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红周宗慧昭通师范专科学校
【摘要】本文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实验法、数据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学生在田径训练中采用“负荷练习法”进行了长期的实地跟踪调查。通过对被研究的两组同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负荷练习”能显著提高运动员的绝对速度和大腿的摆动幅度。同时,“负荷练习法”之创新,为运动员在田径比赛中能获得优异成绩开辟了一条新的训练途径。
【关键词】负荷练习跑速田径训练实验组对照组
【中图分类号】G8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6-0023-02
一前言
现代田径运动的各个项目已发展到相当高的竞技水平,而在整个田径项目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提出了以速度为核心提高技术。可见跑速在田径运动项目中的重要性。那么,是什么决定跑速的快慢呢?以髋关节为中心,两腿快速的剪绞和蹬摆相结合的能力在跑的各个环节中起着决定作用。但是,由于传统的训练模式、方法相对滞后,大多运动员的各部分肌群不能很好地协调发展,导致大腿前后肌群力量发展不均衡,前摆、转髋、后蹬的幅度不够、两腿剪绞的速度不足,因此“负荷练习法”在这一时期的提出,为教练员改进训练方法,为运动员提高速度能力、改善技术动作的不完善,带来了新的契机。
二研究对象
对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08级、09级田径专业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分成均等的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人,两组基本运动素质能力相当。“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田径训练方法。“实验组”主要采用“负载练习法”,内容有跑和跳跃的相关练习。两组训练的时间均为每周训练5天,每天2小时。研究时间为2003年1~6月,为时1学期。
三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具体分析(理论依据)。
2.实验法:分为三种:一种是用一根特制的带扣皮带固定于运动员的腰部,一根能承受足够抗拉力足够长的钢丝细绳,一端挂靠在带扣上,另一端连接于力量牵引机上,牵引机可以调整对绳子的拉力大小,可保持恒定的力或匀速增加的力,运动员向前快速奔跑,进行行进间的抗阻力练习;另一种方法是在运动员肩背部位、腰部、踝关节形成挂靠固定橡皮绳,橡皮绳另一端固定于某一支点,运动员通过跑跳运动,大腿快速后蹬前摆,使橡皮绳产生变形,逐渐形成与运动员跑进方向相反的阻力;最后一种方法是在腰背部位、小腿、大腿部位包裹上特制沙袋,做加速跑练习、分解的大腿折叠前摆练习或超等长练习、纵伸跳练习等。
3.数理统计分析法:对各项数据进行汇总、百分率、相关分析、百分率等效检,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
4.比较分析法:在训练的各阶段,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运动员跑速和步幅所测定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100米跑的各项指标结果分析。笔者以100米跑作为本实验反应运动员跑速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前后100米(蹲踞式起跑)成绩、途中跑步幅、途中跑步频所测数据进行对比,详见下表1。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前后100米跑成绩、途中跑步幅、步频数据统计表
从表1分析,实验前,从其基数来看,两个组别均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后,2个组别所测试的3项指标都有所提高,但是提高的幅度,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100米跑成绩提高幅度分别为0.35秒、0.66秒,提高百分比分别为2.76%、5.19%;步幅增大的绝对值分别为0.04米、0.06米,增长百分率分别为1.84%、2.78%;步频增长值为0.13米/秒、0.26米/秒,增长百分率为1.53%、3.05%。以上数据说明“负载练习法”在训练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验组通过负载结合专项技术练习,短跑的专项力量得到了有效快速的发展,运动员能够在大腿下压、展髋、折叠前摆、后蹬等技术环节方面得到针对性的改善,这不仅加大了摆动幅度,也加快了摆动的速度,提高了步幅的同时也提高了步频,较好的发展了运动员跑的能力。相反,对照组由于只进行垂直负重大力量练习,发展了后蹬力量,提高了后蹬效果,步频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以髋为中心的摆动力量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步频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这说明实验组的训练方法在提高大腿摆动幅度、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
2.两个组训练前后相关的技术结果与分析。运动员跑速的提高,不仅要参考平跑的成绩、步幅、步频的因素,还要参考后蹬角、髋角、两腿间夹角等技术指标。本实验已测出两个组的以上各项指标,详见下表2。
表2两个组训练前后运动员途中跑后蹬角、髋角、两腿之间夹角数据统计表
从表2分析,训练后实验组的后蹬角减小的绝对值是3.39,减少的百分比为6.5%,比对照组高出3.5个百分点以上。训练前2个组的后蹬角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后,实验组前后比较,减少幅度有显著差异(P<0.05),但是对照组波幅不明显(P>0.05),显然实验组后蹬角减少的幅度较为适宜。这主要是因为负载练习抗阻力的效果同专项技术结构与能力具有一致性,在同等情况下,适宜地减少腾起角,使水平方向的分量得到增大,这与短跑中快速的蹬摆结合、减小身体重心的波动差、减少腾空时间、提高后蹬效果等技术环节相一致。
还可以看出,“负荷练习法”的抗阻力练习,针对大腿的摆幅有明显的效果。通过训练,使大腿克服了抬腿的难度,增大了摆动的速度,缩短了摆动的时间,发展了后蹬力量,规范了技术,使运动技术更经济合理。这是对照组远远不能及的。
五结论
1.通过实验证明,“负荷练习法”能有效地提高跑速、提高成绩;通过100米跑的训练前后成绩比较可知,实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
2.通过采用“负荷练习法”,发展了短跑的专项力量,改进了动作技术,适宜地减小了后蹬角,同时减小了身体重心的波动差,提高了后蹬效果。
3.“负荷练习法”增大大腿的摆动能力,它不仅增大了向前摆动幅度和速度,同时增大了步幅、步频。
4.采用“负荷练习法”提高了跑的专项能力,也提高了跑速。
六建议
1.采用“负荷练习法”时,应尽量考虑与短跑的专项技术动作相一致,使力量发展与专项技术能力同步。
2.采用“负荷练习法”必须使全身各部分肌群协调发展,特别是小肌肉群的发展,使力量的整体水平筑建在一个更高的平台。
3.注意器材的“半自动”化向“全自动”化发展,提高器材的可用性和持续性,同时要注意训练方法的先进性,要重视运动训练方法和器材使用的不断创新。
4.训练结果应实施量化,测量手段也应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骆建等.田径运动项目的动力性力量训练效果转化为专项能力的原理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
[2]陆爱云.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周永奇、吴兆红、赵海波.短跑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