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理气通乳法在缺乳及妒乳中的应用

疏肝理气通乳法在缺乳及妒乳中的应用

陈育颖王翠芳刘弘(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116011)

【摘要】通过成因、病机、诊治来比较缺乳和妒乳的异同,以疏肝理气通乳法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及妒乳,防止疾病进展加重,收到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疏肝理气通乳缺乳妒乳

【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6-0315-01

缺乳和妒乳(乳积症)均为产后哺乳期常见病,可危及产妇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给婴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中医临床诊治妇科专病中明确提出二病需鉴别诊断[1]。中医药治疗此类疾病优势明显,有异曲同工之妙。

1、中医对缺乳及妒乳的认识

1.1产妇乳汁甚少或全无者,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称“缺乳”,又称“产后乳汁不行”。隋代《诸病源候论》即列“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系“既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使然。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分虚实论缺乳:“产妇有两种乳脉不行,有气血盛而壅闭不行者,有血少气弱而不行者,虚当补之,盛当疏之。”

1.2“妒乳”中医又称“乳积症”。《肘后备急方》中曰:“凡乳汁不得泄,内结名妒乳”。是指产后乳汁正常排出受障,乳汁郁积留滞于乳腺导管内,致乳房结块、疼痛的一种疾病。是哺乳期妇女的多发病。且与乳痈形成有着直接关系。《外科冯氏锦囊秘录精义》明确指出“疼痛有核,乳汁不出,曰妒乳。渐至皮肤锨肿,寒热往来,谓之乳痈”。可见妒乳的治疗,对于乳痈的防治亦具有重要意义[2]。

2、病因病机

2.1《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故下则为经,上则为乳。若产后乳迟乳少者,由气血之不足,而犹或无乳者,其为冲任之虚弱无疑也。”又云:“肥胖妇人痰气壅盛,乳滞不来。”《儒门事亲》曰:“妇人有本生无乳者不治,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气溢闭塞,以致乳脉不行。”故可知缺乳的主要病机为乳汁生化不足或乳络不畅。常见病因有气血虚弱、肝郁气滞、痰浊阻滞[3]。

2.2《诸病源候论•妒乳候》中曰:“此由新产后,儿未能饮之及饮不泄,或断儿乳,捻其乳汁不尽,皆令乳汁蓄积……。”《外科冯氏锦囊秘录精义》中言:“乳子之母,不知调养,怒忿所逆,郁闷所遇,厚味炙煿所酿,以致厥阴之气不行,故窍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遂生结核”。究其发病机制,多由于缺乏哺乳知识与经验,未及时排尽乳汁,导致余乳蓄积,加之新产妇情绪易于波动,肝失条达,肝郁气滞,则乳泄不畅,乳汁淤积,结聚乳络,不通则痛,甚则化热成毒所致。

3、诊治方法

3.1缺乳之诊断要点为“产后乳汁不足,或点滴皆无,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治以调其气血,虚则补之、实则疏之(可辨证论治为疏肝解郁、通络下乳抑或健脾化痰通乳)。

3.2妒乳以“疼痛有核,乳汁不出”为特征,此乳汁瘀积实为急性乳腺炎前期表现,治以疏肝理气、散结通乳,清热解毒。

4、验案两则

4.1产妇27岁,顺产后7天,体重70kg,乳汁分泌甚少,乳房胀满,轻微疼痛,情志抑郁、食欲不振,二便自调。舌淡苔薄黄,脉弦。诊为产后缺乳、肝郁气滞型。治以疏肝解郁,通络下乳。方药如下:当归20g,川芎15g,柴胡15g,白芍15g,青皮10g,漏芦15g,通草15g,桔梗15g、路路通10g,王不留行15g,橘络15g。水煎取汁100ml,日三次温服,7天后,疼痛消失,乳汁略多,胀满减轻,嘱加猪蹄炖汤煎药又服7天,乳汁量明显增多,可满足哺乳需要,随诊10个月,乳汁充足。

4.2产妇33岁,剖宫产后2月,因家事不和,肝气不舒,左侧乳房胀痛硬结,乳汁不出,抑郁不舒,轻微便秘,舌边尖红,苔薄白,脉弦滑。血象正常,乳腺超声未提示脓肿形成。诊为妒乳,肝郁气血壅滞,治则疏肝理气散结,通络下乳止痛。方药如下:柴胡15g,白芍15g,川芎20g,青皮10g,漏芦15g,通草15g,桔梗15g、路路通10g,王不留行15g,穿山甲15g,橘络15g,丝瓜络15g,蒲公英15g,火麻仁15g,连翘15g,赤芍15g。水煎取汁100ml,日三次温服,7天后,疼痛明显缓解,硬结消失,乳汁渐多,二便自调,又服7天,乳汁量明显增多,基本满足哺乳需要,调养得当,随诊8个月,无乳汁瘀积发生。

5、治疗体会:

《傅青主女科》述:“夫乳乃气血所化而成也,无血固不能生乳汁,无气亦不能生乳汁。生产之后,或闻丈夫之嫌,或听翁姑之啐,遂致两乳胀满疼痛……,乳汁之化,原属阳明。然阳明属土……必得肝木之气以相通,始能化成乳汁,未可全责之阳明也……羞愤成郁,土木相结,又安能化乳而成汁也。”可见气血的盈亏是乳汁产生的物质基础,并依赖于脾胃之健运和肝之疏泄的正常协调。产后事务繁杂,多有肝郁不舒,是造成缺乳和妒乳的共同原因。轻者乳脉不通,乳汁运行不畅致缺乳,重者乳汁蓄积结聚成核,不通则痛,导致妒乳,甚者化热成毒,蕴结成脓化为乳痈。因此缺乳治疗不及时易转化为妒乳,进而发展为乳痈,因此积极治疗缺乳,以及在妒乳阶段将积乳消除,可截断乳痈的发生。这也是祖国医学治疗乳痈“以消为贵”的思想和“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贵在早治”的原则之具体体现。“宜大疏其肝木之气,而阳明之气血自通,而乳亦通也。”故疏肝理气通乳法在此二病治疗中举足轻重。

疏肝解郁通乳药方中:柴胡、青皮疏肝行气散结止痛,当归、白芍、川芎补血养血行血,桔梗、通草、理气通络,漏芦、穿山甲、王不留行通络下乳。进入乳积期,如乳胀痛甚者,则加丝瓜络、橘络、香附以增强理气通络之效,若乳房胀硬热痛,触有结节,宜加夏枯草、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赤芍等清热解毒散结,兼有气血虚弱者,宜加党参、黄芪益气健脾,还有通过药物外敷及手法按摩来治疗乳汁瘀积[4],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若乳房掣痛,或结块有波动感者,应按“乳痈“诊治。

总之,在哺乳期从科学饮食、正确喂养、保证休息、情绪调节、和谐家庭等方面入手,积极疏导,端正心态,良性循环,一定能幸福的享受做母亲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司徒仪,杨家林.中医临床诊治妇科专病[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7

[2]刘多.妒乳论治.湖北中医杂志[J],1996,18-125:35

[3]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新世纪(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98

[4]李云君,朱燕琴,李云翠.消症散外敷治疗乳汁郁滞症.湖北中医杂志[J],2001,23-1:31

标签:;  ;  ;  

疏肝理气通乳法在缺乳及妒乳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