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变化论文-萧炜鹏,龚建周,魏秀国

景观变化论文-萧炜鹏,龚建周,魏秀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景观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基塘景观,时空变化,驱动因素,统计年鉴

景观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萧炜鹏,龚建周,魏秀国[1](2019)在《1980—2015年中山市基塘景观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基塘土地利用景观变化及驱动力研究,可为保护这种特殊农业生态系统提供研究支持。以中山市作为研究区,运用1980—2015年5期中山市土地利用矢量图和统计年鉴数据,探明基塘景观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中山市基塘外部面积上经历了一个倒"U"型的发展,即先增长后衰减。②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基塘用地重心发生变化并存在一定互斥;③城镇化的建设为中山市基塘大幅缩减的第一主因,另外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饮食结构变化、政策导向也影响了基塘的发展。④基塘系统内部的基面作物种植结构、基面与鱼塘比例也发生了变化;⑤其相对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发生削弱,中山市基塘未来发展方向也应更多与现实发展和社会需要相结合。作为中国特殊的传统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基塘系统保护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王君,杨晓梅,隋立春,康军梅,王志华[2](2019)在《西安市1995—2016年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及景观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反演了西安市1995—2016年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西安市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并运用景观格局对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化分析。总体统计结果显示:西安市1995年、2002年、2009年、2016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5.40%、50.03%、55.97%、59.42%,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中1995—2016年极低覆盖度面积减少了1427.9337 km~2,极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增加了1252.9080 km~2,表明西安市自然生态环境明显转好。分区统计结果显示:南部山区秦岭和渭河洪冲积平原的植被生长保持稳定;沿山丘陵、黄土台塬区植被增长趋势显着;植被退化主要发生在新的建城市区域和主要发展开发区。景观格局分析显示:西安市在此20年间,植被覆盖度的斑块密度和斑块数量呈上升趋势,破碎化程度加大,这不仅表明西安市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同时也表明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向不利趋势方向发展。这提醒我们尽管西安市总体植被覆盖度变好,但仍需要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密切关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瑞克·德·菲索[3](2019)在《荷兰“绿心”——国家景观中基于适应气候变化的景观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应气候变化是景观设计中一个密切相关的主题,通过两个设计案例进行研究。1)"绿心"气候公园。体现了倡导的设计思想和区域性研究成果。"绿心"研究计划始于2010年,最初是为经济、农业和创新的综合创新网络部门制定。该计划建议:将填海造地和脆弱的泥炭地转变为"气候缓冲区",使水系统更具弹性、减少土地沉降、抵御洪水,并通过恢复泥炭地来吸收CO-_2,有助于抵消温室效应。"气候缓冲区"也为800万居民增加了景观的多样性和吸引力。2)阿姆斯特尔兰专题研究。阿姆斯特尔兰是紧靠阿姆斯特丹南部的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农村地区,也是"绿心国家景观"的一部分。"绿心"区域设计研究、阿姆斯特尔兰专题研究于2019年开展,由我们担任北荷兰、南荷兰和乌得勒支的空间质量省级顾问。阿姆斯特尔兰是"绿心"中一个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开放式农业景观,沿经阿姆斯特尔河渗入阿姆斯特丹的城市肌理中。对于该区域探究了2种设计思路及方案。1)如何使农业景观具有可持续性且不受气候影响;2)将农业景观转变为自然景观并积极促进泥炭地的增长,会产生什么意义。这2个方案的目标一致,都旨在保留阿姆斯特尔兰,使之成为阿姆斯特丹周边城区的一处重要的开放空间。(本文来源于《风景园林》期刊2019年12期)

张玉娟,何鲲,李城林,石佳佳[4](2019)在《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景观敏感度时空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域,基于2010和2015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进行景观类型提取。对两期影像进行网格划分,根据景观敏感度计算公式对网格进行相关景观指数提取,计算网格敏感度,并进行克里格插值,形成景观敏感度及变化连续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从2010年到2015年,研究区域整体景观敏感度从26.888变为21.239;景观敏感度变化较多的区域位于中部偏东区域及东部边缘地区,是因为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易损度较高的耕地不断减少,易损度较低的居民地城镇用地随之增加;随着规划用地日趋合理化,易损度高的未利用地呈现快速减少的态势。(本文来源于《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11期)

范小杉,熊向艳,马建军,何萍,冯朝阳[5](2019)在《北方草原露天煤矿区生态景观变化研究——以呼伦贝尔市伊敏露天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揭示露天煤矿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伊敏露天矿为例,采用3S宏观大尺度研究与地面植被详查方法相结合,研究了1975—2010年矿区及其周围生态景观的变化,并分析了其植被类型与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1975—2010年,矿区主要生态景观类型及其面积和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草原景观面积减少了10. 93%,原有湖沼及湿地大面积消失,临近矿区河流河曲呈简单化发展,未改变类型的生态景观面积仅占矿区总面积的32. 33%;与周边区域相比,矿区物种多样性减少,植被第一性生产力降低,生态退化形势较为严重;矿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构成较大破坏和干扰,距离工矿地、人类聚居区越近,生态环境破坏规模和强度越大。(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夏威夷,李玲,雷孝章[6](2019)在《1990-2014年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区1990、2001、2007与2014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结合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岷江上游流域1990-2014年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24年间,流域林地面积明显减少,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增加,耕地面积变化不大。流域总体的破碎度增加,但其均匀度指数较小,说明流域景观整体破碎度不大,景观的蔓延度指数减小速率缓慢,流域中的优势斑块具有良好的连接性。流域各景观类型呈现不同程度的破碎化和复杂化,其中林地破碎化最高,草地占总的景观面积比例最大是该流域的优势景观,建设用地斑块的复杂度最高。运用SPSS软件进行驱动力分析可知,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因子和气候因子是导致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村水利水电》期刊2019年11期)

张玉娟,曲建光,李丹,叶猛猛,何鲲[7](2019)在《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景观格局脆弱性变化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景观格局敏感性、适应性及人口压力指数构建景观格局脆弱性指数,以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为研究对象,在完成研究区域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叁期景观类型提取的基础上,借助地统计学理论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5-2015年区域景观格局脆弱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景观格局脆弱度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脆弱度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分别0.4761、0.3978和0.4671,表现为较强的正相关,Z-Score值分别为50.21、41.96和49.26,呈聚类模式的空间分布;2)景观脆弱度高-高聚集分布由中东偏南区域向中西部转移,低-低聚集分布区域未发生较大变化,但逐渐表现为深度聚集状态;3)叁期景观格局脆弱性空间相关性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影响,但自2010年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程度加深。(本文来源于《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雷军成,张春莉,陈雨欣,汪金梅,吴松钦[8](2019)在《寻乌县绿色景观变化多情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寻乌县绿色景观的变化特征和趋势.本研究首先通过解译Landsat影像获取寻乌县2006年和2016年的土地覆盖数据;进而利用地理模拟与优化系统对一切照常、经济发展两种社会发展情景下寻乌县2026年的土地覆盖进行模拟;最后对寻乌县2006年、2016年及两种社会发展情景下2026年绿色景观进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6年间寻乌县绿色景观减少2.0×10~5 hm~2,景观破碎度增强;一切照常情景下,寻乌县绿色景观将继续减少,景观破碎度将减弱;经济发展情景下,寻乌县绿色景观将继续减少,景观破碎度将进一步增强.本研究能为寻乌县未来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赣南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建华,于强,YANG,Di,岳德鹏,张启斌[9](2019)在《磴口县地下水空间异质性分析及其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地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地下水埋深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响应。首先,通过半变异函数模型分析了磴口县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异质性特征,进而利用克里金插值对研究区2008、2016年的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进行了拟合;其次,基于磴口县2008年与2016年的景观格局分布数据,研究了其景观格局演变特点;最后利用GIS迭加分析手段,将地下水埋深变化与景观格局演变数据进行耦合,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对景观格局演变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如下:①空间上,磴口县地下水埋深大体遵循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加深的趋势,研究时段内其空间异质性呈上升趋势,空间异质性中的随机扰动增强。②县域主要景观类型为林地,其次为沙地、裸地与水体,研究时段内建筑用地与水体增加明显,耕地与沙地略有减少。③景观格局演变对地下水埋深有较明显的影响,建筑用地的扩张使其加深,地表灌溉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其上升。总体来看,磴口县地下水资源利用效率有较明显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陈治金,骆梁笑,米庆志[10](2019)在《基于RS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以罗定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8、2013、2018年3期LandsatTM遥感影像,通过监督分类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分析罗定市城市规划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对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引致的景观格局特征和生态环境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以耕地和林地为主,耕地、建设用地面积都有明显的起伏波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式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的相互转移为主。整体景观格局呈现破碎——集聚的空间变化特征;各类用地的景观格局指数随土地利用转移呈现阶段对应关系。研究区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2018年达到最高;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对区域的生态环境的贡献率最大;研究区内存在生态质量改善和恶化两种的趋势。促进罗定市城市规划区生态环境至改善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因子为耕地向林地的转化以及建设用地向耕地和林地的转化。致使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土地利用变化因子为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以及林地向建设用地和耕地的转化。(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期刊2019-10-19)

景观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反演了西安市1995—2016年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西安市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特征,并运用景观格局对植被覆盖度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定量化分析。总体统计结果显示:西安市1995年、2002年、2009年、2016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分别为45.40%、50.03%、55.97%、59.42%,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其中1995—2016年极低覆盖度面积减少了1427.9337 km~2,极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增加了1252.9080 km~2,表明西安市自然生态环境明显转好。分区统计结果显示:南部山区秦岭和渭河洪冲积平原的植被生长保持稳定;沿山丘陵、黄土台塬区植被增长趋势显着;植被退化主要发生在新的建城市区域和主要发展开发区。景观格局分析显示:西安市在此20年间,植被覆盖度的斑块密度和斑块数量呈上升趋势,破碎化程度加大,这不仅表明西安市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同时也表明生物多样性的环境向不利趋势方向发展。这提醒我们尽管西安市总体植被覆盖度变好,但仍需要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密切关注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景观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萧炜鹏,龚建周,魏秀国.1980—2015年中山市基塘景观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J].生态科学.2019

[2].王君,杨晓梅,隋立春,康军梅,王志华.西安市1995—2016年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及景观格局分析[J].生态科学.2019

[3].瑞克·德·菲索.荷兰“绿心”——国家景观中基于适应气候变化的景观设计[J].风景园林.2019

[4].张玉娟,何鲲,李城林,石佳佳.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景观敏感度时空变化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9

[5].范小杉,熊向艳,马建军,何萍,冯朝阳.北方草原露天煤矿区生态景观变化研究——以呼伦贝尔市伊敏露天矿为例[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9

[6].夏威夷,李玲,雷孝章.1990-2014年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9

[7].张玉娟,曲建光,李丹,叶猛猛,何鲲.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景观格局脆弱性变化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9

[8].雷军成,张春莉,陈雨欣,汪金梅,吴松钦.寻乌县绿色景观变化多情景分析[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

[9].刘建华,于强,YANG,Di,岳德鹏,张启斌.磴口县地下水空间异质性分析及其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J].农业机械学报.2019

[10].陈治金,骆梁笑,米庆志.基于RS的土地利用变化对景观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以罗定市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2019

标签:;  ;  ;  ;  

景观变化论文-萧炜鹏,龚建周,魏秀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