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事实推定是以事物间的常态联系作为推论依据,故在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合理认定事实方面有着证据证明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对这一特殊的司法方法的规制和运用。然而在我国的民事诉讼立法中,有关事实推定的规定过于简单和粗陋,没能形成有机的体系,理论界对此也都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乱用、错用事实推定的现象。本文从事实推定的概念入手,对事实推定的理论基础、诉讼功能以及在认清不足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的完善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归纳,以期丰富我国相关的理论研究。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为四章。引言部分,指出认定事实的两种方法,自然引出事实推定制度。第一章是事实推定的概述。首先明确推定的概念,其次在此基础上对事实推定的含义做出了解释,最后对事实推定和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以期进一步理解事实推定的特征。第二章是事实推定的制度分析。主要是在上一章含义界定后,进一步对事实推定的基础、以及该制度的功能和局限性进行正反分析,做到对事实推定制度的全面理解。第三章是事实推定的现状及我国建立事实推定的可行性分析。第一部分作者首先对现状进行了陈述,之后在此基础上对造成该现状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二部分提出了事实推定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可行性基础,主要体现在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两方面。第四章是对事实推定的完善提出的若干建议。主要是从三个阶段对其进行完善,分别是事前、事中和事后。结论部分,作者通过再次强调事实推定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对此的匮乏性研究,呼吁学界要加紧相关研究,推进事实推定从理论到应用的转化。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虚假民事诉讼的识别与控制机制[J]. 人民司法 2019(20)
- [2].虚假民事诉讼的成因及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36)
- [3].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认定的困境与出路[J]. 区域治理 2019(46)
- [4].民事诉讼生成权利规制探析——以“人脸识别第一案”为切入点[J]. 法学杂志 2020(03)
- [5].仲裁送达对民事诉讼送达的借鉴作用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20(05)
- [6].我国民事诉讼释明规范问题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7].构建我国民事诉讼诉答规范的设想[J].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8].民事诉讼线上作证方式的完善[J]. 法制博览 2020(17)
- [9].民事诉讼中远程庭审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22)
- [10].民事诉讼中证据搜集的法律适用研究[J]. 法制博览 2018(35)
- [11].民事诉讼执行难问题的理论与实务分析[J]. 法制博览 2018(36)
- [12].从执行角度看民事诉讼调解及其完善策略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9(03)
- [13].责令退赔后被害人另行提起民事诉讼问题研究[J]. 法制与经济 2019(04)
- [14].论民事诉讼中电子数据的应用[J]. 河北农机 2019(09)
- [15].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缺席规制研究[J]. 法制博览 2019(30)
- [16].虚假民事诉讼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S2)
- [17].判决既判力问题的反思——以国际民事诉讼为视角[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6(06)
- [18].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之重构[J]. 法制与经济 2017(07)
- [19].民事诉讼中对虚假诉讼的检察监督[J]. 中国检察官 2017(13)
- [20].论我国民事诉讼协议管辖的发展与完善[J]. 法制博览 2017(24)
- [21].论我国民事诉讼转型中的诚信原则[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2].论民事诉讼中虚假证据之理性规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7(10)
- [23].浅析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规则[J]. 商 2016(01)
- [24].清代民事诉讼规则概述[J]. 商 2016(08)
- [25].遏制民事诉讼中规避管辖问题的建议[J]. 商 2016(11)
- [26].民事诉讼目的视阈下程序性制裁考察[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27].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民事诉讼率——转型期中国民事诉讼率实证研究[J]. 学术论坛 2014(10)
- [28].论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社会组织的原告资格——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7条为视角[J]. 法制博览 2015(04)
- [29].反垄断民事诉讼中间接购买者原告资格问题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30].论我国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主体[J]. 法制与经济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