技术应用.2015

[6].汪星星,李舜酩,张袁元,郭海东.基于白化和平均时延的振动信号去相关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4

[7].代玉梅,张瑞玲.分布式环境中排队网络的平均时延研究[J].河南科学.2013

[8].王国敬,穆志纯.基于网络控制系统平均时延的模糊控制器设计[J].控制与决策.2009

[9].惠毅,周志杰,张文强.一种基于平均时延最小化的跨层自适应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

[10].邢永丽.计算机网络中平均时延的计算[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8

标签:;  ;  ;  ;  

平均时延论文-王妍,马秀荣,单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